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區(qū)“四老”在長征中的故事
在中央蘇區(qū),林伯渠、謝覺哉、董必武、徐特立、何叔衡等五人,被尊稱為“蘇區(qū)五老”。長征時,何叔衡年逾花甲,未能隨軍長征,其他“四老”在長征途中,留下了許多幽默風(fēng)趣的故事。
長征詩話
“四老”都是文人,一路征程一路詩。
離別瑞金時,林伯渠向何叔衡辭行。倆人依依難舍,何老送給林老一件毛衣,林老回贈何老《別梅坑》詩:……
去留心緒都嫌重,風(fēng)雨荒雞盼早鳴。贈我綈袍無限意,殷勤握手別梅坑。
詩中“荒雞”,即東晉祖逖聞雞起舞的典故。“綈袍”是粗絲衣服,戰(zhàn)國有個贈綈袍不忘舊情的典故。
長征第二天,在江西信豐縣一座山上?熏“四老”和幾個干部在樹林里開會。一架敵機飛過,盲目丟下一顆炸彈,落在大家圍坐的空地中間。驚出了大家一身冷汗,幸而是個啞彈,董必武抖落濺在身上的泥土,順口吟詩一首:
炸彈落地不開花,全憑馬翁在保駕。……
可惜當(dāng)時無人筆錄,后二句詩遺失在長征路上。
謝覺哉過草地斷糧,餓得一步難挪。徐特立將自己僅剩二、三斤麥子的干糧袋,全部塞在謝老懷里。今天二、三斤糧微不足道,當(dāng)時卻是以生命相贈。謝老的詩脫口而出:
漠漠沮洳也,峨峨暴凍岡。是誰皆束腹,贈我竟傾囊。
詩中“沮洳”指草地。“凍岡”指雪山。在雪山草地上、餓著肚子、把糧食傾囊相贈,是多么深厚的友情。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到達長征的終點——陜北吳起鎮(zhèn)。這是一個幾十戶人家的村莊,窯洞擠不下數(shù)千名紅軍。徐特立、謝覺哉兩人和戰(zhàn)士們一起,露宿在麥地里,次日醒來,二人摸摸披霜的衣服,興致盎然地湊詩一首:
震天麥地覆棉裳,鐵槍為樁系馬韁。
穩(wěn)睡恰如春夜暖,天明始覺滿身霜。
鐵樁系馬,說明勝利抵達,無須再走。故霜天露宿也暖如春夜。雖然含蓄,仍掩不住長征勝利的由衷喜悅。
草地猜謎
過草地,是長征中最艱苦的時刻。四老的火堆旁,總是圍著許多戰(zhàn)士。他們是被“四老”們的故事吸引而來的,有一次,他們還編起了謎語讓大家猜,如:
慢慢行——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
不知哪個是雇農(nóng)——紅軍大學(xué)校長何長工
讀書常哈哈,傲雪報春花——紅一師政治部宣傳科長文笑梅
這些謎語很快傳遍全軍。哪一條是誰編的,已難以查考??梢?ldquo;四老”在艱苦環(huán)境中,仍以智慧來鼓舞士氣,振奮軍心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