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唐胥鐵路
他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個西法采煤的開平煤礦,主持修建了中國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家洋灰廠,創(chuàng)辦了第一家由中國人開辦的保險公司,編纂了中國人學習英語的第一部詞典和教科書,開辦了上海第一家醫(yī)院等……這個人就是唐廷樞,被稱為“中國第一位現(xiàn)代買辦”.唐廷樞少年時期家境貧寒,十歲就隨父親做工,父親為了他能上學,同香港馬禮遜教會學堂的校長簽約工作8年。唐廷樞聰穎好學,經六年的學校教育,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備受社會推崇,很多在外國洋行任職的買辦經常上門求教。唐廷樞1851年在香港巡理廳任翻譯,1856年在香港大審院任正翻譯。在當翻譯期間,唐廷樞用了三年的時間,編譯出一部《英譯集全》,共六卷,這部書后來被公認為中國第一部漢英詞典。
投身實業(yè),成就非凡
1858年,26歲的唐廷樞轉行投身商業(yè)經營和資本積累活動,在香港投資了兩家當鋪。當時上海棉花出口貿易興隆,他便從事棉花生意,獨自經營的修華號棉花行,成為外國洋行收買中國棉花的代理機構,與怡和洋行發(fā)生業(yè)務關系。
1861年,全力為怡和洋行代理生意,兩年后接替買辦,由于經營洋行有方,經濟實力迅速增長,成為上海著名的棉花洋行。隨后在擔任怡和買辦期間,不斷擴大洋行的經營領域,開展收購絲茶、航運、口岸商貿等洋行業(yè)務,還投資當鋪,經營地產,運銷大米、食鹽,涉足內地的礦產開采。由于唐廷樞管理才華出眾,被怡和洋行派往中國各城市開疆辟土,了解并掌握了資本主義國家在航運和保險方面的運作業(yè)務知識。他還與林欽合伙開辦茶棧,投資上海三家錢莊等。為周轉商業(yè)資金,他設立了自己的事務所,建立上海絲業(yè)、茶業(yè)等同業(yè)公所,并擔任這些機構的董事。1870年,他又投資創(chuàng)辦了上海仁濟醫(yī)院,這是上海第一家、也是中國人創(chuàng)辦的第一家西醫(yī)醫(yī)院。
1873年,他放棄了英國怡和洋行總買辦的職務,參與李鴻章改組輪船招商局,出任輪船招商局總辦(局長)。上任后,唐廷樞對中國洋務運動所辦的第一家大型民用企業(yè)輪船招商局進行了改組,提出以西法經營,推出合股投資體制,實施股份轉讓,向社會公開發(fā)行股票,使招商局的股值一年之內翻了一倍半,開中國內地股市之先河。
經過幾年的努力,招商局不僅擁有了長江和沿海航運的大部分市場,還在菲律賓、泰國設立分局,拓展了南洋運輸業(yè)務,同時遠航英國、日本、新加坡、夏威夷和美國本土。招商局成為中國當時最大的輪船企業(yè),經營的輪船由最早的3艘增加到30多艘。他為了開展碼頭貨棧和輪船保險業(yè)務,與徐潤等人先后創(chuàng)辦長源泰、長發(fā)兩個貨棧及仁和、濟和兩個保險公司,成為中國人自辦保險公司的先導。
1876年間,唐廷樞為創(chuàng)辦洋務實業(yè),接受福建巡撫丁日昌的委托,籌辦福建、臺灣兩地的洋務,大膽收買了美國旗昌輪船公司的全部財產,使招商局的經營地盤和經營實力不斷擴大,成為清洋務實力最大的輪船公司。
受命開辦洋務實業(yè)
1876年11月,唐廷樞受北洋大臣李鴻章的委派,擔當了籌辦開平煤礦的重任。為解決輪船招商局和北洋艦隊的用煤問題,44歲的唐廷樞帶領英國礦師馬利師等由天津到開平,連續(xù)幾日騎毛驢或步行,在開平、古冶、鳳山、橋屯一帶,考察煤窯、鐵石情況。深入到小煤井里觀察煤層的貯存形態(tài),并帶回煤塊和鐵石樣品,寄給英國有名的化學師施賴禮、戴爾進行化驗?;灲Y果是:開平煤鐵的質量雖不能與英國煤鐵相比,但質量很好,開采前景可觀。在全面考察論證后,將土法采煤與西法采煤的情形以及開采開平煤的價值計算、化驗結果一并稟奏李鴻章定奪。
1877年9月,唐廷樞再次向李鴻章奏報,對開平煤鐵的再次化驗數(shù)據(jù)、開采前景、機器設備、資金籌措等事宜進行了全面的闡述。在報告中強調申明:天下各礦盛衰,先問煤鐵石質之高低,次審出數(shù)之多寡,三審工料是否便利,四計運轉是否艱辛,有一不全,均費籌劃。中國“煤夫”工錢低廉,工資在采煤資本中所占比例僅為英國煤礦的一半,開采必獲極大利潤。同時他提出煤鐵乃富國之根本,極易開采。經李鴻章批準唐廷樞籌建開平煤礦,原本打算搞官辦煤窯,但因清廷財政困難,決定開平煤礦官督商辦。
10月,唐廷樞擬定了開平礦務局招商章程十二條。章程規(guī)定:開平礦務局專營煤鐵,擬集資80萬兩。善于股份制運作的唐廷樞,以招股方式籌得白銀100萬兩,從外國購買先進設備,請來外國工程師和領工。1878年7月,開平礦務局正式成立,唐廷樞任總辦。這個煤礦從勘察礦址、擬定計劃、購買設備、招集資本到正式開采,都是唐廷樞一手經辦。在19世紀末期開平煤礦的年產量曾達到78萬噸,總資產增長五倍,成為中國第一個西法采煤煤礦。
建議修建百里鐵路
開平煤礦開采后,煤炭主要銷往天津。唐山距離天津二百多華里,煤炭運輸主要靠馬車從陸地運往蘆臺,然后再改水路,由大沽口入海運往天津。這樣運輸能力不僅低下,運營成本也過高。如果由唐山至蘆臺修建一條鐵路,用火車運煤,可減少運輸環(huán)節(jié),大大降低成本。唐廷樞便上書李鴻章,請奏開礦、筑路同時進行,建議修筑唐山至蘆臺的一百里鐵路。
李鴻章同意這一計劃,于1879年清廷奏準,派英國工程師金達督修。只因辦礦資金不足,擬先筑唐山至胥各莊這一段。后因上海吳淞鐵路發(fā)生傷人事件,引發(fā)朝野阻路風波。借口唐山靠近東陵,鐵路奔馳會震動陵寢,清政府收回批準,筑路就此失敗。唐廷樞在鐵路不能修達天津的情況下,開始謀劃挖河運煤。唐廷樞親自沿豐潤澗河口溯流而上,考察陡河一帶水道,并繪圖設計。同年10月,唐廷樞將挖河運煤的主張,向李鴻章稟報說:“為解決運煤之需,籌思再三,唯有舍路而取河運。”建議由唐山經胥各莊至閻莊開挖一條七十華里的運煤河道,取名為“煤河”.李鴻章在接到稟呈的第二天就批準此議,并對占地費用及挖河籌資等事宜做了明確批復。
1881年3月,煤河正式開工,河底寬一丈五尺,河面寬六丈,深一丈,建有控制水位的鐵石水閘,煤河共占地6500畝,總造價15萬5000兩白銀。煤河在挖到胥各莊至唐山段時,由于地勢逐漸增高,原設計河道方案不合理,無法通水行船。李鴻章授意唐廷樞再次奏請修建運煤輕便鐵路,明確表示為避免震動東陵,不用機車,而用騾馬牽引,并為此在清廷中積極奔走斡旋,清政府在極度不愿意的情況下同意筑路。這是我國第一條自建鐵路--唐胥鐵路。
(責任編輯: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