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丁寧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遼寧女孩劉丁寧,無意間就用切身經(jīng)歷闡釋了這句話:她本是遼寧省2013年文科狀元,被港大錄取且獲72萬元全額獎學金??蓻]多久她卻一舉驚人,選擇中途退學,回母校復讀,而這只為圓北大夢。在許多人看衰其再考前景的情況下,今年高考,她又摘下狀元桂冠。
棄港大上北大,不惜復讀一年,此舉在許多人看來,都太過奢侈,很多學渣表示“顫抖了”,還有些人變換著祥林嫂的慣用句式送給她:“你真傻,真的……”
對劉丁寧的選擇,很多人表示很費解。但若細讀新聞,不難發(fā)現(xiàn)個中因由:首先,港大文學研究的主攻方向為西方文藝理論,與她本人熱愛的古典文學方向相去甚遠;其次,其家境承受不起香港的消費水平;再者,港大的學習主要依靠自主,且多為網(wǎng)上進行,她視力不好難以適應。這些,都不是一句“港大很牛”的宏大結(jié)論能掩蓋的。
只不過,在“狀元”標簽的裹挾下,她這個“最不該選擇復讀的人”選擇復讀,超出很多人的想象--盡管其取舍純屬個體選擇,不具普遍性,它無關(guān)什么“港大北大的高下之分”,只關(guān)乎個人意趣。
而之于劉丁寧,她作出了這“奢侈”的選擇,也勢必要承受沉重代價。劉丁寧想要進入的,也是北大底蘊最為深厚的中文系。但這里面的考量也是現(xiàn)實的。以當事人為例,她的夢想到底是什么?是北大中文系,還是中國古典文學?若是志在古典文學方面深造,就非得依賴平臺本身?你可以說,在最好的資源供給下,起飛也最為輕松,然而以古典文學夢想為旨歸的路途,前面橫亙著的,是無比痛苦的高考備考。
拋去“高四”的艱難不論,在進入北大后,是否就一定能走上幸福學術(shù)路呢?
總的來說,不僅對于劉丁寧一人,對所有處在這種選拔機制下的學子來說,都是“北大此去無多路”,況且還“行路難,行路難”.而路的盡頭是什么,或許對高考前的學子來說,盡頭僅僅是個平面,而平面之后是什么,沒人想過早地回答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