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性格缺陷明顯曾屠殺羌人

時間:2013-01-29 18:11來源:百家講壇 作者:元芹 點擊: 載入中...




  作為"無韻離騷"的代表章節(jié),《史記?李將軍列傳》歷來被奉為神作,司馬遷行文無一句議論,卻處處洋溢著對李廣的極度欽佩崇敬之情。作為一個立場客觀的著史者,司馬遷為何要"人造"李廣這顆軍事明星?


  要揭開這一謎底,必須要弄清楚,真實的李廣究竟是怎樣的。


  李廣其人,首要的特點便是"自負其能".曾經(jīng)一箭入石的神射手自然擁有自信的資本,可是剛愎自用也往往滋生于過度自信之中。故而,力挺李廣的公孫昆邪在哭著說完經(jīng)典贊語"李廣才氣,天下無雙"后,又添上一句"自負其能,數(shù)與虜敵戰(zhàn),恐亡之",來懇求漢景帝不要再讓李廣與匈奴短兵相接,以免人才流失。


  的確,與衛(wèi)青、霍去病講究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不同,李廣"以力戰(zhàn)得名".作為天下獨一無二的神射手,箭無虛發(fā)是李廣的畢生追求,敵不入百步不動弓是他的職業(yè)操守。在飛將軍眼中,戰(zhàn)場不過是多了幾分殺氣的靶場,戰(zhàn)爭不過是一場狩獵游戲,而兇殘的敵軍無異于無腦待射的移動標(biāo)靶。漢匈前線為飛將軍提供了純天然的??嵛枧_。


  眾所周知,心胸狹隘之人必定難成大器,而李廣恰恰是典型的小肚雞腸。野居藍田時的一天傍晚,李廣技癢難耐,便操起弓箭帶著一個隨從,準(zhǔn)備到曠野間射獵暢飲待明。無巧不成書,心情愉快的李廣偏偏遇到了一個同樣貪杯好飲的小官霸陵尉。一個芝麻大的小亭尉居然借著酒力,把李廣二人扣押在了亭下,任李廣怎樣表明身份兼威脅恐嚇都不予理會。誰知這個無傷大雅的小插曲竟成了李廣心頭抹消不掉的陰影,那個小亭尉更被李廣視為死敵。后來,匈奴屢屢犯邊,漢廷再次起用李廣,命他即刻奔赴前線,李廣唯一的請求居然是要霸陵尉同行。剛到軍中,李廣就找了個借口,讓小亭尉身首異處。


  另外,時常抱怨、發(fā)牢騷也是李廣為人的一大弱點,而且辛酸勁兒一上來,逮著誰就跟誰抱怨自己時運不濟命途多舛。最佳例證就是他曾郁氣十足地向江湖術(shù)士王朔埋怨,自己有幾十個部下,論才能都不可與自己同日而語,但卻個個"擊胡軍功取侯".言外之意是,自己才華橫溢、軍功卓著,卻封不了侯,責(zé)任完全不在自己,而是命中注定的,都是上天在捉弄自己。


  當(dāng)然,這些性格缺陷也可以講得動聽一些,譬如本領(lǐng)超群、恩怨分明、直來直往……這些如若加于一江湖俠客身上,那便多了一位可與大俠郭解并駕齊驅(qū)的孤膽英豪。然而,這些過分自我的個性放在一位統(tǒng)領(lǐng)千軍萬馬、意圖列土封疆的名將身上,便注定遺害三軍。


  李廣之所以蜚聲天下,源于漢文帝的夸贊:"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dāng)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得到皇帝的贊許是闖蕩官場的一種資本,但可悲的是,李廣在漢景帝初立時便犯下了一個自毀前程的政治錯誤。


  吳楚叛亂時,身為驍騎都尉,意氣風(fēng)發(fā)的李廣跟隨太尉周亞夫鎮(zhèn)壓叛軍,立下取旗頭功,政界、軍界大佬都認為他前途不可限量。可政治低能的李廣在回京受賞前居然接受了梁王的封賞。本來帶勛之將被熱心的諸侯王略微褒獎一下,算不得什么要命的事,但漢景帝向來認定梁王心懷不軌、密謀犯上,所以深解皇帝心思的中央高層以不許諸侯封賞功將的律令為名,對本該重重賞賜的李廣敷衍而過。


  梁王事件的直接影響并不大,卻使李廣在漢景帝及其繼位者漢武帝心中留下了極其惡劣的印象。飛將軍一生宦途坎坷,功績被壓制,敗績被夸大,都是此事種下的禍根。


  聯(lián)系李廣在梁王事件中的表現(xiàn),就很容易理解他在悲壯自刎前那段奇奇怪怪的話了。明明是敵眾我寡的無奈兵敗,飛將軍卻仰天長嘆:"且廣年六十余矣,終不能復(fù)對刀筆之吏。"在大草原吃敗仗的漢將不可勝數(shù),那些狗仗人勢的刀筆之吏為何單單針對李廣?


  道理很簡單,不開眼的李廣得罪了軍界一哥-大將軍衛(wèi)青。在出戰(zhàn)前,衛(wèi)青認為此役必勝,所以把剛剛失去侯爵的公孫敖塞給李廣,想讓心腹分一杯美羹。誰知桀驁不馴的李廣領(lǐng)兵便走,把頂頭上司晾在大營中尷尬無比。后來,衛(wèi)青聽說李廣兵敗,欣喜若狂地派遣長史前去"急責(zé)"李廣。天不怕地不怕的飛將軍怎么也沒料到,政治報復(fù)會降臨得如此之快。當(dāng)然,他更加無法想見的是,在等級分明的專制時代,無論多么輝煌的軍事成就都無法逃脫政治陰影的籠罩。


  除了先天不足的性情殘障和后天失調(diào)的政治無能,李廣悲劇人生的最終成形,還跟他的兩大致命污點有萬縷千絲的瓜葛。


  第一是被俘。身為驍騎將軍的李廣,在沒有接到任何上級命令的情況下,率己部傾巢出雁門關(guān),孤軍深入,想要出奇制勝,不料卻落入匈奴的埋伏圈。將士們奮力廝殺,怎奈寡不敵眾。作為主將,李廣原本難逃一死,還好飛將軍的響亮名號救了他-匈奴單于親命部下,"得李廣必生致之".在押解途中,李廣憑借年富力強本領(lǐng)超群,巧施金蟬脫殼之計,單騎逃回漢界。但因在朝中毫無根基,身為敗軍之將的他被判死刑,最終傾家蕩產(chǎn)才贖得一個庶民之身。


  如若戰(zhàn)場敗績還能用"兵家常事"來推卸,那么他的第二大污點便實實在在是一塊硬傷。李廣擔(dān)任隴西太守期間,羌族反叛朝廷,意圖自立門戶。李廣不動一刀一劍,僅命一游說之士前往,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羌人也覺得終究無法與大漢抗衡,便找到了一個臺階,同意歸降。這件事如果就此打住,那無疑是一樁美談,可李廣也不知哪根筋搭錯了,竟將整個羌族部隊誘至隴西,進行慘無人道的大屠殺。手無寸鐵的羌人聲嘶力竭的呼喊,最終震撼了李廣的靈魂,可惜悔之晚矣。這個驚天新聞令天下仁人志士唾罵不已,就連身份低微的術(shù)士王朔也不顧一切地向李廣直言:"禍莫大于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


  這兩大污點如影隨形伴隨李廣至死,那些處處挑刺的刀筆之吏也每每拿此說事,拼命詆毀完全符合封侯資格的飛將軍。


  而司馬遷之所以力捧有這么多缺點的李廣,不外乎與二人的相似經(jīng)歷有關(guān)。


  二人的成長道路都頗不平坦。雖然二人的先祖都有些來頭,但至漢武朝時他們的家族已是空有其名。李廣身為良家子弟,卻實實在在是從軍隊底層拼殺出來的,個中艱辛不言自明。無獨有偶,學(xué)富五車的司馬遷也有著"早失父母,無兄弟之親"的孤獨奮斗史。


  二人都敢作敢為,頗有游俠風(fēng)范。李廣快意恩仇,從不藏心,一生如此。司馬遷也是有言直諫,無懼無畏。李廣之孫李陵面臨滅頂之災(zāi)時,朝中一片附和之聲,只有司馬遷這個小小的郎中為其鳴不平。


  最重要的一點,二人同樣不懂得在險惡的政治斗爭中自我保護。司馬遷在李陵事件中的越位上奏,顯然屬于一種充滿正義感但十分魯莽的政治沖動。無論李陵投降匈奴出于什么原因,他的行為著實刺破了漢武帝的心理底線,而且李陵迎娶單于愛女的舉動也表明他確有樂不思漢的傾向。漢武帝夷其三族顯然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司馬遷抱著一腔熱血強出頭,結(jié)果害人害己,實在是欠考慮,真正睿智的政壇高手絕不會犯這樣的低級失誤。總而言之,李廣的政治低能和司馬遷的政治沖動注定了他們只能是政治游戲中的玩偶,而無法成為玩家。 (責(zé)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zé)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