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第一缸

時間:2014-05-11 08:30來源:天山網 作者:李橋 點擊: 載入中...

沙漠第一缸

 

沙漠第一缸

 

  沙雅縣文化藝術中心陳列著一口高1.62米、口徑0.42米、胸圍3.5米的古代大陶缸,被自治區(qū)考古研究所認定為沙漠第一缸。大陶缸旁邊還有一口略小的陶缸。這兩口大缸出土于何地,它們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古城墻下挖出陶缸

 


  為了更好地感受大陶缸凝聚的人文氣息,我們來到大陶缸的出土地--小羊達克夏古城,并且找到了大陶缸的發(fā)現(xiàn)者,沙雅縣英買力鎮(zhèn)羊達協(xié)四村74歲的農民庫都斯·努爾阿吉。


  年春天,庫都斯·努爾阿吉的爺爺在古城墻邊一片荒地上整理田地,意外發(fā)現(xiàn)了埋在地下的大陶缸。他們花了很大的氣力才將大陶缸挖了出來,所有圍觀看熱鬧的人都被這個奇特的大缸吸引住了。剛挖出來時,大陶缸完好如初,缸體散發(fā)出一種濃郁的古韻氣息。大陶缸上還寫著幾個漢字。最讓人不解的是,大缸底部的中間部位居然有個1厘米左右的圓孔。庫都斯·努爾阿吉的爺爺不知它為何物,將大陶缸上交給了沙雅縣政府。相關部門因此獎勵給庫都斯·努爾阿吉的爺爺10元錢。


  就在沙雅縣文物部門探究大陶缸的用處時,大陶缸缸體上竟然莫名其妙地出現(xiàn)了裂痕。經過觀察,人們發(fā)現(xiàn)如果不加以處理,大陶缸上會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裂痕,甚至可能導致大陶缸破碎。


  原來,由于大陶缸埋藏過久,出土之后,物理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進而引起大陶缸內部結構發(fā)生變化,導致大陶缸出現(xiàn)了裂紋。找到了問題癥結所在,經過人工加固處理,大陶缸得以保存至今,成為沙雅縣文化藝術中心的鎮(zhèn)館之寶。


  大陶缸出土所在地,是一座漢唐時期遺留下來的古城池。由于年代久遠,古城已為歲月剝蝕,現(xiàn)在只殘存一點高出周邊田地的土埂。土埂上立著一塊水泥碑,上書:小羊達克夏古城,1993年9月立碑,1957年1月13日被列為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 庫都斯·努爾阿吉說,過去,小羊達克夏古城的痕跡非常清晰,大陶缸出土的南面和北面,分別有兩個豁口(城門),城的一角還有一個形如倉庫的建筑物。可惜,由于種種原因,這些遺跡如今已經蕩然無存,只剩一堆長滿蒿草的古城墻的殘土,在羊達協(xié)四村的大田上回憶著往日的輝煌。


 

用來儲藏糧食或釀酒

 


  大陶缸被挖出后,因為其容積巨大、造型獨特,立即引起人們的關注。有人認為是裝水用的,有人認為是和棺材一樣用來埋葬死人的,也有人猜測是裝糧食用的,那么大陶缸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 據(jù)說,大陶缸出土時,陶缸中部寫有“薛行軍……監(jiān)軍”等字樣。遺憾的是由于陶缸出土之后,保存條件發(fā)生變化,加上搬運摩擦,大陶缸上的字跡早已經消失了。沙雅縣文化人安斌根據(jù)大陶缸上的文字,斷定這口大陶缸是古時駐守邊陲的軍隊用來儲藏糧食的。同時,他從陶缸腹部發(fā)現(xiàn)有“薛行軍”、“監(jiān)軍”的字樣,推斷大陶缸為唐代時期名將薛行軍所有,用途則是儲藏軍糧。并且由此推斷出,“薛行軍”本名薛萬備,其父即為隋朝名將薛世雄。


  隋煬帝時,曾派遣薛世雄取置伊吾郡(今哈密),并建筑新城。薛萬備與其兄薛萬述、薛萬淑、薛萬均、薛萬徹均戰(zhàn)功赫赫。 安斌的說法自然有其道理,但是,我卻不敢茍同。前幾年,我先后采訪過多家酒廠,并參觀過一些酒廠的儲酒庫,其中,一個鮮明的印象就是這些酒廠用于儲存白酒的巨型陶缸。沙雅縣出土的這口大陶缸,不能不讓人聯(lián)想到與釀造有關的事情,尤其大陶缸底部有一個直徑約一厘米的孔,這顯然與釀造有著直接關系。至于薛行軍即薛萬備之說,我以為不過是演義之說而已。


  自治區(qū)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張平先生認為,沙雅等地出土的大陶缸其用途應該具有儲藏谷物和釀酒兩種功用。晉唐時期,沙雅、新和、庫車等地曾經常駐大量的軍隊。軍隊的糧食來源主要依靠士兵們的屯墾活動,這種生產方式自然將中原地區(qū)先進的耕作技術帶到了當?shù)兀谑?,圍繞著這個區(qū)域很快形成了一個人口密集,農業(yè)以及商貿發(fā)達的經濟圈。


  出土大陶缸的小羊達克夏古城附近,還曾經出土過6個形態(tài)相似的大陶缸,遺憾的是因為埋藏在地下年代久遠,一出土,立即風化破裂,沒能夠保存下來。


  沙雅縣非物質文化研究所的克然木介紹說,2007年,他們在沙雅縣又發(fā)現(xiàn)了幾個深埋在地下的陶缸,考慮到保護方面的因素,并沒有進行挖掘。無獨有偶,庫車縣、新和縣等地近年來也相繼出土了類似的大陶缸,其它陶缸的個頭雖然沒有沙漠第一缸大,但是,卻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和認識曾經發(fā)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歷史。


  糧食可能需要利用大陶缸來保存,而釀酒也離不開封閉的器皿。不論大陶缸用來做什么,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利用如此大的器皿儲存糧食或者酒,就印證了該地曾經繁華的歷史。


 

荒野上殘缺的骨器

 


  離開大陶缸出土之地,我們駛向英買力鎮(zhèn)西南方向的荒漠。不久,遠處荒原的一片高地上出現(xiàn)了兩個人影,旁邊似乎還有兩輛摩托車。我們的向導阿布力克木·居買說,那兩個人肯定是在挖寶貝。


  果然不出阿布力克木·居買所料,其中一人看到我們的車,跳上摩托車向荒原深處駛去。另一個人則猶豫地望著我們的車,想離開似乎又有些擔心的樣子。


  說話間,我們來到這個人面前。此人果然是在這一帶尋找寶藏的荒野探寶者。 高地上散落著大量的素陶片,動物骨骼以及冶煉金屬的廢渣,許多地方殘留著尋寶者挖掘過后的坑洞,其中,一個大坑深達3米左右。


  我們的向導說,這片遺址以高地為中心,方圓有數(shù)公里,官方資料當中沒有該遺址的記錄,當?shù)孛耖g稱這里為“海市蜃樓”.傳說這里曾經出土過黃金飾品。尋寶者主要是沖著黃金來的。但是,據(jù)阿布力克木·居買所知,這里除了出土有銅器、石器、和田玉籽料以及陶器之外,黃金只是傳說而已。


  我在高地上觀察了一番,從散落的陶片和大量家畜骨頭來看,這個略高于四周荒漠的突起區(qū)域,顯然是這一帶的一個文化中心。而陶片的色澤和質地則讓我想起那口大陶缸。


  出于好奇,我跳進一個小坑,隨手撿的一根牛腿骨在坑壁上扒拉了幾下,泥土中露出一截羊腿骨。掏出這個骨頭,在清理骨頭上的泥土時,我的手指明顯感覺到骨頭一端有些異樣。莫非是件骨器?仔細一看,骨頭的一端果然被打磨過,另一端雖然大部分已經斷裂,但仔細觀察,斷口部位也有一排如同梳子一樣的刻痕。這件殘缺的骨器,讓我想起我在吐魯番盆地洋海古墓所見的同一類骨器。專家考證這種骨器,是古人編制毛繩等用品使用的器具。洋海古墓出土的骨器,年代在公元前700年左右,那么這件骨器的年代有多久呢?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