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歷史意味著什么?只有你的歷史不再支離破碎,你的人民才有尊嚴,你的國家才足夠體面”,這是央視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口述歷史時最大的感受。
年過半百的崔永元在鏡頭外成立了自己的公益基金,除關注孩子外,他希望將后半輩子的事業(yè)焦點,放在口述歷史的公益項目上。
“口述歷史”是一種重要的歷史收集方法,這種從民間記憶的角度來記錄歷史的做法,在國外早已取得豐碩的成果。然而在中國,口述歷史卻幾近空白。
2002年,崔永元從采訪老電影人到采訪抗戰(zhàn)老兵,開啟了中國“口述歷史”的先河。
十年間,崔永元以每天至少采訪一個人的高強度工作速度收錄了4000人左右的口述歷史影像資料,內容包括電影、外交、留學、知青、戰(zhàn)爭、音樂、私營企業(yè)家的口述史。
到目前為止,崔永元已擁有300萬分鐘以上的有價值的口述歷史資料、500多萬張珍貴的圖片以及30萬件稀有的歷史實物。
今年2月27日,中國傳媒大學與崔永元合作成立了“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及“口述歷史”博物館。
崔永元打算將博物館建好后,分兩步對公眾開放,第一步對學者和從業(yè)者開放,第二步,對全民開放。“要什么資料,無償提供。”
建設中,最困難的是軟件,志愿者需要把將近十萬個小時的音像素材,重新整理分類、提取關鍵詞、文字校對。
“我們身邊的多數人意識不到它的重要性,我每天會為此焦慮,睡不著覺。歷史會隨著歷史人物的消失一點點變得模糊,我們希望能跟時間賽跑,能采訪到更多老人,了解更多歷史事件,讓后人研究的時候盡可能地利用這些資料,接近歷史的真實。”
即將開始的是“西南聯(lián)大口述史”,崔永元說,目前已有110多位老人等著他們采訪,“3年之內能采到60人就算成功了,因為老人年齡大,他們等不得我們。”
(責任編輯: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