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談判蔣介石為何放毛澤東

時間:2013-09-09 08:44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作者:黃加佳 點擊: 載入中...

 

  "彌天大勇".1945年毛澤東親赴重慶談判時,著名民主人士柳亞子曾經如此贊嘆。


  重慶談判發(fā)生在國家前途命運的緊要關頭。經過8年浴血奮戰(zhàn),英勇的中國軍民終于打敗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全面勝利。接下來,建設一個和平、民主、團結的國家,是全國人民一致的愿望。就在這時,蔣介石三電毛澤東,邀他前往重慶談判。


  然而,國民黨其實并無誠意,而蔣介石的刻薄寡義早有明證。西安事變后張學良的遭遇便是前車之鑒。但毛澤東還是不顧個人安危,親赴重慶,用行動昭告世人,中國共產黨人是真誠謀求和平的,是真正代表了中國人民利益和愿望的。


  43天的談判,未能達成人們想要的和平,卻成為中國轉折的契機。

 

 

  "毛澤東先生來了!"

 


  1945年8月28日,一向多霧的重慶卻是個大晴天。


  剛過中午,《新華日報》采訪部主任石西民坐著吉普車,風風火火地來到《大公報》記者王淮冰家。石西民告訴王淮冰:"毛主席和周恩來同志下午要到重慶了。"約他一起去采訪。


  得知這個消息,王淮冰喜出望外。這幾天,他與重慶新聞界的朋友們議論最多的話題,就是毛澤東會不會冒險來重慶與蔣介石和談。正反兩方,各執(zhí)一詞,似乎都有自己的一番道理。沒想到,議論正酣,毛澤東已經率團飛到重慶了!


  王淮冰坐上石西民的吉普車,一路向機場飛奔,沿途又接了《大公報》記者彭子岡和《新民報》記者浦熙修,最后當郭沫若、于立群夫婦上車時,一輛小小的吉普車已擠滿了人。


  "僵持八年,令全國非常焦急關注的國共團結問題,已因中共領袖毛澤東氏飛臨陪都而開朗。"王淮冰后來回憶,他這句新聞導語,就是在這輛悶熱擁擠的吉普車中構思出來的。


  當王淮冰等人走進候機室時,發(fā)現各黨派人士早已守候多時了。民主同盟的張瀾、黃炎培、沈鈞儒等幾位老先生,不時伸著脖子向遠處張望,急切之情溢于言表。相比之下,前來迎接貴賓的國民黨官員周至柔、邵力子等人,卻顯得有些心不在焉。


  下午3時36分,經過3個多小時的飛行,476650號軍用飛機安然著陸。第一個走出機艙就是毛澤東。他頭戴灰色拿破侖帽,身著藍布中山裝,還特意穿了一雙新鞋子。緊隨其后的是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和國民黨代表張治中。


  為了捕捉這個難得的歷史鏡頭,一群外國記者蜂擁而上,照相機的咔咔聲不絕于耳,鎂光燈閃成一片。親自把毛澤東接到重慶的赫爾利看到這番情景,非常滿意,悄悄地在毛澤東耳邊說:"簡直像在好萊塢。"


  記者們把毛澤東團團圍住,有的提問,有的遞名片,有的搶著握手。一干民主人士卻被擋在外面。年老、個兒小的沈鈞儒,在人群外急得直跺腳,一邊擠一邊喊:"我是沈鈞儒,我是沈鈞儒!"


  雖然接機場面非常熱鬧,但王淮冰發(fā)現,到場的多是外國記者,僅有的幾個重慶本地記者還是中共機關報《新華日報》約來的。原來,為了減小毛澤東到渝的影響力,國民黨對重慶本地的報紙封鎖了消息。


  時任國民黨中央機關報《中央日報》編輯的王掄楦回憶,毛澤東到達重慶那天,《中央日報》編輯部異常緊張。蔣介石的中央宣傳部副部長陳布雷親下指示:不發(fā)社論,不寫專訪,新聞一律采用中央通訊社的通稿。有關談判的報道,要登得少,登得小,版面不要太突出,標題不要太大??傊痪湓挘灰婀伯a黨制造聲勢。


  盡管如此,毛澤東到重慶談判的消息還是像驚雷般在重慶上空炸開了。毛澤東到渝第二天,《大公報》發(fā)表了名為《毛澤東先生來了!》的社論?!洞蠊珗蟆房偩庉嬐跏|生興奮地寫道:


  現在,毛澤東先生來到重慶,他與蔣主席有十九年的闊別,經長期內爭,八年抗戰(zhàn),多少離合悲歡,今于國家大勝利之日,一旦重行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團圓!認真的演這幕大團圓的喜劇吧,要知道這是中國人民所最嗜好的!


  "重慶談判"會像《大公報》期望的那樣有一個"大團圓"結局嗎?也許,坐在談判桌邊的蔣介石,從一開始就不這么樂觀;也許,他根本沒想到毛澤東會單刀赴會。

 

 

  三封電報

 


  毛澤東之所以來重慶談判,皆因蔣介石那三封言辭懇切的電報。


  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當天,蔣介石給身在延安的毛澤東發(fā)來一封電報,邀請他來重慶"共商大計":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事關國家大計,幸勿吝駕。臨電不勝迫切懸盼之至。


  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秦立海告訴記者,蔣介石選擇這個時候邀請毛澤東赴渝談判,大有深意。


  德國投降后,美蘇為爭奪歐洲已成劍拔弩張之勢。為了集中力量確保在歐洲的利益,美蘇雙方都希望能在亞洲保持某種平衡。看似對立的兩大集團都不希望中國發(fā)生內戰(zhàn)。


  美國方面當然一如既往地支持國民黨,蘇聯的態(tài)度卻相當微妙。按理說它應該支持同樣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共產黨,可這一次,它卻把天平傾向了當時實力占絕對優(yōu)勢的國民黨一方。


  但要獲得蘇方的支持也不是件容易事,一份《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擺在了蔣介石的面前。這份條約雖名為"友好",內容卻絲毫看不出"友好"的味道。"條約"不但要求中國政府承認外蒙古獨立,還要求中蘇共管長春鐵路30年,旅順作為海軍基地共享30年,大連為自由港。作為交換,蘇聯政府承諾一切援助都將給予中國國民政府,而不給中國共產黨。


  為了獲取蘇聯的支持,蔣介石最終還是簽下了這份條約。就在《中蘇友好聯盟條約》簽訂的同一天,蔣介石迫不及待地向毛澤東發(fā)出了第一封電報。


  毛澤東收到電報后,對赴渝談判一事未置可否,而是要求蔣介石先答復朱德總司令的電報。1945年8月10日,當日本表明投降之意時,蔣介石毫無心理準備--雖然德國早在5月份就投降了,美軍在太平洋上與日軍的逐島爭奪也節(jié)節(jié)勝利,但中國的大半壁江山還在日軍手中,蔣介石估計中日之戰(zhàn)怎么也得拖到1946年春夏之交才能結束。


  突如其來的勝利,使蔣介石措手不及。彼時,最讓他心焦的就是日軍受降問題。當時在華日軍還有100多萬。誰接收了軍隊,就等于接收了100萬人的武器給養(yǎng)。


  當時,蔣介石的軍隊都在中國西南一隅,而共產黨的人馬卻散落在華北、西北、華南的敵后解放區(qū)。就算美國調派飛機和軍艦幫著國民黨往原日軍占領地區(qū)運兵,蔣介石也無法搶在共產黨前面接受日軍投降。


  于是,心急火燎的蔣介石11日一早就給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朱德和副總司令彭德懷發(fā)出了讓十八集團軍"原地駐防待命",不許收繳日軍槍械的荒唐命令。


  8月16日,朱德致電蔣介石,堅決拒絕他不許第十八集團軍收繳日軍武器、接受日軍投降的錯誤命令,并提出了"凡被解放區(qū)軍隊所包圍的敵偽軍由解放區(qū)軍隊接受其投降,你的軍隊則接受被你的軍隊所包圍的敵偽軍的投降"的建議。


  毛澤東要求蔣介石先答復受降問題再談別的,可蔣介石對此大不以為然。他深夜在日記中輕蔑地寫下:"朱之抗命,毛之復電,只有以妄人視之。"隨后,他又反復推敲詞句,寫下了第二封電報。


  這回,蔣介石把不讓共產黨受降的問題推給了盟軍,聲稱盟軍總部有統(tǒng)一規(guī)定和受降程序,中國戰(zhàn)區(qū)不便于擅自更改。而后再一次要毛澤東前往重慶談判,并寫道:"深望足下體念國家之艱危,憫懷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從事建設","期待正殷,而行旌遲遲未發(fā),不無歉然".


  毛澤東繼而回電:"茲為團結大計,特先派周恩來同志前來進謁,希予接洽,為懇。"


  抗戰(zhàn)中,周恩來長駐重慶,多次和蔣介石折沖周旋,由他作為談判代表,其實是最適合不過,可這回蔣介石似乎是鐵了心要請毛澤東出山,8月23日,第三封電報又來了,執(zhí)意要毛澤東與周恩來同往,甚至連飛機都預備好了。

 

 

  去,還是不去?

 


  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為此在延安棗園召開了擴大會議。


  在會上,毛澤東把這種聯合政府稱為"獨裁加若干民主"的形式。他說:"我們參加這樣的政府,就是要進去給蔣介石'洗臉',而不是'砍頭'.這就是七大時講的長期迂回曲折的道路;走這個彎路將使我們黨在各個方面達到更成熟,中國人民更覺悟,然后建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不過,人們最關心的還是他的安全問題。深入虎穴與"殺人如草不聞聲"的蔣介石談判,能夠安全返回嗎?毛澤東是做好了最壞打算的。臨行前,他不但建議由劉少奇代理自己的職務,還建議書記處增補陳云、彭真二人為候補書記,以便在毛、周二人都不在的情況下,書記處還能保持5人開會。


  在赴重慶談判前的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說:"我準備坐班房……如果是軟禁,那也不用怕,我正是要在那里辦點事。現在蘇聯紅軍不入關,美國軍隊不登陸,形式上是中國自己解決問題,實際上是三國過問,三國都不愿中國打內戰(zhàn),國際壓力是不利于蔣介石獨裁統(tǒng)治的。中蘇條約有利于中國人民,蘇聯紅軍攻占東三省是有很大影響的。所以,重慶是可以去和必須去的。"

 

 

  初談不順

 


  8月28日,毛澤東到達重慶的當天,蔣介石在林園官邸為他舉行了歡迎宴會。席間,毛澤東稱蔣介石為"委員長",蔣介石則稱毛澤東為"潤之".會后,蔣介石還邀請毛澤東在林園下榻。一對較量了十幾年的老對手再次聚首,氣氛似乎相當融洽。


  研究者秦立海對記者說,傳統(tǒng)觀點認為,蔣介石邀請毛澤東來重慶談判,只是想將毛澤東一軍。如果毛澤東不來,則可以把挑動內戰(zhàn)的罪名扣在共產黨頭上;如果毛澤東來了,則可以趁機調兵遣將準備內戰(zhàn)。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蘇聯二戰(zhàn)名將曾警告蔣介石反內戰(zhàn)結交中共將領
  • 清貧著,追尋父親的足跡
  • 毛澤東為何處死4名秋收起義將領?
  • 敵偽特務行刺毛澤東瞬間被警衛(wèi)戰(zhàn)士擒獲
  • 毛澤東不考北大
  • 蔣介石的在大陸最后一次閱兵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