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意大利姑娘到印度政壇巨擘——索尼婭·甘地(3)

時間:2013-02-26 09:53來源:《文史天地》 作者:鄧 政 吳宏倫 點擊: 載入中...


  因為家族 “白衣遺孀”踏入政壇


  拉吉夫遇難后,沒有了尼赫魯·甘地家族成員支撐的國大黨(英)就如同船只在大海航行中沒有了舵手,國大黨人把希望寄托在了索尼婭身上。拉吉夫去世第二天,國大黨領導人選舉索尼婭出任國大黨主席,期待她在因拉吉夫遇刺而中斷的選舉中博取同情票。但是,索尼婭堅決拒絕了,理由是:“這個降臨在我的孩子和我自己身上的悲劇,使我無法接受國大黨主席職務。”


  在拉吉夫逝世后的6年中,索尼婭始終拒絕參政,國大黨也不復往日的輝煌。在印度政壇上,不少政客想利用索尼婭的名字提升自己的競選優(yōu)勢,因而使她不時成為政治風暴的中心,而她卻一直保持沉默,拒絕對政客們的努力作出反應。直到1997年底為止,索尼婭還只是一名形單影只的女子,英國《金融時報》稱之為“白衣遺孀”。當時,她唯一的愿望是把丈夫名下的拉吉夫·甘地基金會發(fā)展成為印度最大、最有影響力的慈善機構之一,“她只有幾樣非常喜歡的東西,在新德里和米蘭的家、在一流的環(huán)境中購物和幽靜地生活。”


  1997年底,當國大黨處于危難之時,索尼婭作為國大黨的“靈魂”與“偶像”,再次引起黨內(nèi)元老的關注。一些元老找到她,表示如果她再不出山,他們將從國大黨(英)中出走,再建新黨。為尼赫魯家族的千秋基業(yè),為婆婆一手締造的國大黨(英)生存著想,索尼婭最終下決心把后半生奉獻給這個有112年歷史的政治集團,把自己的命運同9億多印度人的未來命運緊密聯(lián)系起來。索尼婭加入國大黨,使國大黨的領導人和支持者們興奮不已,人人尊敬地稱她為“夫人”。當時,國大黨已經(jīng)是一個缺乏士氣、分裂、提不出任何有號召力的問題而且領袖平庸的政黨,索尼婭被視為這個政黨未來的救世主。人們所期待的,是所謂“索尼婭效應”——國大黨內(nèi)的士氣和競選中的民意支持率。


  1998年1月,索尼婭正式出面支持印度國大黨參加競選活動,3月14日擔任印度國大黨議會黨團領袖,4月6日當選為該黨主席,全面領導印度國大黨參加當年的競選活動。在索尼婭的整合下,不僅一批知識面寬、能力強的年輕人開始進入國大黨領導班子,而且基本結束了此前人心渙散的分裂局面。當時,國大黨在議會選舉中似乎面臨失敗,她馬不停蹄地在全國進行競選旅行,用印地語在數(shù)以百計的大型公眾集會上發(fā)表講話,掀起了“索尼婭旋風”,她的努力幫助國大黨保住了議會中的140個席位,令其他黨派震驚不已。


  在從幕后走向前臺的索尼婭身上,印度人民看到了英·甘地的身影,拉吉夫的音容。憑借在印度的特殊地位和獨特的西方背景,索尼婭迅速成為一顆引人注目的政壇新星。


  不過,索尼婭的政治生涯絕非一帆風順。


  索尼婭個性害羞安靜,不喜歡與記者滔滔不絕。她對經(jīng)濟問題和國際事務也不大了解,完全不懂帶動印度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高技術產(chǎn)業(yè)。政敵們以她出生于外國等個人問題作為攻擊論點,而她拒絕進行反擊。她的印度語說得結結巴巴,雖然語言能力在改進,但這只能證明她對印度缺乏了解。所有這一切,加上國大黨民心已失,積重難返,索尼婭一人無法“力挽狂瀾”,國大黨在1998年10月大選中沒能取得勝利。


  由于索尼婭1983年才加入印度國籍,根據(jù)印度公民身份法,她是印度“注冊公民”。因此,她的政敵反復聲稱,“讓一個外國人來當總理是印度的恥辱,意大利會讓一個印度人去當總理嗎?”由于上述原因,印度國大黨幾位資深領導成員1999年曾寫信給她,表示不同意她作為國大黨的總理候選人參加大選,并要求修改憲法,明文規(guī)定只有在印度出生的印度公民才能出任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和總理。索尼婭因此提出辭呈,但國大黨工作委員會最終說服她收回辭呈。在黨內(nèi)會議上,她曾聲淚俱下:“我絕對是一個印度人,無論我走到哪里,特別是到印度鄉(xiāng)村和婦女窮人中間,我從未感到我是一名外國人。”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