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何蔑視民眾:百姓太愚蠢無法講道理

時間:2012-10-25 10:39來源:人民網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在我們常人的印象中,儒家是不相信鬼神的,至少孔子不語“怪力亂神”。他的學生子貢也說過:“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儒家向來敬鬼神而遠之,這點毫無問題,他們追求的是在人世間建立一個理想的天國,而絕不冀望來世。

然而,人世光陰只是一霎,靈魂沒有寄托,生在現(xiàn)世,有什么樣的信念能讓他們遵循秩序呢?這實在是可感可慨的事情。

孔子是很輕視大眾的,這不在于他是多么自負,多么高高在上。只是他有智力和教育兩項標準。如果一個人的智力達到了能夠接受教育的水平,他也未必會輕視。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話出自《論語?泰伯》篇,是孔子的名言。這句赤裸裸輕蔑大眾的話,曾經遭到無數人的詬病,實際上卻是真理。有些維護儒家的學者,要假裝民粹,屁顛屁顛地為孔子這句話做辯解,說什么它應當讀為:“民可使導之,不可使知之。”也就是說,如果統(tǒng)治者要干什么大事,需要先耐心開導百姓,讓百姓理解之后再去施行,顯得孔子是站在勞動人民一邊的,這實在是沒有必要的。

確實,“由”和“導”的古音是相近的,在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戰(zhàn)國竹簡里,也有這句話,其中的“由”字也確實是寫成“道”,可以讀為“導”的??墒牵@兩個字究竟又有什么不同呢?“導”的意思絕不會是開導、引導,而是指統(tǒng)治者要充分了解百姓這個群體的習性,用他們最能接受的方式去治理他們,否則為什么要接下來說“不可使知之”呢?解放前的烏魯木齊,是被稱為“迪化”的,而那個“迪”,和它的聲符“由”一樣,其實也是“導”的意思,在古人看來,那么偏遠的地方,王化未至,是需要我們儒家文明去給他們指出一條王化的康莊大道的,那是強制性的灌輸,或者是誘導(其實,誘、導兩個字就是同源詞),而絕不會是商量式的開導。事實上,像孔子這么自負的人,哪里會有耐心去一個個開導老百姓,雖然他說“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只要交了學費,他就會履行教育的職責,但學生能不能理解,也不是他的意志所能決定的。而且就算你想這么賣力,也絕對毫無效果。“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這句話說得簡直無比正確。

主題先行,曲解文獻,總是現(xiàn)在一些所謂新儒家的通病。更何況,就算“導”和“由”有一點不同,誰又能肯定《郭店楚墓竹簡》里的“道”不是“由”的通假字呢?

其實,看不起民眾,也沒什么可丟臉的。民眾要想被看得起,總得把自己變得聰明一點,勤練內功,以便自己進入被看得起的行列,這才是正經。

 

當然,儒家的看不起民眾,和法家的愚民政策還是頗有不同的。儒家知道民眾大部分是“不可使知之”,也就是沒有能力讓所有的人變得聰明起來,這是消極的愚民;而法家愚民卻是積極而不遺余力的,碰到聰明的必定打壓甚至消滅,因為人聰明了就不好統(tǒng)治。和儒家比起來,這就是可惡的,因為這剝奪了人上進的機會,對于一個民族來說,也降低了智力水準,從而導致其整體劣化。

話扯遠了,我們回到孔子這里來,關于對民眾的蔑視,我們從楚簡的《魯邦大旱》里更可以看出孔子的一貫立場。

《魯邦大旱》是由六支殘簡組成的:

魯邦大旱,哀公謂孔子:“不為我圖之?”答曰:“邦大旱,無乃失諸刑與德乎?”“唯……之何哉?”孔子曰:“庶民知說之事鬼,不知刑與德,汝毋愛圭璧幣帛于山川,正刑與……”出遇子貢,曰:“賜,而聞巷路之言,毋乃謂丘之答非與?”子貢曰:“否。”“抑吾子重名其與?”“若夫正刑與德,以事上天,此是哉。若夫毋愛圭璧幣帛于山川,毋乃不可。夫山,石以為膚,木以為民,如天不雨,石將焦,木將死,其欲雨或甚于我,或必恃乎名(禜)乎?夫川,水以為膚,魚以為民,如天不雨,水將涸,魚將死,其欲雨或甚于我。又必恃乎名(禜)乎?”孔子曰:“嗚呼……公豈不飯粱食肉哉?抑無如庶民何……”

雖然殘缺,卻不妨礙我們理解文義,簡文是講魯國發(fā)生了大旱災,魯哀公就找來孔子,詢問對策??鬃踊卮鹫f:“大旱的原因,是刑和德兩個方面沒有搞好,政治不夠清明。只有政治清明了,上天才會普降甘霖的。”可惜簡文后面殘缺了,孔子還說了些什么,我們不知道了。

接著大概是魯哀公帶著哭腔問:“過去的事不提了,當前該怎么應付這個旱災?您老人家倒是給出個具體主意。”

孔子回答:“唉,火燒眉睫了,現(xiàn)在搞好政治來不及了,好在老百姓沒有文化,不懂得這么高深的道理。他們以為用‘說’(古代祭祀禳災的一種)這種辦法來祭祀神衹就可以了。所以只要主公你肯破財消災,不吝惜金錢幣帛去祭祀境內的名山大川,老百姓就會歡欣鼓舞。至于政治清明,等搞定這件事再說吧。”

魯哀公喜滋滋地命令有關部門去辦。過了幾天,孔子出門,在路上碰到子貢,有些心虛地問:“賜啊,最近你有沒有聽到街巷里的老百姓怎么議論我?有沒有人說我給主公的建議不可行?”

子貢似乎有些不高興:“沒有。”

孔子看出來了,問道:“你理解我給主公出的主意嗎?要不你說說你的看法?”子貢說:“關于這件事,我認為正刑德,搞好政治,才是最正確的辦法,可是您老人家卻說要不惜金錢去祭祀山川,簡直是莫明其妙啊。山,它的石頭就像肌膚,樹木就像百姓,如果天不下雨,石頭將會枯焦,樹木將會死去;川,它的水流就像肌膚,魚就像百姓,如果天不下雨,水流就會枯竭,魚也會死掉。所以,山川想要天下雨的欲望比我們人還要強烈得多,我們祭祀它們有什么用呢?”也難怪子貢發(fā)牢騷,“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這句話就是子貢說的,他從來沒聽過孔子談鬼神,現(xiàn)在當然沒法理解。

孔子嘆氣道:“唉,你真是不懂事,主公他老人家這么關心百姓,算是很不錯了。難道發(fā)生旱災,會影響到他嗎?就算物資再缺乏,都短不了他老人家的,他照樣可以飽食粱肉。我要他祭祀山川,只不過是騙騙那些老百姓罷了。”

 

下面的話因為殘缺,我們不知道孔子具體說了什么,不過可以推測出他的意思,他是說,自己之所以建議魯哀公去祭祀山川,其實都是為了迎合老百姓的需要,并不是自己真的相信鬼神。魯哀公也一樣,他也并不是相信祭祀山川之后,就真的會下雨,但是這種姿態(tài)必須要做出來,以證明自己愛民如子。

這就是所謂的“圣人以神道設教”。自古凡是聰明的君主,都知道鬼神不可信。但是百姓這個群體是愚蠢的,你要跟他們談什么地球自轉、太陽公轉、回歸線、氣候、季風、北大西洋暖流之類,闡述發(fā)生旱災的原因,多半是白費力氣;而設想一個高高在上的神明,既省事,又管用,這就是統(tǒng)治的藝術??鬃语@然是精通這一套的,對付這樣一個愚昧的群體,企圖通過給他們講道理的方式去做某件事,那是注定會失敗的。法國人勒龐曾經說過,百姓是一群絕對的烏合之眾,即使是最有理智的人,一旦成為群體當中的一員,激情和愚昧馬上也會將他淹沒。他精辟地闡述道: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孔子問禮老子思想史上的空前盛事
  • 清代南京城管多用“臨時工” 常和百姓起沖突
  • 學者談蘇東坡:敢為老百姓講話與辦實事
  • 孔子為何推崇《詩經》?
  • 百姓曾是貴族代稱
  • 《論語》中,孔子評價管仲的有四處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