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高校招生季,“千萬別報體”意外走紅。近日,一組網友針對高考填報志愿“現身說法”的圖片在網上廣泛流傳:一些年輕網友“有圖有真相”地在不同辦公室背景下,手舉一張大白紙,上面是用彩色記號筆統(tǒng)一格式手寫的“血淚史”--千萬別報某某專業(yè),因為某某理由。(《新京報》7月2日
“千萬別報考古,因為逗比的世界沒人懂;千萬別報學前教育,因為操著賣白粉的心,賺著賣白菜的錢;千萬別報English,因為漢字(子)難找;千萬別報環(huán)境工程,因為實習基地在垃圾處理場……”難就業(yè)、苦加班、“沒妹紙”、被鄙視……被稱作高考志愿填報另類指南的“千萬別報體”躥紅網絡,各路“前輩”也紛紛現身說法,用“千萬別報”某學校或某專業(yè)造句吐槽。
當然,“千萬別報體”有惡搞和吐槽的成分,但許多“千萬別報體”之所以被視為良心帖,背后恐怕也存在著對一些高校專業(yè)設置、教學質量、師資配備、學術風氣、過多銅臭氣、過度行政化之類的提醒和反思。有些“千萬別報體”其實正是過來人的“用戶反饋”.許多人還直陳有些專業(yè)就是坑爹,在“千萬別報某些專業(yè)”流行的同時,甚至還有人直接告訴后來者“千萬別報我們學校”
比如,在“千萬別報新聞專業(yè)”的網絡跟帖中,有網友稱:新聞評論老師的課件,長篇大段的堆積毫無條理性,錯別字一抓一把,更可恨的是新聞述評的寫作方法竟然能和廣播評論的一字不差……這樣的學校、這樣的老師、這樣的專業(yè),也許才是“千萬別報體”流行的真正原因之一。假如真是為了網絡狂歡,在填報高考志愿的環(huán)節(jié),按道理最該流行也最需要的是“千萬要報體”,可為什么沒流行后者呢?
其實,“千萬要報體”也是有的。有那么一位學子就介紹了一所好學校--校園大小不及中山大學珠海分校門前的草灘,可能是全中國招收一本學生中最小的學校,但又是最以學生為本的學校之一。融洽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師生關系下,老師們幾乎都有業(yè)界工作經驗和企業(yè)背景,他們敏銳地捕捉著現實社會的潮流,不斷更新講義和課件,輔導學子寫論文不取分文。學校的設施很齊全且全免費,每年大大小小幾十次交流訪問活動;參加燒烤聯誼活動、晚會、運動會,學生們幾乎不用花一毛錢。暑假去澳大利亞交流半個月,自己只花費了機票錢,其他的費用全部來自學校的資助,甚至辦護照的錢都來自學校。(《中國青年報》7月2日)
這簡直就是一個“千萬要報體”啊,這都什么學校,“福利”如此之好呢?原來世上也有“千萬要報體”,但這個體為什么沒流行起來呢,實在是因為這只是一個例外,因為這所學校的名字叫澳門理工學院。事實上,“千萬別報體”的熱鬧和喧囂背后,網絡上同時也不乏介紹海外高等院校教學質量高、以學生為本、以學術為重的“千萬要報體”,我們希望這樣的聲音不被“千萬別報體”淹沒,更希望本土高校、我們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能從中受到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