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登奎:毛澤東的“老朋友”

時間:2014-07-10 08:30來源:老年生活報 作者:彭勁秀 點擊: 載入中...

  在中共黨內(nèi),被毛澤東從基層破格提拔到中央重要職位上且顯赫多年的人物并不多,紀登奎就是其中一個--他與毛澤東風(fēng)云際會,在政壇上紅了20多年,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受到批評,十一屆五中全會批準他的辭職請求之后,才從政治舞臺黯然退出。


 

 

專列上的“六問六答”

 


  1951年春天,毛澤東乘專列沿京廣鐵路南下視察,途經(jīng)許昌時停車聽取許昌地區(qū)負責(zé)人的工作匯報。這是時任地委副書記兼宣傳部長的紀登奎第一次見毛澤東。在專列上,紀登奎扼要地介紹了許昌地區(qū)的歷史文化、鄉(xiāng)土風(fēng)情、資源物產(chǎn)等概況,匯報了土改、治淮、抗美援朝、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宣傳等方面的工作。


  匯報結(jié)束時,毛澤東突然問他:“你挨過整嗎? ”紀回答:“挨過,挨過兩次。 ”


  毛澤東說:“我挨過三次,比你多一次。 ”并說“挨點整,有好處。 ”接著提出二問:“人家整你,是整對了,還是整錯了? ”


  紀說:“整錯了。兩次都整錯了。”并簡略敘述了自己在冀魯豫兩次挨整的經(jīng)過。


  毛澤東三問:“那么,你整過人么? ”紀坦誠地回答:“整過。整人比我挨整要多。 ”


  毛澤東四問:“整錯過沒有?”紀說:“有,也整錯過。 ”


  毛澤東突然又嚴肅地第五次發(fā)問:“你殺過人嗎? ”紀登奎一怔,隨即答道:“殺過人。剿匪,反霸,鎮(zhèn)壓反革命,殺了不少人。 ”


  毛澤東第六次發(fā)問:“殺錯過人嗎?”紀答道:“也有殺錯的。”并解釋說 “那是在情況緊急時發(fā)生的,沒有來得及做調(diào)查就把人殺了”.隨即檢討:“是我的工作沒有做好。 ”


  毛澤東連續(xù)發(fā)出的六問,看似閑談,實則是對紀登奎的經(jīng)歷、水平、膽識、人品等諸多方面進行的一次多方位、深層次的考察和面試。面對毛澤東的六問,紀登奎沒有張口結(jié)舌,沒有刻意回避,沒有顧左右而言他,更沒有假言蒙騙,而是在總體上做了實事求是的回答,毛澤東甚為滿意。


  此后一直到“文革”前,毛澤東到河南十多次。每次去,毛都要把紀登奎找來,聽他匯報。由于毛的賞識和信任,也由于紀登奎的工作出色,到“文革”開始時,紀登奎的職務(wù)已是中共河南省委書記處候補書記兼省委秘書長了。不久他又被提拔到中央,一再委以重任--這一切,都起源于專列上的成功“面試”.


 

 

“老朋友”的來歷

 


  毛澤東生于1893年,比生于1923年的紀登奎整整大30歲,應(yīng)該說屬于兩輩人。然而,毛澤東卻公開稱紀登奎為 “老朋友”,從此,“老朋友”就成了紀登奎的外號。這在中共黨內(nèi)極為少見。


  這個外號源于1967年,地點不是許昌,而是鄭州。在“文革”的高潮中,1967年9月22日,毛澤東在從南方返回北京的途中,經(jīng)過鄭州時稍作停留,河南省黨政軍負責(zé)人劉建勛、王新、紀登奎應(yīng)召登上毛澤東的專列。毛澤東見到紀登奎,高興地握著他的手說:“紀登奎,老朋友啦!”這就是毛澤東第一次稱紀登奎為“老朋友”.


 

 

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被嚴厲批評

 


  粉碎“四人幫”后,在“文革”中蒙受冤屈和迫害的老干部對紀登奎不滿,是非常正常的。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不少歷經(jīng)滄桑、劫后余生的老干部都對紀登奎展開了公開的批評--


  萬里說:活著的個別領(lǐng)導(dǎo)人干了錯事壞事,必須自我批評,不要欠賬。


  呂正操說:你指的是紀登奎,說明白點。


  萬里說:對,就是指他。


  江一真說:紀登奎在1970年農(nóng)林部成立時指出,要把農(nóng)林部辦成農(nóng)林政治部,又對農(nóng)科院軍宣隊指示:“科研是依靠7500人還是依靠7.5億人? ”紀還說“大學(xué)4年沒有招生,衛(wèi)星照樣上天,農(nóng)業(yè)還是豐收”.今年4月他還指示農(nóng)林部給中央報告,認為當前主要傾向是對資產(chǎn)階級法權(quán)批得不夠。這次會議前,他又派人去安徽調(diào)查包產(chǎn)到戶和學(xué)大寨動搖的問題。


  段君毅說:群眾反映河南問題在上邊,上邊就是指紀登奎。“四人幫”倒臺后,紀給造反派通氣,讓他們表態(tài),河南人說“心有余悸(紀)”.


  許世友的發(fā)言更加尖銳:你是造反起家,進了政治局,官不小了,還搞什么名堂,你基本是跟“四人幫”走的。


  鄧穎超也不客氣地批評說:你的檢討很壞,避重就輕,應(yīng)把10年來在政治、思想、工作、作風(fēng)、立場上與“四人幫”是什么關(guān)系說清楚。建議中央也要查清,一批二保三看。有同志說你是翻云覆雨的政客,你今后還是政治局委員,希望警惕,不要利用權(quán)位報復(fù)我們。


  廖承志說:外交部有反總理、反陳老總的逆流,捂蓋子,有你的賬,而且是相當大的賬。


  程子華說:十一屆一中全會,我揭發(fā)了紀登奎等人,沒出簡報。前幾天,我批紀的簡報又有好幾天沒出,我問簡報組,說是送主席、副主席傳閱去了。建議給華主席寫一個報告,這樣做叫什么民主。


  譚震林、陳漫遠、姚依林等也都作了發(fā)言。出席三中全會的許多人都給紀登奎提了意見,有的意見還相當尖銳。紀登奎表示接受大家的批評,并做了檢討。


 

 

與“四人幫”之間:追隨和矛盾

 


  人所共知,“文革”中“四人幫”不可一世。作為“文革”中的“紅人”,紀登奎不可能超然物外,他與 “四人幫”必然存在某些聯(lián)系,乃至追隨。正因如此,許世友甚至說紀登奎是“造反起家”,“基本是跟‘四人幫’走的”.


  據(jù) 《話說紀登奎》(《貴陽文史》2008年第5期)披露,毛澤東在點名批評“四人幫”的同時,說過這樣的話:“登奎有的事不和我說,也不和總理講,卻是找江青、春橋講,政治局大多數(shù),他都不講,不團結(jié)多數(shù),只找少數(shù)人,這是什么性質(zhì)呢?一個政治局委員要和政治局,要和黨中央保持一致,而不是和幾個人保持一致。 ”毛澤東的這段話說明紀登奎對“四人幫”確實有所追隨。


  紀登奎雖然有時緊跟 “四人幫”,但和他們還是保持了相當?shù)木嚯x,特別是華國鋒被確定為接班人后,紀登奎表示擁護。在討論毛遠新的去留和江青的具體工作安排上,他支持了華國鋒,以致江青等人恨恨地說:“真是人走茶涼,主席尸骨未寒,連紀登奎都敢和我們頂嘴了。 ”


  紀登奎在思想、品德、性格、作風(fēng)等方面與“四人幫”確實有不同之處,后來“四人幫”也把紀登奎視為異己,有時不僅排斥他,甚至誣陷他。所以,有人說“紀登奎與‘四人幫’不是一路人”,此話是有一定道理的。正因為如此,在某些問題上,紀登奎與“四人幫”產(chǎn)生了一些矛盾。


  江青公然誣陷紀登奎是 “蘇聯(lián)特務(wù)”,這個“帽子”的性質(zhì)和后果是不言而喻的。這反映了江青對紀登奎的怨恨。紀登奎聽到這個情況后,與江青的矛盾自然進一步加劇。


  1976年7月,毛澤東的病情加重,“四人幫”加快了篡黨奪權(quán)的步伐。由于紀登奎長期擔任河南省領(lǐng)導(dǎo)職務(wù),到中央后又兼任一段時間的中共河南省委書記,所以他與河南省委的干部常有接觸。紀登奎曾通過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向河南省委的領(lǐng)導(dǎo)干部打招呼,讓他們注意“四人幫”,與“四人幫”劃清界限。


  1976年10月6日晚10點多鐘,中央政治局在玉泉山葉劍英住地開會。華國鋒、葉劍英通報了抓捕“四人幫”的情況。大家發(fā)言時,紀登奎表示堅決擁護中央的這個決定。


  1970年9月中共九屆二中全會后,毛、林矛盾加劇,林的接班人地位發(fā)生動搖。毛澤東在與林彪的一次談話中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接班人,我們都是60歲以上的人了,要培養(yǎng)60歲以下、30歲以上的人。像李德生、紀登奎等人。這說明,毛澤東在考慮下一步由誰來接替林彪接班人地位時,確實曾將紀登奎納入視線--當然,毛澤東最終選定的接班人是華國鋒。


  1988年7月13日,紀登奎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65歲。紀登奎的一生,折射出建國后20多年間中國政治舞臺的風(fēng)云變幻,其進退沉浮的傳奇經(jīng)歷,讓人至今思來仍感慨不已。

(責(zé)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 毛澤東為何處死4名秋收起義將領(lǐng)?
  • 敵偽特務(wù)行刺毛澤東瞬間被警衛(wèi)戰(zhàn)士擒獲
  • 毛澤東不考北大
  • 毛澤東“辣椒炒苦瓜”宴請溥儀
  • 青年毛澤東也曾是北漂
  • 大人物,他們這樣過年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zé)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