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刻本
雕版印刷始自隋代,盛行于五代及宋代,但隋唐、五代刻本,流傳至今者鳳毛麟角。就宋刻本而言,據(jù)日本《朝日新聞》1977年6月28日報道: 日本研究古典文獻的阿布隆一教授對宋刻本很有研究,曾對日本、中國大陸和臺灣等地所藏宋版書的情況作了一番調(diào)查。結(jié)果是:宋版書在日本有890多部,中國大陸有1500多部,臺灣有840多部,中國大陸有1500多部,臺灣有840部。由此說明,宋版書存世確實不多。甘肅省圖書館現(xiàn)藏有善本圖書1200余種,其中相當部分是珍本.如藏有宋元刻本30余部,其中有宋刻本《漢雋》、 《新刊唐陸宣公集》、《東萊呂太師文集》、 《三國志·諸葛亮傳》,這些宋刻本,無論從行款、字跡,或從紙質(zhì)、墨色來看,無不精雕古樸,或密行細字,或大書巨冊,或刻確講究,或摹印精美,觀后確實使人頓生美感,愛不釋手。所以,歷代文人學者和版本學專家都 把宋版書譽為稀世珍寶.元刻本藏 有《纂圖互注旬子》、《范文正公集》等。這些元刻本,總的說鐫刻刀法工藝不及宋刻精湛。紙質(zhì)多為竹 紙,比宋紙稍黑而脆,皮紙既薄而粗黃,其印紙敷墨亦較差,這反映了元代的文化水平不及宋代的高。
四庫全書
根據(jù)中央文化部指示,1966年將遼寧省圖書館文溯閣《四庫全書》及銅活宇版《古今圖書集成》移交甘肅省圖書館保存?!端膸烊珪肥鞘澜缟暇磬畲蟮膮矔?,與萬里長城和隋代大運河并稱 為中國古代三大程。乾隆皇帝以其卷帙浩繁,稱其為《四庫全書》。該書用上等開化榜紙抄寫,封面用江南織造局特制絹料,以綠、紅、藍.灰四色代表春、夏、秋、冬四季,按函為單位置于楠木匣中,襯上夾板,束以綢帶,極其雅致美觀。第一部《四庫全書》修成后,又用了三年時間抄寫六部,加上原來一部,共七部,分藏于文淵(北京故宮)、文津(承德避暑山莊)、文溯(沈陽故宮)、文源(北京圓明園)、文宗(鎮(zhèn)江金山寺)、文江(揚州大觀堂)(杭州孤山圣因寺)七閣?!端膸烊珪番F(xiàn)有之部毀于戰(zhàn)火,一部遭到部分毀壞(約占一半)?,F(xiàn)存的三部半,一部藏于臺灣故宮博物院(文淵閣)、一部藏于國家圖書館(文津閣),-—部藏于甘肅省圖書館(文溯閣),半部(現(xiàn)已補全,藏于浙江省圖書館(文瀾閣)。
永樂南藏
《永樂南藏》凡638函,收佛經(jīng)1612種,6364冊,以千字文編號,始“天”終“野”,是明代大型佛教典籍叢書。因該藏經(jīng)始刻于明永樂十——十五年( 1410—一l415年),永樂十七年才刻成,故稱《永樂南藏》。書成后,雕版保存在金陵(今南京)報恩寺。一百多年后,肅憲王(明初,朱元璋封十四子朱 為肅王,駐甘肅)紳堯,為其母歌頌功德,于萬歷二十八年( 1600年)出資依《永樂南藏》又刷印三部,并派人到金陵將其請回蘭州,分藏在五泉山藏經(jīng)殿、嘉福寺(寺在五泉山),普照寺(在今南園)藏經(jīng)殿三處。甘肅省圖書館藏本原為普照寺所藏,是建國后移交過來的。該書經(jīng)過四百年的風風雨雨,歷盡劫難,現(xiàn)經(jīng)過清理補抄,完整無缺,是國內(nèi)收藏最完整的一部。全書分經(jīng)藏、大乘律、小乘律、大乘論、小乘論、續(xù)入藏諸論、此方撰述等部分,是一部國家級的珍本圖書。
敦煌寫經(jīng)
提起《敦煌寫經(jīng)》,大家都很熟悉,它原藏在敦煌莫高窟藏經(jīng)洞,于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發(fā)現(xiàn)。甘肅省圖書館現(xiàn)藏有漢文卷子式寫經(jīng)3 1卷,藏文卷子式寫經(jīng)32卷,藏文篋-頁寫經(jīng)1128頁。前者寫于隋唐時代,-后者寫于唐后期吐蕃政權(quán)占領(lǐng)河西時代。《敦煌寫經(jīng)》是敦煌遺書的一-部分,究竟占有多大比例,現(xiàn)尚不清-楚。據(jù)專家統(tǒng)計,敦煌遺書卷-式的有-47700件,藏文篋頁9648頁。由于被-盜,敦煌遺書大部分藏在國外,計英-國藏有13300件,法國藏有5779件,-前蘇聯(lián)藏有10800件, 日本藏有600-件,美國藏有22件左右,丹麥藏有14件。中國僅藏有17500件,其中甘肅藏有近800卷寫經(jīng)。藏文篋頁基本都藏在國內(nèi)。甘肅省圖書館收藏的敦煌經(jīng)卷全是佛經(jīng),如《妙法蓮花經(jīng)》、《大般涅槃經(jīng)》、《大般若波羅 密多經(jīng)》、《瑜伽師地論經(jīng)》、《四分律刪補羯磨經(jīng)》、《思益經(jīng)》、《大乘無量壽經(jīng)》、《佛法無量大慈教經(jīng)》、《諸星母陀羅尼經(jīng)》等。
書畫珍品
甘肅省圖書館在83年的時間里,通過征購和接受捐贈,陸續(xù)收藏古代和近現(xiàn)代書畫作品200()余軸,冊頁76本。其中南宋的有:劉松年的冊頁《林苑教于圖》、趙伯駒(字干里)的《十宮名勝圖卷》;元代的有號稱“元季四大家”吳鎮(zhèn)、倪瓚的山水畫、王淵的《梅花錦雞圖》和王冕的冊頁《江河賞游圖》,有趙雍(趙孟 之子)的《五馬圖》、陳仲仁的《人物四條屏》;明代的有林良、呂紀(宮廷畫家)的花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的山水畫,董其昌的山水畫、丁云鵬的《長壽佛像圖》、藍瑛的《秋山曳杖圖》,還有文征明、陳繼儒、董其昌、史可法等書法精品;清代書畫作品尤豐,近500軸,主要包括四部分:清初并稱畫壇的摹古正統(tǒng)派“六大家”(王時敏、王鑒、王翠、壬原祁、惲壽平、吳歷)及其有關(guān)流派楊晉等的繪畫;康、乾時期著名宮廷畫家焦秉貞、冷枚等的繪畫,著名花鳥畫家蔣廷錫、鄒一桂等的書畫;清初王鐸的草書,帖碑書家何焯、沈荃、劉墉、何紹基等人的書法;清康熙、乾隆、道光、咸豐等的御筆書法,以及乾隆的《觀音佛像圖》和慈禧的《荷花圖軸》。除以上所述,還有近現(xiàn)代左宗棠、李鴻章、康有為、于右任、張大干的書法,甘肅明末清初王了望的草書,清末民初秦維岳、張澍、唐璉、朱克敏、范振緒、裴建準等人的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