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奇事高士奇(2)

時間:2012-08-29 09:24來源:《書屋》 作者:眭達明 點擊: 載入中...


高士奇曾先后兩次進入南書房工作,一是康熙十六年到二十七年,二是康熙三十三年到三十六年,前后加起來,時間長達十四五年之久。這段時間既是高士奇最辛苦的日子,也是他覺得最充實、最榮耀的時光。據(jù)各種文獻資料記載,高士奇在南書房工作期間,正常情況下每天都是早出晚歸,一旦任務在身,或康熙要留他商量事項或討論問題,深更半夜到家也是常事。有時下班實在太晚,路上早已戒嚴,康熙就吩咐警衛(wèi)人員護送他回家。這時期,康熙外巡時,也總要把高士奇帶在身邊,他與高士奇似乎須臾不可或離。由此可以看出,他們兩人的關系,是多么特殊和親密無間;在外人眼里,高士奇是何等風光,也就不言自明了。

 

 

康熙離不開高士奇,如果僅僅理解為高士奇的工作有多么重要,別人無法替代,那是難以讓人信服的。其中肯定還有其他原由。我們不妨先看看高士奇數(shù)次隨駕南巡時留下的幾件趣聞逸事。


有一年,康熙南巡來到杭州靈隱寺,寺院住持見皇帝興致不錯,便率領僧眾跪在康熙面前,懇請他給靈隱寺題寫一塊匾額??滴跸騺硐矚g舞文弄墨,對僧眾的這種“強烈要求”,自然不會拒絕??伤翘煺媸翘d奮了,手一揮,就將繁體“靈”字上部的“雨”字寫得過大,中間并排的三個“口”和下部的“巫”,簡直無從下筆。高士奇見狀,馬上明白康熙遇到了難處,于是趕忙在手掌上寫好“雲(yún)林”二字,然后假裝上去磨墨,悄然攤開手掌,故意露給康熙看。得此巧妙提醒,康熙也就將錯就錯,寫下了“雲(yún)林”二字。靈隱寺另有“雲(yún)林寺”這一別名,就是這么來的。后來,杭州老百姓雖然并不買賬,私下里仍舊稱這個寺廟為“靈隱寺”,但康熙題寫的這塊匾額,如今仍然掛在靈隱寺的大門上方。


金山位于鎮(zhèn)江市附近的長江岸邊,山勢巍峨,水天一色,有“江南諸勝之最”的美譽。有一次,康熙來金山寺游覽,登高遠眺,大江東去,水天相接,很是高興。寺僧們早知道皇上有舞文弄墨、到處題詞留言的嗜好,于是也像靈隱寺的同行那樣,懇切盼望皇上能夠留下一塊墨寶。這次題詞因為是議程之外的請求,隨從人員事先未與地方溝通好,所以康熙思索許久,也決定不了寫什么為好。見康熙受窘犯難了,高士奇馬上遞了一張紙條上去,康熙展開一看,原來是“江天一色”四字。一語提醒夢中人,康熙當即揮毫,將此四字題寫在宣紙上。據(jù)說,康熙得到高士奇及時提醒后,極為高興,因此書寫“江天一色”四字時,精神特別煥發(fā),結果與其他各處題詞比起來,這四個字寫得“尤為精神飽滿”(《嘯亭雜錄》卷八說康熙的題詞是“江天一覽”四字)。


還有一次,康熙登臨泰山,與大學士明珠和高士奇一起站在一座偏殿的中央,康熙一時來了興致,就笑著問身邊這兩個親信大臣:“今兒咱們像什么?”明珠回答說:“三官菩薩。”高士奇馬上跪在康熙面前,高聲回奏說:“高明配天!”明珠聽了,既驚且慚,額頭上汗都嚇出來了。為什么會這樣呢?原來經(jīng)高士奇點破后,明珠很快想起來了:“高明配天”一語出自四書之一的《中庸》,上下兩句分別是“博厚配地”和“悠久無疆”,組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博大而深厚,可以與承載萬物的大地相匹配;高大而光明,可以與覆蓋萬物的天空相匹配;悠長而久遠,可以與生成萬物的天地一樣無邊無際。”恰好高士奇和明珠的名字分別有“高”和“明”兩字,皇帝又俗稱“天子”,高士奇這么一比,自然一語雙關,含義深遠。明珠既無知無識又沒有自知之明,不僅與皇帝相提并論,而且自稱菩薩,他聽了高士奇如此巧妙的回答,自然會自愧不如并心驚肉跳了。

 

 

高士奇雖不能說是一流書法家,但他的字寫得漂亮,康熙很喜歡他抄寫的文書典籍,這是肯定無疑的。在印刷術尚不發(fā)達的清初,朝廷和官府下發(fā)文件,不像現(xiàn)在那樣可以印刷和復印,而是靠人工抄寫若干份發(fā)下去。高士奇入宮以后很長一段時間,做的主要是抄抄寫寫工作。他的字既寫得好,工作又異常勤奮,皇帝自然會十分喜歡他了。另外高士奇還畫得一手好畫,尤其是他的山水畫,“筆墨雋雅”,堪稱精品。


康熙曾對侍從說:“朕初讀書,內(nèi)監(jiān)授以四子本經(jīng),作時文;得士奇,始知學問門徑。初見士奇得古人詩文,一覽即知其時代,心以為異,未幾,朕亦能之。士奇無戰(zhàn)陣功,而朕待之厚,以其裨朕學問者大也”(《清史稿·高士奇?zhèn)鳌罚?。年長康熙十歲的高士奇,無疑成了康熙跨進學海的引路人。


另外,高士奇一生勤奮好學,博覽群書,精考證,勤著述。他的著作,收錄在《四庫全書》的就有《左傳紀事本末》、《春秋地名考略》、《三體唐詩補注》等八部;收錄在《四庫存目》的就有《天祿識余》、《塞北小鈔》等五部。其他還有《讀書筆記》、《苑西集》、《經(jīng)進文稿》等十數(shù)種著作。


高士奇的這些著作,大致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詩文集,二是為康熙活動的記述,三是學術著作,可謂品種豐富,琳瑯滿目。其中學術著作又分為兩類,一為治春秋左傳之作,二為治唐詩之作?!端膸焯嵋穼Ω呤科娴膶W術著作評價較高。新中國成立后,中華書局曾出過《左傳紀事本末》點校本,可見它的學術價值得到了當代史家的認可。


高士奇還是一流的書畫鑒賞家和收藏家。清初的收藏大家,有“三家村”之說。所謂三家村,就是字號中都有一個“村”字的三位收藏家,梁清標字棠村,安岐號麓村,高士奇號江村。梁棠村和安麓村以藏品宏富精絕著稱,高江村尤以鑒賞水平高超而聞名,凡經(jīng)其法眼鑒賞過的作品,聲價頓增十倍。這樣的本領,無不令人稱奇。


高士奇的學問雖然說不上有多么高深,但確實比較廣博;雖然不能稱之為大家,但確實夠得上雜家的稱號。康熙是一個興趣極為廣泛,求知欲特別旺盛的人,他數(shù)十年如一日,堅持讀書,且學習內(nèi)容包羅萬象,十分廣泛,天文、地理、經(jīng)學、詩文、歷史、數(shù)學以及西方近代自然科學知識,他什么都想學,每樣也的確都下過一定功夫,最后雖然“貪多嚼不爛”,往往淺嘗輒止,但學習過程中如果沒有談得來的對象,就會感到寂寞甚至索然寡味。


高士奇不僅上班時間不離康熙半步,而且對康熙下班之后做了什么事,見了什么人,說了什么話,他也要努力想辦法弄清楚。他對康熙八小時之外讀了什么書尤其感興趣。為此每天從家里出門時,高士奇都要裝滿一口袋金豆子,一到單位上,就找到康熙的貼身小太監(jiān),詳細詢問康熙的生活起居和工作信息,太監(jiān)每提供一條有價值的信息,高士奇就送上金豆一顆,多講多送,隨講隨送,往往一口袋金豆,到晚上下班時,就一顆不剩了。


由于高士奇對康熙的喜怒好惡無不了解,對康熙的一言一行無不知曉,包括對康熙所讀之書事先都作了認真預習,所以不管康熙問他什么,哪怕是一些比較冷僻書的內(nèi)容,高士奇都能對答如流,深合朕意,康熙于是既佩服高秘書的學問“博大精深”,也感到他們之間能夠談得來的話題實在太多了。所以《郎潛紀聞二筆》卷十一說:“以廷臣中博雅可與道古,莫士奇若也。”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