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專家:要扭轉信仰缺失 儒學是重要參考

時間:2014-11-13 10:19來源:大西北網(wǎng)-成都商報 作者:江浪莎 點擊: 載入中...

    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同中華民族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記載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創(chuàng)造的文化成果,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重要滋養(yǎng)。在當今社會,對儒家思想中蘊藏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進行傳承發(fā)揚,更是具有重要意義。


    成都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一直擁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的沃土,對儒學的繼承發(fā)揚也不例外---西部高校第一所國際儒學研究院植根于這里,在《儒藏》等研究上成果豐碩;在蓉5所高校已在美、法等5個國家設立了9所孔子學院,將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向世界傳播;民間的儒學熱近年更是蓬勃興起,儒家經(jīng)典著作成為中小學課堂和普通市民中的熱門讀物……今日起,本報將推出系列報道,關注儒學在成都的悄然興起,敬請關注。


    在國內(nèi)率先開展《儒藏》編纂,創(chuàng)建“中國儒學”博士點,承擔著四川人文學科迄今為止最大的人文工程《巴蜀全書》的編纂……這一系列學術課題,全部跟一個名字連在一起:四川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作為四川儒學大本營,它不僅會在浩瀚的史書中研究經(jīng)典儒學,更是走出了大眾儒學的“第一步”:計劃編寫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儒學教材,甚至編儒學連環(huán)畫給小朋友看。研究院院長舒大剛教授認為,儒學本就是面向現(xiàn)實社會的致用之學,它對扭轉信仰缺失、行為失序的狀態(tài)有著積極作用,“讓儒學走出象牙塔,也是研究院的應盡之責。”


    一種需求


    “對人生和社會有很多疑惑,希望通過學習儒學,能夠知道人該如何生活,社會該如何和諧發(fā)展。”


    一種責任


    “編寫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儒學教材,編儒學連環(huán)畫給小朋友看……它對扭轉信仰缺失、行為失序的狀態(tài)有著積極作用。讓儒學走出象牙塔,也是研究院的應盡之責。”


 

 

為了編纂“最遠去過臺灣圖書館”

 


    在成都西航港長江路的文化走廊上,一組漢白玉《儒藏》雕塑佇立街頭,10冊比人還高的“書籍”整齊排列,頗有厚重感。若你了解它背后的故事,就會更加仰視它---這套名為《儒藏》的文獻,由四川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整理編纂,在現(xiàn)實中已出版274冊,花費了17年。有學者評論,盡管國內(nèi)數(shù)所高校和研究機構都致力于《儒藏》整理,但四川大學的這套叢書,仍算得上“千古儒學第一藏”.


    “這是2500年來最大型的儒學文獻資料庫,我們把歷代浩如煙海的儒學文獻加以系統(tǒng)、科學地整理。”川大國際儒學研究院院長舒大剛教授回憶,1997年剛起步時,以川大古籍整理研究所為班底,20多人全情投入,“它打破了傳統(tǒng)‘經(jīng)史子集’的四分法,以‘三藏二十四目’為分類體系,現(xiàn)在已出版完成了‘史藏',’經(jīng)藏‘和’論藏‘的編寫還在繼續(xù)。”想起編纂的過程,川大國際儒學研究院副院長尹波教授感嘆,無耐心和毅力不可完成。他們要從浩瀚的歷史文獻中把有關儒學的人物傳記、碑刻、墓志銘等內(nèi)容全部找出來,用老式標點斷句,必要時還要寫校記。那些大部頭的史料,散落在全國各大圖書館里,為了找一本書而跋涉千里,是常有的事,“我最遠都去過臺灣的圖書館。”


    這部鴻篇巨制,奠定了川大儒學研究的地位,也成為2009年10月,川大和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中國孔子基金會共同創(chuàng)辦四川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的重要機緣。一種傳統(tǒng)文明為何要與“國際”掛鉤?儒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郭齊教授告訴記者,在國際學術會議中,外國研究者就提到:21世紀解決人類的各種問題,就要回到2000多年前中國的孔子那里。這意味著,儒學已是世界關注的熱點。


    目前,研究院已是四川儒學研究大本營,除了率先開展《儒藏》編纂,它還創(chuàng)建了“中國儒學”博士點,成功申報國家重點學科“歷史文獻學”……現(xiàn)在,它還承擔著四川省人文學科迄今為止最大的人文工程《巴蜀全書》的編纂工作,計劃用10年時間完成。


    “西漢景帝時期,蜀郡守文翁在成都創(chuàng)辦文翁石室,這所世界上現(xiàn)存的連續(xù)辦學最悠久的學校 ,開啟了巴蜀大地”重文尊儒“的學風,我們現(xiàn)在做的,就是繼承、發(fā)揚和創(chuàng)新。”舒大剛如是說。


 

 

為了儒學他不惜“賠”20萬回川大

 


    9月開學,27歲的黃璇成了川大國際儒學研究院的新一屆博士生。“中國文化的根在儒家,這是我的興趣。”黃璇讀小學2年級時,無意間淘到《三字經(jīng)》,原本打算送人,卻讀得愛不釋手,那種情結就一直保留到現(xiàn)在。


    如今,研究院每年都會招20多名碩士和博士,“你為什么學儒學”已成為招生面試時的必備提問。有的回答,很令郭齊感動,“他們說,對人生和社會有很多疑惑,希望通過學習儒學,能夠知道人該如何生活,社會該如何和諧發(fā)展。”研究院里有一名年輕教師,他原本已在河南某省屬高校評上了副教授,但為了繼續(xù)儒學研究,他又回到川大,還為此放棄了副教授的職稱,“賠”了對方20多萬。對此,尹波感嘆說,現(xiàn)在的研究生幾乎已是“90后”,盡管很多人批評他們是浮躁而功利的一代,“但看到有年輕人仍然對儒學執(zhí)著,還是感到欣慰。”


    此外,尹波還碰到過“儒學發(fā)燒友”.一位40多歲的文化公司高管,總愛給他打電話,“你們啥時候辦儒學講座,一定要通知我!”一次為了聽講座,這位高管剛出差回成都,連晚飯都來不及吃就直接打車到了現(xiàn)場。翻開研究院創(chuàng)會理事名單,你會發(fā)現(xiàn)醫(yī)療集團、房地產(chǎn),甚至燃氣公司的負責人都名列其中。


 

 

一個認識不能只有研究沒有實踐

 


    舒大剛平常很忙。前天,他又出差了。據(jù)同事透露,這次他想和合作伙伴談談出版儒學教材的事,“我們想編一套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儒學教材,從儒學本身的知識體系出發(fā),深入淺出地講。”而在這個設想前,舒大剛和他的團隊已經(jīng)做了類似嘗試:他們編了一套大眾儒學書系,以儒家的制度、觀念、禮儀等為主題,一共寫了12本,屬于適合普通人的科普讀物。甚至,他們還為小朋友編了儒學連環(huán)畫,以卡通人物的形式讓儒學變得“可愛”了,“比如跟小朋友講’孝‘,講聽爸爸媽媽的話,就畫了很多古代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


    很多人知道這事后非常驚訝:研究文史哲的人不是只端坐書齋嗎?對此,舒大剛笑著解釋,這是對儒學的誤解。在他看來,儒學不是關在書齋里的學問,儒學本身是“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是提倡“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誠正格致”“修齊治平”的致用之學,“如果對它只有研究,沒有弘揚,只有學術,沒有實踐,特別是沒有面對現(xiàn)實社會需要而提出的解決辦法,儒學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傳世的真諦。”所以,在致力于《儒藏》等經(jīng)典儒學外,推廣大眾儒學也被研究院視作分內(nèi)之責,這也是對川大儒學研究“通經(jīng)致用”“關注現(xiàn)實”的傳統(tǒng)的實踐。


    舒大剛的概括切中時代命脈:“今天想要扭轉信仰缺失、行為失序的狀態(tài),儒學自然是重要參考。”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曲阜很忙 儒學未必真熱
  • “百姓儒學”離一場秀有多遠?
  • “大師”層出不窮是一種信仰缺失病
  • 儒學是百花齊放的開放之學
  • “國學熱”是假熱 儒學仍在邊緣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