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0年,秦、趙在長平爭戰(zhàn),趙國對保守型指揮官廉頗很不滿意,于是任用少壯派指揮官趙括。史書上說是因?yàn)榍貒⒉剂餮哉f,秦軍不怕廉頗,只怕趙括。
與其說是秦國的流言在起作用,還不如說是趙國的民意在起作用,或者說秦國的流言符合了趙國人的期許。趙國上下都對暮氣沉沉的廉頗不滿意,趙括又年輕,又有爆發(fā)力,很符合趙國粉絲們的期待。小趙拿了帥印上陣,改用趙國上下都期望的進(jìn)攻型戰(zhàn)術(shù)。
粉絲多的人不一定是有能耐的人,趙括中了白起的誘敵深入戰(zhàn)術(shù),一腳踏入陷阱,只好“筑壁堅(jiān)守”,以待援軍。
此時的趙軍似乎毫無勝算,其實(shí)如果跳出秦、趙的格局來看,則勝利未必在秦國這一方。
因?yàn)楸粐У内w軍很窘迫,實(shí)施圍困的秦軍其實(shí)一樣很窘迫。秦國河內(nèi)15歲以上的男子,全部被征用來擔(dān)任攔截任務(wù),不讓援兵和糧草進(jìn)入長平。秦國可謂以傾國之力來賭這場戰(zhàn)爭,也到了很虛弱的地步。
因此,長平的趙軍是一只突出的孤軍,將秦軍牢牢吸引在長平一帶,雙方都已很緊張,此時外力很關(guān)鍵,如果諸侯介入,崩潰的恐怕不是趙軍,而是秦軍。歷史不能假設(shè),趙國向齊國請求糧食增援,目光短淺的齊國拒絕了。
以孤師吸引敵人主力,友軍再從外圍狠擊敵軍,取得勝利的戰(zhàn)例也不是沒有。例如長平之后,秦軍圍攻趙國邯鄲,雙方展開攻防戰(zhàn),信陵君率師從外圍一介入,秦軍就潰師而逃,而且有兩萬秦軍被趙軍包了餃子,全軍投降,可謂是成建制被消滅,其意義如同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中,保盧斯軍團(tuán)9萬德軍向蘇軍投降。
換一個角度,被包圍可以變成是吸引敵人主力,關(guān)鍵在于各方的配合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