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行書冊頁 《淡墨秋山詩》,紙本,縱29.1厘米,橫31.9厘米,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帖書自作詩七絕一首,運筆如刷,筆力雄健,使轉(zhuǎn)靈動,結(jié)字端妍,結(jié)態(tài)造勢寬展肥美,精神飽滿,無款印。為米芾中年書法之精品。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號海岳外史,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并稱“宋四家”.
釋文: 淡墨秋山畫遠天,暮霞還照紫添煙。故人好在重攜手,不到平山謾五年。
時令總是很守信。立秋來了,表明夏天走到盡頭,即將謝幕。俗話說,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立秋來臨,意味著又走過了一季。
中國人是圓形時間觀。四季輪回,一路走過。也許在時間的流逝中,很多過去值得留戀,其實每一個現(xiàn)在,才是新的開始。人生只有努力向前。
立秋時節(jié),天高云淡,秋高氣爽,不時伴著涼爽柔風(fēng)。溫柔而又爽朗的秋意契合了人們渴望舒適的心靈。樹木花草的光鮮亮麗,把初秋的山水裝點得如詩如畫。蕭瑟秋風(fēng),綿綿秋雨,往往會成為文人墨客的上好素材,李白《秋登宣城謝眺北樓》詩寫道:“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fēng)懷謝公?”如若一地層林盡染,山果泛紅,不僅游人如織,紛至沓來,書畫家也會出門寫生采風(fēng)。文人喜歡寫秋,殊不知書畫家也寫秋、畫秋,留下諸多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佳作。文字需要通過想象來體會,書法則非常直觀,可以做到詩書雙璧。
秋色迷人,但很快,梧桐樹便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一葉知秋”的成語。落葉紛飛之時,秋意深濃的景象來臨,曾經(jīng)的蔥郁或青綠,在暮云秋光中老盡,徒留枝丫在聆聽敗落的滄桑。仲秋的夜晚變得愈加涼爽,月明星朗,月光如水,無聲而怡人,富有詩意。
“秋”字由禾與火組成,乃是禾谷成熟之意。人到中年,便是進入生命之秋。經(jīng)歷了年少輕狂,青春躁動,壯年索求,來到中年之秋,青澀漸已成熟,學(xué)會收斂鋒芒,學(xué)會圓通溫潤,學(xué)會豁達包容,不再去斤斤計較。于是,一切變得云淡風(fēng)輕、月白清明。雖不再是豪情萬丈,但不因流年易逝而理想蕩然無存。信念更加堅定而執(zhí)著,安靜而有內(nèi)涵地綻放。
有道是,人生短短幾個秋。繁華落盡,無須在意殘留的風(fēng)景,時光依舊要前行。生如夏花之絢爛,死于秋葉之靜美,何嘗不都是一種美的境界?心態(tài)最重要,放下就是快樂,簡單便是成熟。就如這時節(jié),秋云無心、秋水無塵,自然、自由、自在,一起閱讀關(guān)于秋的書法經(jīng)典作品,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