秦觀(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虛,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高郵)人,官至太學(xué)博士(八品),國史館編修。秦觀一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xué)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xiāng)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幸遇恩師蘇東坡
秦觀沒有顯赫的出身,父親只做過小官,但曾在太學(xué)學(xué)習(xí)過,學(xué)歷不低。優(yōu)秀的基因使秦觀自幼聰穎過人,過目不忘。不幸的是,在他15歲那年父親去世了,家里的生活也陷入了貧困。
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30歲的秦觀第一次入京參加科舉考試。這時的他意氣風(fēng)發(fā),大有舍我其誰的豪邁之氣,可惜開榜之時,從頭看到了尾,也沒在榜上找到自己的名字。他大受打擊,回到家馬上斷絕了一切交往,獨自一個人看書療傷。
元豐四年(1081年),秦觀第二次參加考試,依舊名落孫山。冰冷的現(xiàn)實讓他的頭腦也冷靜下來,后來他在《精騎集》序中反思說自己年少時讀書,能一目十行,偷點懶也比別人學(xué)得快,學(xué)得好,常以此自負,沉不下心讀書,整天跟著喜歡熱鬧的人喝酒游玩。痛定思痛,秦觀終于放下了小聰明,認真讀起書來。不過人到了30多歲,他發(fā)現(xiàn)記憶力大不如前,只得采取"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辦法,把文章里的精辟內(nèi)容一一摘錄下來,分訂成冊,以幫助理解和記憶。
除了刻苦,秦觀也認識到一個人光低頭讀書遠遠不夠,還必須有人賞識和推薦,才能入仕。他萌生了拜蘇東坡為師的想法,此時這位文壇領(lǐng)袖正在離他家鄉(xiāng)不遠的徐州任知州。
蘇東坡已然名滿天下,堪稱文壇泰斗。而秦觀雖有些詩名,不過是一個落第的秀才而已。好在秦家有兩個老相識,分別是孫覺和李常。孫覺是黃庭堅的丈人,曾任湖州知州,李常是黃庭堅的舅父,正在齊州任知州,他們都是蘇東坡的至交。于是,他一方面請李常寫了一封引薦信,另一方面請孫覺將自己的詩文推薦給蘇東坡。恰好,蘇東坡和孫覺要到揚州游玩,秦觀聞訊靈機一動,自己先跑到揚州一座著名的寺廟中,模仿蘇東坡豪放的筆意,在寺廟墻壁上揮毫題詞,然后靜候他們的到來。果然,就像秦觀所預(yù)想的那樣,蘇東坡猛然看到寺壁上的題字嚇了一大跳,絞盡腦汁想了半天,也不記得自己曾經(jīng)來過這兒,還在墻上題過詩。后來,他看了孫覺送上的秦觀的作品,忽然醒悟道:"向書壁者,豈此郎也"--在寺壁上寫詩的人,肯定是這小子!
這招兒玩得相當(dāng)漂亮,秦觀于是懷揣著李常的引薦信,拿上自己的得意之作《黃樓賦》,前去拜見仰慕已久的偶像。蘇東坡讀罷,驚呼說:"此屈宋才也!"欣然接納他為弟子。
拜師儀式辦得十分隆重,以致在徐州城引起了轟動。時人記述了當(dāng)時的盛況:秦觀執(zhí)弟子禮,儀態(tài)雍容,論說雄辯,令人為之側(cè)目,蘇東坡則稱贊他為"杰出之士".秦觀聲名鵲起,身價倍增。
在蘇東坡的鼓勵下,元豐八年(1085年),秦觀再次參加科舉考試。這次有了他自己的刻苦攻讀,特別是有了蘇東坡、王安石等人的大力舉薦,秦觀順利地高中進士。
后來,秦觀成為蘇東坡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和黃庭堅、晁補之、張耒被稱為"蘇門四學(xué)士".
不小心成了"萬人迷"
在民間,《蘇小妺三難秦少游》的故事廣為流傳,講的就是蘇東坡的胞妹蘇小妹相中秦觀,新婚當(dāng)夜出下三題考新郎的故事。但據(jù)考證,這只是一個傳說而已。真實的情況是:19歲那年,秦觀就結(jié)束了單身生活,他的妻子叫徐文美,是個富商的女兒。秦觀做出這樣的選擇,大約與他當(dāng)時窘迫的生活狀況有關(guān)。也許正是因為如此,秦觀才有了許多風(fēng)流韻事。在他留傳下來的400多首詩詞里,約四分之一與愛情有關(guān),其中的主人公絕大多數(shù)是青樓歌女。說秦觀風(fēng)流沒錯,但他與一般的浪蕩公子有本質(zhì)上的不同,就是每段情都很真?;蛟S正因如此,讓他成了名副其實的"萬人迷".
《藝苑雌黃》里記載,一次秦觀路過紹興,當(dāng)?shù)靥驹诟飻[下酒宴盛情款待,并讓一個歌伎相陪。秦觀立刻為這個歌伎所吸引,恰好這個歌伎也素知他的才名,兩個人眉目傳情,很快擦出了火花。事后,秦觀寫了一首《滿庭芳》記述此事,以"山抹微云"開頭。這首詞寫得非常美,一下子就流行開了。蘇東坡讀后,戲稱秦觀為"山抹微云秦學(xué)士",從此,秦觀便有了"山抹微云君"的綽號。
后來,秦觀又遇到了一個叫巧玉的歌女,相戀已久。在那個時代,男人有點風(fēng)花雪月的風(fēng)流事很值得炫耀,而倘若納一個風(fēng)塵女子為妾,則會為人所不齒。為了安慰巧玉,秦觀寫了首《鵲橋仙》,告訴她"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兩句詩成了千古名句,讓無數(shù)人為之神傷。
秦觀外出做官時,一直把母親帶在身邊,以便早晚侍奉。為了照顧好母親,他特地買了一個叫邊朝華的侍女。后來母親命他將邊朝華納為妾。這一年,秦觀45歲,邊朝華年方19.納妾這天,正是七夕,秦觀還專門寫了一首詩表達自己愉悅的心情。然而天有不測風(fēng)云,宋哲宗紹圣元年(1094年),秦觀因反對奸相章惇等篡改新法,從國史院編修官被貶為杭州通判。秦觀自知此去兇多吉少,寫信讓邊朝華的父親把她領(lǐng)回家。他把父女二人送到江邊的小船上,賦詩相贈,其中一句"百歲終當(dāng)一別離",既表達了他內(nèi)心的悲切,又充滿了無奈。
秦觀到杭州后,邊朝華不顧一切地追隨而來,表示要和他同生死,共患難。可惜沒過多久,秦觀再次被貶,這次的處分是"削秩",就是將所有的官職封號去除,按照規(guī)定,"削秩"之人是不能帶家屬的。無奈的秦觀再次與邊朝華離別。邊朝華幾近哭厥,磕頭離去。后來她削發(fā)為尼,了卻了這份情緣。
據(jù)記載,秦觀在被貶途中路過長沙,有一個歌伎生平酷愛秦觀詞,甚至愿意托付終身于秦觀,人們都笑她癡人說夢。秦觀聽說了此事,內(nèi)心十分感動,然而正處貶謫之時,恐怕她受到牽連,只得以一首《踏莎行》相贈。后來秦觀在藤州(今廣西省藤縣)去世,這個淪落風(fēng)塵的長沙妺子在夢里就有了心靈感應(yīng),穿著孝服走了幾百里前往吊喪,回來后就自縊殉情了。
為自己寫下挽詞
在人們的想象中,秦觀一定是個面容白皙、風(fēng)姿柔弱的白面書生。其實不然,同是蘇門弟子的晁補之曾有兩句詩寫秦觀:"高才更難及,淮海一髯秦。"邵博的《邵氏聞見后錄》中對他也有描述,當(dāng)時秦觀和師兄弟在老師蘇東坡那里閑聊,有人笑他胡子太多,他回答說:"君子多乎哉!"蘇東坡笑著接道:"小人樊須也。"樊須,是孔子的學(xué)生,以勇武著稱,這說明秦觀長得相當(dāng)威猛。
秦觀起初的性格與他的長相也很搭配,少年時,他"強志盛氣,好大而見奇。讀兵家書,乃與意合,謂功譽可立致,而天下無難事。"秦觀的家祖是南唐武將出身,他從小也喜歡讀兵書,經(jīng)常與豪俠之士在一起飲酒、游玩。所以無論從長相還是行為舉止上看,秦觀都是個慷慨悲歌之人,應(yīng)該像蘇東坡那樣,在詞賦上走豪放派的路子,那么,他何以變得多愁善感,成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呢?
事實上,才華橫溢的秦觀一生經(jīng)歷十分坎坷,特別是仕途艱險,生活中一次次的困頓、失意使得他從性格到作品都在悄然發(fā)生著變化。
秦觀仕途舒心的日子非常短暫,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在恩師蘇東坡的推薦下,他出任太學(xué)博士一職,后來又任職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參與撰寫《神宗實錄》,甚是風(fēng)光。然而隨著蘇東坡的仕途失利,他也跟著走下坡路,政治打擊和人身攻擊一次比一次嚴重。
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秦觀在任蔡州(今河南省汝南縣)教授時,曾寫下一首《水龍吟》,其中有"天還知道,和天也瘦"的句子。這本是一首艷詞,居然也成為黨爭的把柄,被對手斥為"高高在上,豈可以此瀆上蒼!"
元祐七年(1092年),秦觀好不容易獲得了一個升遷的機會,不到兩個月就以"不檢之罪"被彈劾,原因還是抓住了他詞作里的男女情事。
接二連三的政治迫害,使秦觀大受打擊,他把字改為了"少游",表露了淡泊閑適,歸隱山林的志向。然而形勢不由人,此時他已難以自主。
紹圣元年(1094年),更嚴酷的風(fēng)暴來臨了。從此聞名天下的才子秦觀,淪為一個地方小吏,為了排解心中的愁悶,他常去佛寺與僧人談禪,并為他們抄寫佛經(jīng)。小人們卻誣告他妄寫佛書,結(jié)果再次獲罪,被"削秩",遷移湖南郴州,至此他被朝廷徹底棄置了。
這還遠遠不是終點,此后秦觀又被貶,最終到了廣東雷州,與被貶瓊州(今海南)的恩師蘇東坡已是隔海相望。
紹圣三年(1096年),秦觀在被貶途中路過湖南衡陽。衡陽太守孔毅甫是他的好友,留他住了幾天。時值春末,陽光燦爛,秦觀獨自在湘江邊上徘徊,看著春光美景,想著"韶光流逝,春來春去",寫下了《千秋歲》一詞。當(dāng)孔毅甫看到"鏡里朱顏改"一句時,大驚失色道:"你正值盛年,為什么說出如此悲愴的話呢?"
孔毅甫的話不幸一語成讖。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后,秦觀被召還湖南衡陽。走到廣西藤州時,他饒有興致地游了華光亭,還夢見自己填了一首詞,第二天醒來時說給別人聽??赡苁侵v得有些口渴了,他想喝水。誰料當(dāng)把水取來時,秦觀看著那水笑了起來,就在這笑聲中,一代才子溘然長逝,終年52歲。
早在廣東雷州時,秦觀似乎就預(yù)感到了自己的命運,親筆寫下了一首挽詞,詩中描寫了自己辭世的情景:"官來錄我橐(音同馱),吏來驗我尸。藤束木皮棺,藁葬路傍陂。家鄉(xiāng)在萬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歸,惴惴猶在茲……"
聽到秦觀去世的噩耗,蘇東坡悲痛欲絕,兩天吃不下飯,流淚說:"當(dāng)今文人第一流,豈可復(fù)得?哀哉!哀哉!"
據(jù)人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