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臘味背后的真實故事

時間:2014-12-03 08:01來源:大西北網(wǎng)-羊城晚報 作者:梁明全 點擊: 載入中...

從這張美國《生活》雜志在民國廣州拍下的臘味店看,臘味品種基本是本土特產(chǎn)

 

從這張美國《生活》雜志在民國廣州拍下的臘味店看,臘味品種基本是本土特產(chǎn)
 

 

 1)這個時令里“舌尖上的廣州”:臘味煲仔飯、臘鴨腎煲西洋菜、茶點蘿卜糕里新鮮臘味添香

 


    秋風(fēng)起,廣州人又聞到一陣陣臘味香了。下九路的皇上皇臘味鋪,早已盛名四傳,從早到晚,男女老少嘻嘻哈哈排著長隊,購買臘腸、臘肉、臘鴨腎……正堂上方成面墻似的威風(fēng)臘鴨陣,更吸引多少外地人的眼光。


    廣州人喜歡吃臘味,在廣州街頭小巷里,隨處都有賣煲仔飯的小鋪,香味也會在小巷中飄香。廣式煲仔飯的風(fēng)味多達20余種,如冬菇滑雞、豆豉排骨、豬肝、燒鴨、白切雞等等,但最常見的是臘味煲仔飯,架起十來個小瓦罉,在爐火正盛的架子上煲,揭蓋涌出一陣白霧,夾雜那撲鼻的臘味濃香一攻,食客站也站不穩(wěn)了。這是廣東地區(qū)漢族傳統(tǒng)名點,其實里面就是一截臘腸、兩片臘肉,最多還有兩條青菜,足使這頓飯余味無窮。


    此外,廣州早市茶點,蘿卜糕、芋頭糕都會有臘味增添香味,那些廉價的地方為省錢,蘿卜芋頭倒是放足了,甚至還點幾粒蝦米,卻把臘肉粒省掉,吃起來感到根本不是那回事,沒風(fēng)味就丟掉了廣州美食的招牌。這里秋天干燥,會吃的廣州人喜歡用臘鴨腎煲西洋菜,那啖濃湯,新鮮美味無得彈。


 

 

2)唐宋年間,阿拉伯人和印度人遠渡來廣州傳經(jīng)或經(jīng)商時就攜來灌腸類的食品,遂有了當(dāng)今的廣式臘腸幾十個品種

 


    廣東臘腸、南京板鴨、宣威火腿、金華火腿……這些咸肉、臘肉、臘腸、火腿等腌臘肉制品是我國民間傳統(tǒng)肉類食品,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嶺南人口中的臘味,泛指臘肉、臘腸、臘雞、臘鴨、臘鴨腎、臘鴨肶、臘豬肝等。


    早在唐宋年間,阿拉伯人和印度人遠渡來廣州傳經(jīng)或經(jīng)商時就攜來灌腸類的食品。此后,廣東人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遂有了當(dāng)今的廣式臘味,什么生抽腸、老抽腸、鴨肝腸、瘦肉腸、豬心腸、鮮蝦腸、冬菇腸等幾十種。小小臘味,充滿著人文關(guān)懷和浸透了中國文化的馨香。


    到現(xiàn)在為止,廣州的臘味已經(jīng)是“四條腿的除了板凳,有翅膀的除了飛機”統(tǒng)統(tǒng)一臘了之,有臘肉、臘腸、臘狗、臘鴨、臘雞、臘蛋等品種,一般選用農(nóng)家飼養(yǎng)了200天到250天以上的生豬、鴨和雞,選用農(nóng)家野外飼養(yǎng)的雞、鴨,約重3市斤左右,臘狗則選用5-7市斤左右的小狗,都有農(nóng)家人臘。


    廣州出名的美味,基本都是全省各地來的,如東江鹽焗雞來自興寧,蛇王滿來自四會等等,臘肉的其中一種說法來自粵北連州,連州位于廣東省的西北部地理特征屬河床谷地,秋冬季風(fēng)力較大,干燥凜冽的北風(fēng),正是由于連州特有的氣候和地理位置,形成了香、脆、爽、回味無窮的風(fēng)味。廣州人吃臘味,喜歡兩三種一起蒸,臘腸、臘肉,甚至臘鴨,幾種合起來蒸匯合成一股濃郁的香味,一聞就食指大動。


 

 

3)廣州俚語“百日紅,擔(dān)燈籠”,說的就是臘味每年可以在廣州暢銷三四個月,過后就要拿著燈籠回鄉(xiāng)下了

 


    上世紀的1912年,以關(guān)遂昌等人為代表,對臘味的加工制作有了進一步的研究和發(fā)展,他們以杉木為支架,以竹笏扎搭五六米高的曬棚,頂部蓋上松樹皮,四周無遮擋,以便通風(fēng),避免太陽直接曬射。白天在涼棚晾曬,晚上五更天將臘味從棚里晾出露天外“打冷風(fēng)”,至日出后又將臘味收回涼棚,反復(fù)晾曬直至臘味風(fēng)干至成品。經(jīng)過不斷積累經(jīng)驗,終于創(chuàng)造出別具一格、風(fēng)味獨特的臘味。由于品質(zhì)獨特,濃香可口,回味無窮,一時間,臘味聲名遠揚。至上世紀三十年代,老字號 “遂昌號”臘味已經(jīng)遠銷香港和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qū),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臘味在廣州可以暢銷三四個月,所謂“百日紅,擔(dān)燈籠”,即一百日左右最紅火,過后就要拿著燈籠回鄉(xiāng)下了。紅火時,林林總總的臘味店開到街頭巷尾,民國時候最大的有滄州、信豐、皇上皇、永安、八百載,還有中小型的店,佳棧、巧然、悅來、亞洲、長洲、球記、奇玉、朱德記、參如、晏行棧……等等


 

 

4)1950年,“皇上父親,明日到港”,香港報紙一條廣告,賺足不明真相的市民的眼球。其實,許多人不知道,他哥哥先開“八百載”,他處處留意經(jīng)營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皇上皇臘味店,原先叫東昌皇上皇,上世紀40年代開業(yè),店名夠派頭,“皇上”已經(jīng)至高無上,它還成為皇上的父親,如同驚天動地的響雷,震懾了不少的市民。1950年,“皇上皇”要搬到香港,香港報紙一條廣告就是“皇上父親,明日到港”,賺足不明真相的市民的眼球。旺季時,門口堆砌臘味山,用五顏六色的彩燈點綴,再加上大鑼大鼓,震天動地,還舞起獅子,銷售時包裝不是一般土紙,而是加一塊蠟紙,不透油,贏得顧客青睞。長期在皇上皇工作的葉海先生回憶,皇上皇的工藝極其認真,如“埋槽”(灌腸),肉餡松實均勻,恰到好處,扎針刺孔務(wù)必疏密勻整,深淺適度,排除水氣,皮面變味,晾曬前要用溫水吸取表面的油液和不干凈的黏結(jié)物。“皇上皇”當(dāng)初是在海珠南路,經(jīng)理謝昌,下九路只是分店,當(dāng)時報紙電臺的廣告鋪天蓋地,店家贈送的背心都印“皇上皇”,連海珠大戲院的門前都橫著巨大的廣告牌。但市民吃臘味時候畢竟短,謝昌這個人終日苦思,怎樣才能讓一年365天都是大忙季節(jié)呢。一天他經(jīng)過第十甫的加拿大冰室,口渴難忍,想進去喝一口冰水。里面的人摩肩接踵,連站的地方也沒有,無奈只有離去。晚上,他突然想起,夏天為何冰室生意鼎盛?他沒有空談,而是把加拿大冰室的大師傅挖過來,自己在海珠南開了一家“東昌冰室”,雪糕、雪條、冰淇淋等等,生意越做越旺,竟然占皇上皇一年的生意額六成以上。后來,他看到制作臘味有很多下腳料,于是變廢為寶,在大新路開一家肥皂店。所以其招牌也頗為古怪,右邊是“皇上皇臘味冰室”,左邊是“東昌肥皂臘味行”.


    還有一點人們不知道的是,皇上皇的老板謝昌,有個哥哥也做臘味,叫謝柏,就是他開了八百載。開始兩人都是經(jīng)營山貨,謝柏開了臘味店后,謝昌也在梯云路興隆街買些肉頭肉尾回去曬,果然也賣得順手,于是在海珠南八百載附近租一間鋪,命名“東昌臘味店”,然后處處留意八百載經(jīng)營手段,再加大廣告手段,慢慢立起來了。


 

 

5)上世紀30年代的廣州臘味店已有200多家,各出奇招訣竅,有“蠔豉腸”、“明蝦腸”風(fēng)靡全城。“文革”時,滄州棧的“棧”字被毀壞,無法補上,結(jié)果只留下“滄州”

 


    滄州棧的創(chuàng)始人叫黎敦潮,清末的1903年創(chuàng)立,這個香山人創(chuàng)出廣東第一個臘味招牌。他16歲便到佛山一家燒臘店打工,那時燒臘店規(guī)模小,也沒有招牌,他發(fā)奮工作,終于在1937年,也在海珠南開了第一家有招牌的燒臘店--滄州棧,招牌是集清朝書法家吳湉勝書法而成,到“文革”時“棧”字毀壞,無法補上,結(jié)果只留下滄州。黎敦潮做生意老實,篤守誠信,營業(yè)在廣州占到第一。以至后人賦詩一首:“招牌臘味始滄州,不立名聲誓不休。物美價廉宗旨確,敦潮一世頌潮流。”


    當(dāng)時所有臘味店都搞多種經(jīng)營,謝柏的八百載經(jīng)營茶葉和酒類,中小戶型在淡季經(jīng)營水產(chǎn)品,燒臘鹵味等等,總之一年到頭都要做生意,以至如今的臘味店,也搞多種經(jīng)營,牛肉干、豬肉松,還有鴨腎干之類。


    八百載燒臘店也有絕招,1937年在海珠南路開了一家日雜店,再改賣涼茶、粥粉面,這海珠南是廣州商業(yè)中心,附近有一德路海味街、菜欄街、天成路紙張油墨店,再遠些還有愛群大廈、先施公司等,終日人潮如流。有心的謝柏觀察思考良久,認定自己可以開家臘味店。在1938年,把粥粉面的小店一改成臘味店,這是個飛躍,起名的時候,讀過幾年私塾的他想起三字經(jīng)里的一段“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于是取名八百載。但商品要有個商標,他苦思冥想,干脆叫“太上皇”,就是皇帝的父親。八百載伙計都是些和順老成的人,顧客來則笑容滿面,百拿不厭,百問不煩,熱情周到,也贏得顧客贊譽。當(dāng)時廣州的臘味店已有200多家,為創(chuàng)新品種,他從中山黃圃請來兩位師傅,所以一開店就推出“香化鴨潤腸”,皮脆肉松,入口酥化,符合廣州人喜歡咸中帶甜的特點。所以推出來一炮而紅,當(dāng)時老廣們有句順口溜,說八百載的臘腸“有香味,有肉味,有風(fēng)味,蒸熟唔會縮,食過翻尋味”.


    到1948年,又在西關(guān)開晏行燒臘店再次擴大營業(yè)額。


    信豐店與滄州棧同在東區(qū),各有絕招,但信豐臘味店倒沒有在名字上下工夫,卻不斷研究新產(chǎn)品,創(chuàng)制出的“蠔豉腸”和“明蝦腸”風(fēng)靡全城,風(fēng)靡一時。


 

 

6)在困難時期,連肉味也聞不到,何來臘味?一群知青能找到幾只田鼠干做糯米臘味飯,已覺好味

 


    臘味的香氣讓不少人記憶猶新,由于制法簡單,許多自家也可以制作,于是帶來不同的回憶,“我的小姑,”惠福路的李大姐回憶,“她所收到大樹左側(cè)靠房檐最近晾曬的那幾塊,是能吃到秋收稻草的熏香味的,那是我媽做飯時炊煙會飄到的地方。想象到稻谷豐收的歡欣時節(jié),咀嚼著口中的肉菜,滿心對家的眷戀與往向。


    我的叔叔呢,能吃到大樹菠蘿葉子的青澀味,他收到的臘肉是在大樹右側(cè)晾曬的,那里緊挨著一棵大樹菠蘿,每逢歲末,家里必要做艾草年糕的,年糕的底部就需用樹菠蘿葉做托子,那棵樹是他年幼時親手種下的,知遇之恩的樹葉將通過臘肉向他轉(zhuǎn)達。


    在困難時期,連肉味也聞不到,何來臘味?住在廣州解放中路學(xué)工街的伍小姐那時還在海南屯昌軍墾農(nóng)場,過年時分到一些糯米,提出煮糯米飯,大家舉手歡呼。可是,糯米飯的臘肉到哪里找呢,這是一個天大的難題。有人甚至提出就放麥豆和竹筍,吃齋算了。可是這算糯米飯嗎?不行,議論半天,推舉了學(xué)生的隊長到附近的墟去搶點什么回來。走了兩個小時,到墟上一看,人山人海,都為過年想買一點貨。他從街頭走到街尾,奇怪,以往還有人放點臘肉出來,今天一個也沒有。一打聽,原來他們來得太遲,墟上幾個臘肉檔口被一個單位搶光了,聽說那個單位要開迎春會。隊長不甘心,還想看看有無”黑馬“,可終于沒有消息。最后,他干脆買了幾只田鼠干回去交差。據(jù)說,田鼠干還行!

(責(zé)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zé)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