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正笑談拒賄
趙普
中國封建社會,敢于堅持自己意見的直臣本就不多,像包拯、魏征那樣不惜因為據(jù)理力爭而觸怒龍顏者更是鳳毛麟角。然而,盡管如此,他們在據(jù)理力爭的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氣度和膽識,還是令人敬佩的。在此不妨列舉一二。
呂蒙正,是北宋太宗、真宗時的宰相。他知人善任,舉薦了不少賢良。有一次,宋太宗欲派人出使朔方,命中書省推薦人選。呂蒙正推薦了一人,可不知因為什么太宗沒有同意。幾天后,太宗又三次問起薦人之事,而呂蒙正每次回復(fù)還是推薦同一個人。太宗生氣地說:“你為什么這么固執(zhí)呢?”他回答道:“不是臣固執(zhí),而是陛下沒有了解情況。此人能勝任使者之職,其余的人都不及他,臣不敢諂媚以隨附陛下心意,免得誤了國事。”在呂蒙正說這番話的時候,一旁的百官被他的大膽敢言嚇得連大氣都不敢出。退朝后,太宗將事情的來龍去脈細心思量一番后,不禁贊嘆道:“蒙正的氣量,朕不如也。”當下任命呂蒙正舉薦的人為使者。
比呂蒙正稍早些時候,曾做過北宋宰相的趙普,也是一個敢于據(jù)理力爭的角色。一次,他鄭重地舉薦某人任某官,可宋太宗不同意。第二天,他再次奏請某人為官,氣得太宗將奏章撕碎,扔在他面前。他不動聲色地將撕碎的奏章一片一片地撿起來拿回去,補貼好了之后又呈給了太宗。已經(jīng)冷靜下來的太宗終于醒悟,任用了趙普舉薦的那個人。又有一次,有位官員按律該晉升,太宗則因?qū)Υ巳说挠∠蟛患讯粶省Zw普還是一再奏請,太宗生氣地對趙普說:“朕就是不讓他升遷,看你有什么辦法!”趙普則毫不相讓:“刑賞是頒布于天下的,陛下豈能以喜怒而隨心所欲呢!”這一下,把太宗頂?shù)酶纱嗥鹕砘貙m去了。事情弄到這種地步,該知趣了吧,可趙普卻偏不。他緊緊地跟在太宗的后頭,到了宮門口還站在那里久久不肯離去。太宗是因為被他纏得無可奈何,還是被他那義無反顧的勁頭所打動,不得而知,反正最后還是同意了趙普的意見。
像趙普、呂蒙正這樣的據(jù)理力爭,既不看火候,也不看皇上的臉色,讓皇上下不來臺的情況,魏征遇到的或許更多。對魏征的不依不饒、力陳己見、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唐太宗李世民也時有不悅——有文武百官在,有時還有外國使節(jié)在,你這么不分尊卑地與我爭論不休,也太不給我這皇上面子了!所以,在私下里,李世民曾經(jīng)對魏征說過這樣的話:“當時且應(yīng),更別陳論,豈不得耶?”意思是說,你有不同意見沒關(guān)系,先答應(yīng)下來,然后找個合適的機會再陳述,豈不更好?而魏征的回答則是:“昔舜誡群臣‘爾無面從,退而有言’。如果臣當面許了陛下,然后再進諫,就是‘退而有言’了,這能說是對陛下忠心嗎?”李世民對魏征的爽直十分欣賞,說:“朕拔卿于仇虞之中,任公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公獨不見金之在礦也,何足貴哉,良冶鍛而為器,便為人寶,朕方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匠。”從這番話中,可見李世民還是比較有心胸的。
應(yīng)該說,同上司乃至皇上據(jù)理力爭,不是誰都能做到的。這其中,除了本人的膽識和氣量之外,最為關(guān)鍵的是需要有肯于接納意見的上司。缺少這一條,再有膽量、再有道理的“據(jù)理”都不會“爭”出什么好結(jié)果來。就像比干之勸諫紂王、關(guān)龍逢勸諫昏君桀那樣,還沒說幾句,就被殺頭了。相形之下,趙普、呂蒙正、魏征是幸運的,他們遇上了容人之君,使他們的據(jù)理力爭能有個好的結(jié)局——盡管據(jù)理力爭的過程不會那么順暢。
(責任編輯: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