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里的長城博物館

時間:2012-10-23 09:53來源:鑫報 作者:曠野旅行 點擊: 載入中...

 

 

    山丹明長城保存較為完好并且容易觀賞到的一段,是從繡花廟到新河的長城口一帶——這里地勢較高,降雨量少,又因遠(yuǎn)離村落而較少受到人們生產(chǎn)活動帶來的破壞。對于路過此地漫游絲綢之路的游客而言,在整個河西走廊,山丹新河的長城口是惟一距公路最近,城墻又較完整的地點。新河一帶的明長城墻高在5米左右,頂寬2米左右,頂部外側(cè)(北邊)加筑有矮墻,現(xiàn)存殘高約50厘米,稱為“女兒墻”。


    在山丹新河一帶,有些農(nóng)民家中還保留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石夯錘。據(jù)一位經(jīng)常為人家夯打土墻的農(nóng)民告訴我,他用的一柄石夯錘是從他爺爺手中傳下來的。他還相當(dāng)肯定地認(rèn)為山丹的明長城就是用他們現(xiàn)在還在使用的這種石夯錘和板椽夯筑而成的。我想他講的話是有道理的——從現(xiàn)在保留下來的明長城城墻里,只要稍加注意,就會發(fā)現(xiàn)夾埋在其中的草繩,甚至木椽(在高大的烽燧和敵臺的四角更是容易見到木椽)。既然使用“夯土板筑”的技術(shù),就只有用人手一柄的石夯錘——用較分散和較小的著力點,才能把土夯實。如果用眾人拽抬的大夯來夯打,則會因集中而又很大的沖擊力造成“版筑”變形甚至墻體垮塌。


  有人說:夯筑長城的土被蒸過,所以不長草……還有人說:夯打長城時,每打完一層都要徹底曬干,再打下一層……


  就這些土拉巴唧的山丹明長城,細(xì)細(xì)地去看、去聽,名堂多著呢!

 

繡花廟的牧羊人

 

  “武威盆地”和“酒(泉)張(掖)盆地”之間是一片隆起的山地,這片山地是走廊南邊從祁連山伸出的焉支山,與走廊北邊的龍首山兩山之間的結(jié)合部及一系列坡積——沖積帶所構(gòu)成。繡花廟就在這片山地的最高處。


  繡花廟現(xiàn)在的確沒有廟,而且就連廟的痕跡也不知在哪里,聳立在山坡上的只是長城和營盤的殘垣斷壁。地方志中也沒有關(guān)于繡花廟的來歷、供奉神明的記載,惟一的注解就是繡花廟從前叫“定羌廟”這一點。帶著迷惑不解和對繡花廟一帶長城、營盤的興趣,我去了繡花廟。


  在繡花廟營盤遺址西邊、長城腳下,住著一戶人家。一間磚瓦房面朝南——也朝著公路,房后是羊圈,整個房屋及羊圈的東邊是一道比屋頂還要高的土坎,土坎上拴著一條狗,有生人到來那狗立即狂叫了起來……


  屋子里住著山丹縣老軍鄉(xiāng)李泉村的農(nóng)民邢天華一家人。繡花廟一帶地勢較高,海拔在2000米以上,平坦而廣闊的山地因無水灌溉沒法種莊稼,就成了一片牧場——如今這片牧場屬老軍鄉(xiāng)政府直接管轄。邢天華及另兩家也散住在繡花廟山坡上的牧羊人都是鄉(xiāng)牧場的放牧承包人。據(jù)牧場一位負(fù)責(zé)人講,鄉(xiāng)牧場共有1000只羊。


  農(nóng)民出身的邢天華36歲,對于“放羊好還是種地好”這個問題做了如下的回答:“現(xiàn)在地越來越難種……成本高——施了化肥,天不下雨,就連化肥錢都收不回來。我家有十幾畝地,全是旱地。今年天旱,畝產(chǎn)量還不到一百斤,自己一家的口糧都不夠……我放羊、種地兩頭兼顧,放羊一年還能收入八九千元。”邢天華的妻子說:“我們這里天爺好(雨水好),就收成也好、羊也好……”邢天華接著說:“像今年這種天氣,冬天羊羔的產(chǎn)量就少,明年的收入就要受影響。”


   繡花廟、漢、明長城邊的牧人除新河富昌堡遺址下之外,一年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羊圈——繡花廟度過的。白天邢天華去放羊,羊圈的家里還需有人看門、做飯,所以他的妻子和母親輪流住在牧場。秋冬季節(jié),家里的農(nóng)活較閑,母親和妻子、假期里還有小學(xué)剛畢業(yè)的女兒,一家人都在牧場。


  邢天華的篤信天主教的岳母也隨了承包牧場放羊的兒子住在繡花廟。她告訴我:自己的兒女中一個是神甫、一個是修女。邢天華及母親、妻子也都信奉天主教,我曾指著邢天華的女兒問邢母:“她信不信?”邢母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說:“當(dāng)然信!咋能不信呢?”邢天華的妻子說下學(xué)期不打算叫女兒上學(xué)了,“家中太忙了。”我問道:“她自己愿意嗎?”“開學(xué)了再看,她實在要上就上初中去。”高中畢業(yè)的邢天華似乎對女兒上不上學(xué)的事不大關(guān)心--對此未發(fā)表意見。


  既然放羊還可增加一些收入,像邢天華家中的地也還照樣種。那么,是不是人人都視放羊為“美差”呢?邢天華的妻子說,現(xiàn)在村上的年輕人大都不愿放羊,還說:“就是羊拉金子也不去受那個罪……”邢天華還有一個已初中畢業(yè)、16歲的兒子,“也不愿放羊,說是要出去打工。”邢母說道。


  繡花廟一帶由于干旱少雨,羊群的放牧必須每天在太陽出來之前放羊出圈,以使羊吃到帶露水的草。另外,邢天華每天早上還要趕羊穿過312國道,去南邊的焉支山腳下找積了水的水洼,或者走更遠(yuǎn)到有水井的地方給羊飲水。然后,再將羊群趕回到北山——屬龍首山脈的一座叫“長溝山”的山坡上。于是,邢天華和羊群每天還得兩次從繡花廟的漢、明長城遺址上穿過……

 

村里農(nóng)家宅院前

 

  然而,邢天華對這些長城還有“繡花廟”的來歷幾乎一無所知。


  今年60多歲的邢天華的岳父講:從前,這里叫“定羌廟”,我小時候就沒見過廟,只見到有齊腰高的廟的殘墻,磚的……


  再問邢天華的岳父是否知道這些“邊墻”(見諸于史料的明長城的名稱,山丹的農(nóng)民皆如此稱謂)是何時修筑的?他說“不知道”,“有沒有聽別人說過?”“都說是秦始皇修的……”


  繡花廟一帶的長城及營盤頗具規(guī)模——在長溝山與焉支山之間的馬鞍形山地上,漢、明代長城以東南—西北的走向蜿蜒匍匐在大地上。已呈埂形的漢長城及其溝壕(漢塞)在明長城的北邊,兩列長城相距僅十余米,明長城的營盤依傍、坐落在明長城的南側(cè),殘存的營盤城廓四周約有百米見方。奇怪的是它的東西各相距數(shù)十米的兩個盆形地貌,問邢天華及其岳父,都說是“澇池”。


    昔日的繡花廟只剩下這殘磚瓦礫,干旱缺水地區(qū)村莊用來集河、渠水,以供人畜飲用的水池,在河西走廊現(xiàn)已基本不用或只供牲畜飲用——賴電力深井之功)。然而,從它所處的地勢、位置及那一帶水源條件分析這是不可能的。何況,這兩個約百米見方的“澇池”的體積,比一個村莊的可供數(shù)百人及牲畜飲用的澇池不知大了多少倍!據(jù)道光十五年(1835)修《山丹縣志》記載:定羌廟為“塘”——“驛塘之設(shè),即置郵而傳命也。”編制為“原額馬一十六匹,夫六名。”又如何用得著如此之大的兩個“澇池”呢?

 

峽口城堡里的村莊

 

  長城從繡花廟北邊的長溝山下往西延伸數(shù)公里,向北折轉(zhuǎn)爬上山坡,那山坡的腳下是一道南北走向的峽谷,這個在地方志及現(xiàn)在的當(dāng)?shù)厝巳苑Q為“峽口”的峽谷,歷史上一直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道天險。唐代著名詩人陳子昂曾有“峽口大漠南,橫絕界中國”的詩句。


  我在繡花廟聽邢天華的岳父講,現(xiàn)住峽口城堡里的戴學(xué)儉小時候曾在繡花廟居住過,并且他的爺爺曾在定羌廟營盤里任職,也許戴學(xué)儉知道一些有關(guān)繡花廟的故事?


  現(xiàn)在的峽口成了一個村莊,正式的地名就叫“峽口村”?,F(xiàn)有居民一百一十戶,六百多口。村里的大部分居民都住在峽口城堡里,城堡的西邊厚實而高大的城墻上,有一個拱形門洞,那條舊日的絲綢之路大道就從門洞下穿過。


  整個門洞還保留了磚券——據(jù)峽口的村民講,從前整個峽口城堡的黃土夯筑墻體外面都是磚包的,后來村民們修自家的屋院時,陸續(xù)從城墻上拆那磚,竟然將諾大一座城墻的磚給拆光了!初聽人們講這話時,心里多少有點不大相信,后來在村里見到家家戶戶的院墻、屋基、臺階甚至豬圈都是用巨大的磚塊砌的,方才相信。


  據(jù)66歲的戴學(xué)儉講:今天峽口村的居民都是從前在這里做生意的人逐漸定居下來的。他還說:“從前,山丹城里的姓氏沒有峽口的多!”戴學(xué)儉在家里翻出一塊他爺爺?shù)?ldquo;牌位”——文革期間,他冒險將“牌位”裝于瓷壇內(nèi)埋藏起來,才得以保存到今天。“牌位”上記載著他的爺爺于民國二十五年去世。據(jù)說,戴學(xué)儉的爺爺生前在定羌廟是有一定權(quán)勢的,人稱“四老”(排行為四),經(jīng)營的車馬店就叫“戴家店”。峽口村民唐學(xué)賢說:“戴家在峽口是有名的財東,在定羌廟可能也有生意……”


  我問從小在定羌廟長大的戴學(xué)儉,為什么后來要搬家到峽口城堡里居???他說:“賊多得很,住不下去了……”

(責(zé)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 中國長城博物館 再現(xiàn)關(guān)塞文化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 天水古城——羲皇故里一畫開天

      :天水古城,地處陜、甘、川三省交界處,是甘肅省的東大門。古城西北面的卦臺山,...

    • 紅色圣地夜景迷人

      甘肅省會寧縣位于甘肅省中部,因紅軍長征會師于此而聞名。夜幕降臨后的會寧,寧靜...

    • 位于林芝地區(qū)西南部的朗縣

      朗縣,隸屬西藏自治區(qū)林芝地區(qū),位于朗縣位于林芝地區(qū)西南部,地域面積約4106平方公...

    • 神秘古城疏勒:古絲路軍事要塞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絲綢之路傳遞著人類文明,也形成了無數(shù)的文化遺址和歷史古跡。...

    • 甘南賦

      地處中國西北之一角,身居九曲黃河之一彎;古通絲綢之路,開辟唐蕃古道;據(jù)守中原...

    • 雅江縣風(fēng)光

      至2011年底,雅江縣轄區(qū)面積7681.5平方公里,轄4個片區(qū)、1個鎮(zhèn)、16個鄉(xiāng)、113個行政村、...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hù)隱私權(quán)??|? 免責(zé)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