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轄市縣來歷

時間:2014-04-04 08:40來源:中國西北歷史網站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甘肅地圖


  甘肅建省約有700 多年的歷史;縣的建制早于省的,從春秋時開始萌芽算起,迄今己達2200余年。北宋初期西夏統(tǒng)治河西時設有甘肅軍司(駐甘州,今張掖市)。這是最早出現(xiàn)的甘肅之名。元代建立大一統(tǒng)帝國后,創(chuàng)立行省制度,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設甘肅行中書省,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xiàn)甘肅省的行政區(qū)劃。省名的命名,系西魏、唐代曾置甘州(今張掖市)、肅州(今酒泉市)的第一個字合成。簡稱甘。因省境的大部分在隴山之西,故亦稱隴西、隴東,或簡稱隴。


  蘭州:蘭州位于黃河上中游的西北黃土高原。蘭州名稱的緣起,據(jù)《元和郡縣志》記載,是由皋蘭山得名。由于古人約定俗成的省略方法,皋蘭一詞去“皋”留“蘭”,得名蘭州。又據(jù)《皋蘭縣志》記載:“皋蘭即蘭州,皋蘭之名,以南山名皋蘭而得名。李唐時渾部內向以為蘭州都督府,而蘭州之名始焉。”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郡改州,金城郡改為蘭州,置蘭州總管府,府治子城,“蘭州”之稱即始于此,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1941年7月始設蘭州市。現(xiàn)為甘肅省省會。蘭州又稱“金城”,古時沿用此稱時間最久、流傳地域最廣。


  榆中:縣名。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秦“辟數(shù)千里,以河為境,累石為城,樹榆為塞”.因縣地處榆塞之中,故名榆中而得名。榆中縣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4年)。


  皋蘭:縣名。因縣地處皋蘭山北麓而得名。清乾隆三年(1738年)設皋蘭縣,始有皋蘭縣名。


  永登:縣名。永登縣始建于東晉十六國前涼時期,后幾經易名,1928年恢復永登縣名。因地處河西干旱區(qū),意含祝愿五谷永遠豐登之意。


  嘉峪關:嘉峪關市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因有萬里長城西起點── 天下雄關嘉峪關而得名。“嘉峪關”意為“美好的山谷”,市域南靠祁連山,北倚馬鬃山,東接酒泉盆地,西為平坦的戈壁,地處走廊西段最窄處。嘉峪關市總面積1298平方公里,有人口10萬。嘉峪關旅游資源以嘉峪關關城、魏晉壁畫墓、萬里長城第一墩、懸壁長城、長城博物館、黑山巖畫等最為著名。


  金昌:金昌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東部。金昌一名,因金川河從境內流經,取金字,因金昌系從永昌縣析置,取昌字,二字相合而得名。漢置番和縣,明為永昌衛(wèi),清改永昌縣。1981年由永昌縣析置金昌市。金昌盛產鎳,其儲量之多,品位之高,在同類礦床中,居世界第二位,因有鎳都之稱。


  永昌:縣名。永昌之名始于元朝,取“永遠昌盛”之意。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賜名永昌府,明置永昌衛(wèi),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永昌衛(wèi)為永昌縣,沿襲至今。


  白銀:白銀位于甘肅省中部,蘭州市東北部。早在明朝洪武年間就在這里建廠采礦冶煉金、銀。又因所采之礦多為白銀,故也稱“白銀廠”,白銀由此得名。


  景泰:景泰位于甘肅省中部,地處黃土高原和騰格里沙漠的過渡地帶。據(jù)說以明代宗年號景泰命名。又曰建縣之時,以縣境由原靖遠縣北區(qū)、原紅水縣兩地組成,用靖字代靖遠區(qū),用永泰的泰字代紅水縣地,先擬為靖泰,后取靖字諧音恰為景泰,含有永期景象繁榮、國泰民安之意,故名景泰。  會寧:會寧位于甘肅省東部。該地原來先后稱西寧縣、會州。元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會寧附近發(fā)生一次毀滅性的地震,當時人們都在窯洞里熟睡(當?shù)匾愿G洞為主要住房),躲避不及,傷亡很重。當?shù)氐胤焦侔褔乐貫那閳蟾娼o皇帝,皇帝除照例撥款撥糧予以救濟外,還“詔改會州為會寧州”,取會州安寧之意。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置今之會寧縣。會寧名由此得名。


  靖遠:靖遠位于甘肅省中東部。靖遠地名取邊遠之地已安定之意。靖遠歷史悠久,自秦、漢至宋,先后有祖厲、鶉陰、會寧、烏蘭、敷文、保川之稱。明置靖虜衛(wèi),清改靖遠縣。沿用至今。


  武威:武威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東部,石羊河上游。武威在西漢初為匈媽所占據(jù),西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霍去病征服河西,為了紀念這一勝利,后來把這塊地方取名武威,并設武威郡,以顯示西漢王朝的軍威和武功到達河西而得名。西漢時稱姑臧,東漢時改稱武威。明代改涼州衛(wèi),清代改武威縣。1985年改為武威市。


  民勤:縣名。古稱宣威縣、武安縣。1928年以此地“人勇知義,俗樸風醇,男耕女織”易名民勤,沿用至今。


  古浪:縣名。因境內有古浪河而得名。明筑古浪城,設古浪守御千戶所。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古浪所為古浪縣,縣名沿用至今。


  天祝:縣名。以取縣內佛教寺院“天堂寺”和“祝貢寺”的第一個字而得名。因縣境內藏族人口較多,1955年成立天祝藏族自治縣。


  天水:天水地處甘肅省東南部,渭河中游和嘉陵江上游,地當陜、甘、川三省之要沖。天水地名的由來,據(jù)《水經注》載:邽(今天水)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龍出是湖,風雨隨之,故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改為天水郡?!肚刂葜尽酚涊d:郡前有湖,冬夏無增減,故有天水之名。相傳,漢武帝時期,在今天水市西南,有一日,突然地顯紅光,雷電交加,天搖地動,山崩地裂。地面裂開一道大縫,天水注入其間,遂成一湖。自此有湖水與天河相通之說,當?shù)孛癖姺Q為天水井。后來,漢武帝在湖帝建起城池,命名天水。天水縣之名始于五代。


  清水:縣名。清水縣始建于西漢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據(jù)史料記載,“其板(指清水縣所處古隴板,俗稱關山),上有清水,四注而下”,下有縣,因此得名。


  秦安:縣名。秦安在西周時,為秦亭的一部分。金正隆二年(1157年)始置秦安縣。秦安之名,意取“期盼古代秦亭之地安寧的愿望”.


  甘谷:縣名。甘谷古稱冀城,縣名歷代多變更。據(jù)傳甘谷縣名,因宋代名將楊文廣曾在縣城北的城子村筑篳籬城抵抗西夏,取名甘谷城,遂有甘谷之名。


  武山:縣名。武山原名寧遠縣,1914年改名武山縣。因縣城南有武城山而得名。


  張家川:縣名。宋太宗太平興國初年,曾在此地筑漳川城,后“漳川”傳為“張川”而得名。由于張家川多為回民,1953年成立張家川回族自治區(qū),1955年改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張掖:張掖地名源自“伸張國掖,以通西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張掖在古絲綢之路上的地位。張掖本來是匈奴觻得王的地盤,故被稱為觻得,漢朝改其名為張掖,意思是伸張中國的臂掖,“以威羌狄”.燉煌之取義大盛,并非實指其時郡治之城市規(guī)模的大盛,而是用以象征漢朝的文明道德猶如日月之光輝一樣大盛。故其首字應以從火的燉或焞為正,無火字旁的敦為俗寫假借。兩郡的命名顯示了漢武帝文武并用、剛柔相濟的雄才大略。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甘肅高臺:祁連山下萬畝花海正繽紛
  • 【溯源甘肅】歷史上的河西走廊
  • 《航拍中國》第二季之甘肅篇在央視紀錄頻道首播
  • 甘肅天水市兩處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guī)劃獲國家批復
  • 甘肅山丹:五萬人分享 “牛娃子飯”喜過冬至
  • 美麗鄉(xiāng)村·甘肅尕秀村:雪域藏地真誠感嘆——這里真的很好!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