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邊城市名稱探源

時間:2014-06-16 08:30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戶力平 點擊: 載入中...

 

  “京津冀一體化”眼下正成為一個熱門話題。推進京津冀地區(qū)區(qū)域經(jīng)濟一體化協(xié)同發(fā)展,合作共贏,打造首都經(jīng)濟圈,已被視為重大國家戰(zhàn)略。那么,涉及“京津冀一體化”進程的北京周邊城市都有哪些?天津、石家莊、張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島、廊坊、保定等城市與北京有哪些歷史淵源?這些城市的名稱是怎么來的?


 

天津:因天子渡津之地而得名

 


  天津市位于北京東南方向,其得名與明代“靖難之役”有關。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去世后,傳位其長孫朱允炆。鎮(zhèn)守北平(今北京)的燕王朱棣為與侄子爭奪皇位,發(fā)動了“靖難之役”.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率軍南下,從天津三岔口渡河襲取滄州,三年后攻入南京,登上天子寶座。朱棣登基后,對其征戰(zhàn)時經(jīng)過的三岔河口十分贊賞,視其為風水寶地,令群臣獻名。有一位大臣提議叫“天津”,意為“天子渡津之地”,朱棣連聲稱好,“天津”由此得名。朱棣遷都北京后,天津成了京城門戶。永樂二年(1404年),在天津設“衛(wèi)”筑城,駐軍萬余人,故此又把“天津”稱為“天津衛(wèi)”.


 

石家莊:因石家莊村而得名

 


  石家莊市是河北省省會,位于北京南部偏西方向。一百年前,還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村,只有百余戶,六百多人。其名最早見諸于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年)重修毗盧寺碑記中即有“石家莊村”之名,清光緒四年(1878年)編纂的《獲鹿縣志》記載:“石家莊,縣三十五里,街道六,廟宇六,井泉四。”當時石家莊村的位置和范圍,在今新華區(qū)北大街以西,大橋路以北,北后街以南,北于家胡同以東。從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起,隨著多條鐵路由此經(jīng)過并設站,逐漸發(fā)展為城鎮(zhèn),1947年12月正式稱“石家莊市”.此后隨著城市規(guī)模的擴大和人口的增加,被雅稱為“天下第一莊”.


 

保定:取“保衛(wèi)大都安定天下”而得名

 


  保定市位于北京西南方向,明弘治年間《保定郡志》載,燕昭王曾于今保定城東五里建廣養(yǎng)城,為放牧戰(zhàn)馬之域,故保定最初出現(xiàn)城鎮(zhèn)是為保衛(wèi)燕國安全所設。保定原來以清苑為中心,北魏太和元年(477年)設清苑縣,五代時被契丹兵焚毀,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趙匡胤在清苑廢城設“保塞軍”,北宋太平興國九年(984年)升為“保州”.金貞佑元年(1213年)蒙古軍隊攻陷金國保州。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重建城,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帝取“保衛(wèi)大都,安定天下”之意設“保定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改“保定路”為“保定府”,此為保定設府之始,清代為省、府、縣三級官府所在地。


 

張家口:因張家堡城堡而得名

 


  張家口市位于北京西北方向,又稱“張垣”、“武城”.明宣德四年(1429年),指揮使張文始筑城堡,以為駐軍,名張家堡。城高三丈三尺,方四里十三步,四面各開一門,后因西、北兩門較小,又與外敵兵戎相見,所以將兩門堵死。嘉靖八年(1529年)守備張珍在北城墻開一小門,曰“小北門”,因門小如口,又由張珍開筑,故稱“張家口”,遂將城門門楣上的“張家堡”三字改為“張家口”.明清時期,張家口逐漸發(fā)展為塞北商貿(mào)重鎮(zhèn),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為北京的“北大門”,素有“塞外山城”之譽。


 

承德:取“承受德澤”之意而得名

 


  承德市位于北京東北方向。“承德”一詞出自《尚書·周官》,意為承受德澤。歷史上它還曾作為官職名稱使用過,稱“承德郎”,而作為地名使用則在清代,最初指的是奉天(今沈陽)??滴跞辏?664年),清政府命名奉天為承德,并設置承德縣,取“承受先祖德澤”之意。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皇帝將當時的熱河命名為承德,改熱河廳為承德州。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設承德府。當時承德是僅次于北京的另一處重要的政治中心,清帝時有駐蹕,故有“塞外京都”之稱。


 

唐山:因附近之山嶺而得名

 


  唐山市地處北京東南方向,因“唐山”得名。“唐山”在唐山市路北區(qū)境內(nèi),現(xiàn)名大城山。唐山之名始于后唐。據(jù)《灤縣志》記載:“相傳后唐李嗣原曾屯兵于此,立石城二百余丈。又后唐姜將軍斬蛟有功,葬于此,后人建廟祠之。山以唐名,實由于此。”明永樂二年(1404年),朝廷開始在唐山編屯置村,逐漸形成橋頭屯、劉家屯、馬家屯等村落。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喬頭鎮(zhèn)以鎮(zhèn)北有“唐山”而改名唐山鎮(zhèn),此為唐山行政名稱之始。此后,伴隨著煤炭資源的開發(fā),唐山成為重工業(yè)城市,享有北京“東大門”之稱。


 

秦皇島:因秦始皇駐蹕而得名

 


  秦皇島市位于北京東邊,其得名源自該市海港區(qū)東山,古稱秦皇山,相傳因秦始皇東巡至此而得名。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永平府志》載:“秦皇島在撫寧縣東七十里,有山在海中,世傳秦始皇求仙駐蹕于此。”萬歷年間的《長安客話》稱:“關(山海關)南六里有孤山,屹然獨立于海上,四面皆水,俗呼秦皇島。”幾經(jīng)滄桑,該島漸漸與陸地連在一起,形成聚落和碼頭后仍稱“秦皇島”,后逐漸發(fā)展為城鎮(zhèn)。在全國數(shù)以千計的城市中,以皇帝命名的只有秦皇島市一處。


 

廊坊:因建有“侍郎房”而得名

 


  廊坊市地處北京東南方向。宋建隆元年(960年),安次縣出了個宰相,叫呂端,其父呂琦官至后晉兵部侍郎。呂琦在任時曾在老家蓋了一所大宅院,由于房屋高大,遠近聞名,加上房子的主人是兵部侍郎,故稱“侍郎房”,后將該村稱為“侍郎房”,簡稱“郎房”.清朝康熙年間《安次縣志》便記為“郎房”.1897年廊坊建火車站時,正式使用“廊房”之稱。1950年后廊房成為安次縣城,其名字使用率大大提高。后為書寫方便,便將“廊房”寫成“廊坊”,沿用至今。


 

衡水:因“漳水橫流”而得名

 


  衡水市位于北京南邊,初為河流的名字,稱衡水河,為今冀州市境內(nèi)的漳水后一段的別稱,又名“橫漳”或“衡漳”.隋開皇十六年(595年),任職河北的郎蔚之劃分下博、信都和武邑三縣地,新置衡水縣,治所在今衡水市舊城村??h之名稱,取“漳水橫流”之意,只因漳水從衡水縣西南入境后,不是東流入海,而是折向北流,然后入海,所以古人亦把這一段漳河水稱為“衡水”,后因漳、滏合流,這段河水即今日的滏陽河。此后,這一地區(qū)的行政區(qū)劃雖幾經(jīng)調(diào)整,但“衡水”作為地名延續(xù)至今。


 

三河:因三條河流交匯而得名

 


  三河市位于北京東邊,緊鄰平谷區(qū),《大明一統(tǒng)志》、《日下舊聞考》均稱“以地近七渡、鮑邱、泃河三水而得名”.清《畿輔通志》與《三河縣志》則稱三河“以地近洳河、泃河、鮑邱河三水而得名”.三河因境內(nèi)有三條河得名沒有異議,但到底為哪三條河,存在爭議。目前公認的是以紅娘港(泃河)、鮑邱河、七渡(洳河,又稱錯河)交匯處而得名。此地春秋戰(zhàn)國屬燕,秦屬漁陽郡,漢屬幽州潞縣。唐開元四年(716年)廢臨泃縣,置三河縣。宋時先為遼屬薊州,后為金屬通州。元屬直隸中書省通州。明屬北平府。古時三河為京畿重地。


 

香河:因河中芰荷芳香而得名

 


  香河縣位于北京東南方向,素有“京畿明珠”之美譽。其建制遠溯遼宋,遼太宗在此設淑陽郡,時城東南濱水,掬覺微香,故名香河。另傳,明燕王朱棣鎮(zhèn)守北平時,有意在此建都,便來到此地(時稱淑陽鎮(zhèn))巡視。時值六月,淑陽四面小河環(huán)繞,水中芰荷(菱葉與荷葉)盛開,香氣襲人。燕王贊不絕口:“此處真乃香河也!”劉伯溫一見燕王有意在此建都,便勘測制圖。動工后因缺磚少木,只好大圖小建,變成一座小城,東西南北四面都是一里,比北京小了十倍。城的四門仍與北京城一樣,故有“小北京”之稱。從明朝到清朝,香河縣均屬朝廷直管,俗稱“直隸香河”.


 

固安:取“城郭堅固永得安寧”而得名

 


  固安縣位于北京南邊,古有“京南第一城”之稱。戰(zhàn)國時屬于燕,為方城地,秦時仍為方城地。漢時設方城縣,舊址在今天的方城村。隋開皇九年(589年),改方城縣舊境地置固安縣。以流經(jīng)此縣境內(nèi)的固安河定名為“固安”.據(jù)《河北省縣名考源》載:“漢有故安縣,北魏改為固(古時‘故’可通‘固’)……隋于方城故地復置固安縣。蓋用舊縣名而易其地也。”另一說,固安古城地處京畿,北臨永定河,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所以城池興建得又高又寬,十分堅固,易守難攻,故取“城郭堅固,永得安寧”之意得名“固安”.


 

燕郊:因古燕國都城城郊而得名

 


  燕郊鎮(zhèn)位于北京東邊,與通州區(qū)一河之隔。其得名一說是:因春秋戰(zhàn)國時地處燕國都城城郊而得名,素有“天子腳下,御駕行宮”之稱。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燕聯(lián)盟,燕王送齊王回國至此地。齊王勸燕王回去,燕王說:“這里才到我的城郊”.二王就此而別。為紀念此事,得名燕郊。第二種說法是:相傳,遼代有李、王、張、趙四姓從山東逃荒流落此地,在通縣運糧河碼頭以裝卸貨物為生,并在此立莊,因地處燕京的郊區(qū),故得名燕郊;第三種說法是:朱元璋將兒子封到各地當藩王,四子朱棣被封為燕王,燕王封地北平,也稱燕國,燕郊因處于北平城郊而得名。20年前,燕郊只是河北三河縣一個普通村鎮(zhèn),此后隨著大量外來人口的聚集,如今成為潮白河畔的一座新城。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抗戰(zhàn)時期的天津傳統(tǒng)戲曲
  • 中華足球隊曾勝英俄強隊
  • 綁匪的江湖法則
  • 名將李天佑:曾參加百色起義 解放天津全殲敵軍
  • 天津第一家孤兒院由鹽商建造
  • 新中國首個證券交易所其實在天津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