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馬神廟:最早的建于隋朝

時間:2014-01-17 08:16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戶力平 點擊: 載入中...

馬神廟

 

  最早的馬神廟

 


  位于原宣武區(qū)南橫西街路南,建于隋仁壽年間(601-604年),初稱白馬神寺。唐遼金時期香火極旺,后因金末元初的延年戰(zhàn)火,元帝便另建新城(元大都),此寺香火逐漸衰敗,又因失修而殿堂倒塌,直到明洪熙元年(1425年),才被重新修繕。明正統(tǒng)八年(1443年)英宗皇帝朱祁鎮(zhèn)敕賜額名"白馬禪寺",俗稱"白馬寺"、"馬神廟",并有多位高僧擔任該寺的住持。從此該寺經(jīng)歷了200余年的興旺時期,到了清初時僅留下一些遺跡和白馬寺的地名。再后來連寺中僅存的遺跡也沒了,千年古剎,成為荒野。新中國成立后在此建起了學校和居民區(qū),但仍有人將此處稱為"白馬寺"或"馬神廟"。

 

 

  皇家御用馬神廟

 


  位于景山東街,明朝在此設有御馬監(jiān),即御馬圈,有數(shù)十名官員管理,包括掌印、監(jiān)督、提督等。明正統(tǒng)十一年(1446年)修建了御馬監(jiān)馬神廟(也稱馬神祠)。每年的六月二十三日為馬神祭日,朝廷都派欽差到此祭拜馬神。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御馬監(jiān)改為阿敦衙門(滿語牧群之意),康熙十六年(1677年)改名為上駟院,隸屬內(nèi)務府,由皇帝特派兼管大臣總負責管理,并重建馬神廟。乾隆二十年(1755 年)又將馬神廟重建,直到清末該廟逐漸廢棄。

 

 

  如今僅存的馬神廟

 


  位于居庸關關城南側(cè)西山麓,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修,后被毀壞,直到1997年才復建。居庸關地勢險要,常年有駐軍,戰(zhàn)馬近千匹。修建馬神廟是為了祈求戰(zhàn)馬健康,更具戰(zhàn)斗力。該廟是一座坐西朝東的四合院,正殿3間,坐西面東,歇山起脊形式,黑琉璃瓦黃剪邊。南北配殿各3間,硬山形式。殿內(nèi)分別供奉著馬王殷郊、馬王房星、土羊二神等11尊神。傳說這些神都與馬關系密切。

 

 

  國家級的馬神廟

 


  位于朝陽區(qū)東壩附近,建于明代永樂年間。相傳明初燕王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時,燕王的坐騎青驄馬在此役中救駕有功,故于此敕建馬神廟?!度障屡f聞考》載:"太仆寺每年祭馬神,在通州北四十里安德鄉(xiāng)鄭村壩(今東壩),春祭在三月二十二日,秋祭在八月二十八日,前期題請譴少卿一員行禮。"此地的馬神廟也是國家舉行祀典之地,可謂"國家級"祭祀馬神的場所。

 

 

  尚存的馬神廟地名

 


  位于海淀區(qū)阜成路,因歷史上曾建有馬神廟而得名。該廟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用以祭祀馬王神。明清時此地為京西古道之一,時有往返京城與西山的馬隊、駝隊經(jīng)過這里。為保佑騾馬、駱駝等大牲畜四季平安旺盛,人們集資興建了這座馬神廟。清末時部分建筑被毀,尚有廟前的牌樓和殘墻。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在其舊址上建立了私立鐘氏育才學校,新中國成立后更名為馬神廟中心小學。而今馬神廟早已消失,只有地名尚存,多條公交線路設有馬神廟站,由此可確定當年馬神廟所處的大致方位。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