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從人云亦云到一通百通
玩收藏,是一個不斷積累和去粗存精的過程。
第一階段渾渾噩噩。陳維聰坦言自己也有過人云亦云的盲目,有過希冀撿漏的僥幸心,有過錯買贗品交學費的慘痛,他形容為,“這是井底有蛙初長成的階段”。
第二階段眼界漸開。他的收藏開始與國際接軌,然而由于財力所限,能擁有的只是拍賣會上檔次不高的東西。
第三階段漸入佳境,進入熱戀期。同時,明確了日后收藏的發(fā)展思路,形成了收藏的價值觀,其核心內(nèi)容就是“淡化回報”,這個定位相當重要,對其以后的“長線收藏”影響深遠。
第四階段一通百通。通過對瓷器的研究性收藏,他自言“突然就開了竅”:“確是觸類旁通,除了瓷器,我對古家具、青銅器、翡翠、老茶、老酒等各個領(lǐng)域的收藏也能格物悟道了。”
什么是悟道?
“欣賞藏品就仿如在與古人對話,能明白它在藝術(shù)上的表達訴求,這是一門心學。”
第五階段“四力”俱全。所謂“四力”即眼力、魄力、定力、財力,這樣錢就能用到刀刃上,買下獨具一格的精品。“此階段我已有能力問津館藏一級的寶貝了,哈哈。”
第六個階段進入文化傳播期。他很樂意做身邊朋友的文化顧問,或稱“掌眼人”。
去年,陳維聰成為廣東省收藏家協(xié)會鑒定委員會委員,有資格為自己鑒定的瓷器和古家具真品簽下認證書。作為少數(shù)能同時在兩個領(lǐng)域都有認證資質(zhì)的收藏家,他說自己其實并不太愿意公開收費做鑒定,因為“有時會遇著附庸風雅之人,例如有位‘土豪式偽藏者’,此君一張口就是‘給×百萬你,幫我擺滿兩層樓就行。’我告訴他‘您不如去買松糕吧,抵食夾大件’” 。
如今進入第七個三年計劃,他打算完成自我的轉(zhuǎn)型升級:由量化收藏向優(yōu)化收藏的轉(zhuǎn)型,由收藏愛好者向真正意義上的收藏家升級。
至于第八個三年計劃,他也制定好了:成為張伯駒、陳夢家那樣的文人收藏家、學者收藏家。
陳維聰用26個字形容自己現(xiàn)階段的內(nèi)心寫照:“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圓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依舊是滿腹的豪氣。
天分:預見民窯精品升值
“我覺得自己天生就適宜玩收藏,因為我有天分。”
怎么說?
“有些人收了很多年還是沒弄懂。拍賣場上,只會沖著拍賣書的封面和被寫入一些收藏書中的藏品,見多人舉牌的東西他們就跟著搶,好在哪?不知道。”
顯然陳維聰不是。
上世紀90年代后期,陳維聰對瓷器已經(jīng)相當有心得,官窯受大多數(shù)人追捧,但買得起三代官窯立件的人鳳毛麟角,而在他看來,把玩官窯的小碗小碟意思又不大。當時,他相信民窯精品未來會有很大的升值空間:“官窯花瓶通常畫花花草草,畫風嚴謹?shù)兄?,藝術(shù)感染力不及民窯精品。”
這份預見性讓他當年以五六萬元的價格買下許多如今價位過百萬元的明代青花瓷和康熙五彩瓶,以及雍正乾隆時期的精美青花瓶。“明末清初的一些山水人物器,不是官窯,勝似官窯。該時期正處朝代更替,社會動蕩,官窯停燒,匠師為求生計委身民窯,沒了束縛反而令他們大膽創(chuàng)作,所以我們不時會遇到這時期的佳作。”陳維聰還別出心裁將其中一個康熙花瓶上武將出征的場面拓下,印在自己的名片上,相當別致。
一位專家看到陳維聰?shù)牟糠质詹睾蟾锌?ldquo;在廣東,你的明代和清三代的立件,如果把數(shù)量和質(zhì)量兩者綜合的話,算得上是排頭兵!”
緣分:不抱撿漏心態(tài)
陳維聰不去鄉(xiāng)下尋寶,他說這是浪費時間,自己搞收藏不抱撿漏心態(tài),“好東西在鄉(xiāng)下”這個觀點他不認同:“價值高的藏品不是現(xiàn)在才值錢,而是當年也值錢,從封建社會的客觀現(xiàn)實分析,鄉(xiāng)間有舊物,但有價值的藏品極少。”以前,他不止一次千里迢迢去鄉(xiāng)間淘寶,“到了那里,30秒我就想走了,那些家具確是老的,但材質(zhì)不好,款式媚俗,沒收藏價值。大部分鄉(xiāng)村古家具審美情趣一般,且多是雜木,碰到紫檀、黃花梨的幾率低于買彩票中頭獎。紫檀是超大戶人家的專利,黃花梨是有錢的文人文官之專利?;蛟S我沒有馬先生那樣好的手氣吧。”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