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北美獨立戰(zhàn)爭諜報首腦

時間:2014-02-17 08:24來源:科技鑫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本杰明·富蘭克林

 

  在18世紀北美大陸即將爆發(fā)革命前夕,那些與英國有“世仇”的歐洲國家(特別是法國),幸災樂禍地期待著仇敵的“好戲”開場。但另一方面,他們又害怕在形勢明朗前亮明立場,招致英國的報復。而北美殖民地也迫切希望能得到歐洲國家的支持,只是苦于在英國隔絕下不能進行溝通。在雙方都無法捅破“這層窗戶紙”的時候,有一個人促成了法國援助北美殖民地的獨立運動。他就是18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科學家、政治家和文學家--本杰明·富蘭克林。

 

 

  睿智的富蘭克林

 


  1775年5月10日,第二屆大陸會議在費城召開,北美各殖民地代表圍繞一系列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美國是否需要外國援助?獲得一個同盟國是否對美國有好處?美國能獨自與英國對抗嗎?8月23日,英王喬治三世正式宣布13個北美殖民地為“叛逆”,消息傳來,大陸會議的多數(shù)議員惶恐不安,他們還不敢下決心與宗主國斷絕一切關系。


  而此時的富蘭克林一如他以往的睿智,預見到國外援助對反殖民斗爭的迫切性。他在一封寫給友人的信中說:“美國沒有尋求外國的幫助,也沒有通過自己的貿(mào)易去爭取友誼。為什么我們不去這么做?這實在是不可理喻的遲鈍。”


  1775年11月29日,大陸會議任命由5人組成的“秘密通訊委員會”(1777年4月改名為“外交事務委員會”,即美國國務院的前身),職責是管理對外事務,負責“聯(lián)系不列顛帝國、愛爾蘭以及其他地方的朋友”.在親英派代表的壓力下,大陸會議刻意將“其他地方”的概念模糊表述,以免過于觸怒英國。其實在當時,“其他地方”只可能是指代英國在歐洲的“世敵”--法國和西班牙。


  由于在1752年完成了對電進行探索的“風箏實驗”,富蘭克林在歐洲知識界被尊稱為“敢于挑戰(zhàn)閃電的人”,憑借在歐洲廣闊的人脈和崇高的威望,他很快成為該委員會最重要的一員。為打開與歐洲聯(lián)系的大門,富蘭克林開始頻繁地與歐洲朋友進行書信往來。盡管大陸會議所在地的費城暫時未被英軍占領,但城里到處是英國間諜,富蘭克林必須非常小心謹慎。


  富蘭克林找的第一個人是尼德蘭(今荷蘭王國)科學家弗雷德里克·托馬斯,他當時住在海牙。盡管尼德蘭王國已不復當年“海上馬車夫”的威名,但因其重要的戰(zhàn)略位置,仍然是歐洲政治新聞的“潛聽哨”.在1775年12月9日的信中,富蘭克林正式授予托馬斯“秘密通訊委員會觀察員”的頭銜,任務是“利用海牙作為各歐洲國家使節(jié)集散地的條件,探尋各國對援助美國的態(tài)度”,并希望他向當權人士游說同北美殖民地貿(mào)易的意義,推薦北美急需的軍事人才。美國外交與國際間諜事業(yè)就此開始了!

 

 

  法國的小算盤

 


  北美殖民地小心翼翼地尋求外部援助,而英國的敵人也在做類似的努力。18世紀前半葉,歐洲幾個強國之間不斷發(fā)生戰(zhàn)爭,戰(zhàn)爭各方的組合時有變化,然而無論怎樣變,英國同法國、西班牙、尼德蘭始終是死敵。幾場戰(zhàn)爭下來,英國奪去了法屬加拿大和北美洲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大片土地,并摧毀了法國在印度的殖民勢力,法國不再成為國際殖民運動中的主角。英西矛盾也十分尖銳,英國奪走了原屬西班牙的直布羅陀,控制了西地中海。尼德蘭則在上世紀的三場海戰(zhàn)中敗給英國,丟失了北美洲的新阿姆斯特丹據(jù)點(今紐約)。


  177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登基,任命弗爾仁尼為外交大臣。弗爾仁尼本質上是個保王派分子,雖然對北美資產(chǎn)階級革命抱有反感,但他對一件事卻很感興趣,那就是英國的麻煩就是法國復仇的黃金時機。弗爾仁尼在一封信中寫道:“大不列顛和殖民地的爭吵日漸激烈,很可能對倫敦的統(tǒng)治形成致命打擊。”弗爾仁尼想要幫助抗英的北美殖民地,但前提是殖民地保證能打贏戰(zhàn)爭,法國可不想為一個失敗的交易付出金錢和生命。弗爾仁尼迫切希望得到真實的情報,而當時歐洲關于北美革命的信息經(jīng)常是破碎甚至自相矛盾的。


  法國上下普遍懷疑“由農(nóng)民組成的北美軍隊”能否抵擋得住訓練有素的英國正規(guī)軍,時任法國駐英國大使的吉納斯認為:“如果在美國找到一個能人,善于從政治和軍事角度分析形勢,并能夠預見事件的發(fā)展,對我們是十分有利的。”吉納斯向弗爾仁尼推薦阿夏德·德·邦弗洛爾,讓他秘密前往北美進行聯(lián)絡,并實地了解北美殖民的斗爭情況。

 

 

  浪子諜海泛舟

 


  時年26歲的邦弗洛爾出身于沒落的法國諾曼家族,他喜歡周游世界,曾有五年時間在美洲大陸尋花問柳,并因此花光所有家產(chǎn)。但在吉納斯看來,邦弗洛爾是個“回頭浪子”,渴望為家族贏回榮譽,也立志在軍隊里大展宏圖。為了打消弗爾仁尼的疑慮,吉納斯還替邦弗洛爾作了擔保:邦弗洛爾先從國庫領取200金路易作為路費,如果他沒能完成使命,吉納斯將全額賠償損失。


  弗爾仁尼還是不放心,邦弗洛爾沒有間諜工作經(jīng)驗,連英語也說得結結巴巴,但吉納斯強調(diào)這正是邦弗洛爾的優(yōu)點,因為英國反諜部門就不會注意上他。最終,這個年輕的沒落貴族如愿以償?shù)啬玫搅?00金路易,臨行前,吉納斯對邦弗洛爾“千叮嚀,萬囑咐”,要他時刻關心所見所聞,并詳細記錄自己的印象和感受,還特別強調(diào)了他的身份不是法國代表,而是一個在歐洲有許多政界朋友的“安特衛(wèi)普商人”.為符合商人的身份,并防止信件被英國密探截獲,邦弗洛爾隨身攜帶的信件大多是一般的商業(yè)內(nèi)容,真正的秘密內(nèi)容都是用牛奶書寫的,只有信紙被加熱的條件下才顯現(xiàn)出來。


  1775年9月8日,邦弗洛爾乘船前往北美,途中不幸遭遇夏季颶風,使航程比平常延長了兩倍。邦弗洛爾日記中寫到,“我們在海上航行了100天,每天我只吃兩片餅干、一點咸牛肉和少量變質的水。有二十多次,我想到了死。”好不容易上岸后,邦弗洛爾根據(jù)上峰交代,第一個要找的人就是富蘭克林,因為富蘭克林的科學著作聞名法國,他本人還在十年前訪問過巴黎。但邦弗洛爾最大的難題是如何見到富蘭克林,他既沒有外交使節(jié)所持的國書,也沒有官方身份,甚至連當時拜見名人所盛行的介紹信也沒有。


  邦弗洛爾突然想到一個朋友,能幫他見到富蘭克林。此人就是商人弗朗西斯·戴蒙,他出生在巴黎,后來移居到費城,并與當?shù)匾幻咏Y婚。戴蒙的英語非常流利,也時常幫助在北美的法國人補習英語。最關鍵的是,他在富蘭克林領導的一家圖書館里兼職當管理員,還幫助富蘭克林補習法語。這家圖書館是北美第一個公共圖書館,位于木匠廳(Carpenter's Hall)的二樓,那里也是第一屆大陸會議會址所在地,當時許多殖民地代表曾在樓上的圖書館借書,而戴蒙則負責借閱工作。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