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運,總會有很多故事上演,以至于有人說,若把春運回家的艱辛拍成電影,沒準(zhǔn)兒可以獲得奧斯卡獎。
很多機構(gòu)和部門都想破解春運難的迷局,讓民眾郁悶的是,這么多年卻似乎還沒窺探到門徑。但是,筆者以為,在看似無解的問題中又隱約有些端倪閃現(xiàn),或許從一些小的交通案例中可以得到啟示。比如近日的昆明“機場事件”,雖然只是一個突發(fā)性的交通事件,但通過它,我們可以對舉國春運有一些現(xiàn)實的思索。
首先是一個“大春運”的概念。鐵路歷年在春運中唱主角,這當(dāng)然有其自身地位的因素。但是,春運期間各種交通運輸工具間缺乏有效銜接,也是造成回家路不順暢的重要原因。比如某人從甲地到乙地,需要乘坐某趟列車在丙地短途換乘,但是由于到丙地是夜間沒有其他可選擇的交通工具,所以即使在鐵路運輸異常飽和的情況下還是只有選擇鐵路中轉(zhuǎn)。
其二是行業(yè)要放棄利益最大化之爭。在尋??土鞑伙柡颓闆r下,飛機和汽車的票價往往是折扣價,近似于火車票價。春運期間,他們卻競相提價,逼得部分低收入者只能選擇火車,導(dǎo)致鐵路人滿為患,形成不對稱運輸飽和。雖然提價屬于行業(yè)的市場行為,但是作為交管部門要通過多種手段抑制住其他交通工具借助春運漲價的沖動。
其三是要行業(yè)聯(lián)手。通過昆明“機場事件”可以看到,當(dāng)?shù)卣疀]有盡好“地主”之誼。所以春運期間各地(市)相關(guān)部門要主動作為、提前介入,加強與民航、汽車、鐵路、船運部門之間的銜接,形成一個綜合的“春運辦”,快速匯集多方數(shù)據(jù),保證運能的最大運用,保證旅客的最大便捷。
春運難考驗的不僅僅是鐵路運輸實力,也考驗著運輸管理部門對于各類交通工具的管理和調(diào)度能力,同時也考驗一個運輸行業(yè)在春運中的態(tài)度,具體地說就是賺錢和便民利民之間的選擇。
(責(zé)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