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把式”講述消逝50多年的蘭州牛皮筏子(2)

時間:2011-12-27 22:44來源:蘭州日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牛皮筏子:制作十分復(fù)雜需要七道工序

  牛皮筏子能否在黃河中航行,牛皮胎至關(guān)重要,據(jù)胡奎老人介紹,選牛皮就是最關(guān)鍵的第一道工序。老人說,他上次做牛皮筏子,第一次選牛就買了16頭,經(jīng)過宰殺、剝皮,最后能用的牛皮只有5張。老人告訴記者,那些被鞭子抽過的、種過疫苗的,以及被蚊蟲叮咬過的牛都不能作為備選對象。牛選好后,第二道工序就是宰牛。按照民族習(xí)慣,宰牛的人必須是天天做禮拜的回族人,宰殺牛時下刀的部位也非常講究。第三道工序就是要剝皮,這個過程也非常復(fù)雜,要用石頭一點一點往下剝。牛皮被完整地剝下來后,就要準(zhǔn)備煺毛,為了迅速地將毛煺下來,在煺毛之前要將整張牛皮捂起來發(fā)酵,夏季需要1天左右,冬季需要5天時間。一旦發(fā)酵成功就立刻煺毛,否則牛毛腐朽后,污染牛皮導(dǎo)致其報廢。第四道工序就是去毛。毛必須要煺下來,否則做成的皮胎容易漏氣。

  老人還現(xiàn)場演示了煺毛工序的具體過程。老人首先找來一塊長4米的木板,毛向外將牛皮套在木版上,在表面灑上干沙,然后用精選出來的石塊,一點一點將毛煺下來。煺毛結(jié)束后還需要將牛皮囊內(nèi)多余的肉切干凈。

  老人告訴記者,整張牛皮做好后,要把幾個口都扎起來,為此,要在旁邊鑿出幾個用于捆綁的小孔,第五道工序就是鑿孔。第六道工序就是給牛皮上鹽、油,所用的鹽都是工業(yè)鹽,油是胡麻油。在曬三周后,開始第七道工序,給牛皮胎整形,盡量讓牛皮胎漂亮一點。隨后,要繼續(xù)給牛皮上鹽、油。幾周后,為了不讓牛皮粘在一起,要進行晾口,同時繼續(xù)抹鹽、油。除了筏子必須有的牛皮氣囊外,還得準(zhǔn)備包括槳、包頭、槳樁等必要的裝備。因為柳木的柔韌度較高、不易斷,包頭和槳都采用柳木。

  胡奎老人:想駕著“牛皮軍艦”漂流黃河

  眼下,老人正在制作一個牛皮筏子。此前,他在年初時曾經(jīng)做出來一個。老人表示,這次制作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將選擇用公牛皮制作。據(jù)老人介紹,他以前所制作的以及曾經(jīng)見過的牛皮筏子都是用母牛皮制成皮胎的,用母牛皮做筏子從工藝上比較好處理。而這次,他選用了更具挑戰(zhàn)性的公牛來做皮胎。此外,這次制作的牛皮筏子不再是由皮胎和筏子構(gòu)成的簡單皮筏,而是要將其打造成一種有頂棚、欄桿等裝飾的“牛皮軍艦”。這將是對傳統(tǒng)牛皮筏子制作的一次突破。

  回憶今年所做的第一個牛皮筏子初次下水時的情景,胡奎老人說,那時的心情一生都難以忘記。因為這是由他自已獨立制作的第一個牛皮筏子,以前他只是給父親打下手。另外,這也是50多年后牛皮筏子第一次下河。

  老人還說起了今年他第一次做牛皮筏子的經(jīng)歷。

  3月16日,老人到臨夏、廣河、平?jīng)鍪召徲糜谥圃炫Fしぷ拥呐Fぬ?,但無法找到合適的皮胎。4月7日,胡奎老人在平?jīng)龇执钨徺I了16頭荷蘭奶牛,選用荷蘭奶牛從古到今他還是獨一份。解放前中國沒有這種品種,解放后又沒人做這東西了。6月20日,經(jīng)過細(xì)心地制作,5張牛皮胎制成。8月,筏子最終制成。8月12日,在消失了55年之后,牛皮筏子再次出現(xiàn)在黃河里,并試水成功。

  胡奎老人說,他想把筏子天天栓在河邊,讓外地人看看蘭州的“牛皮軍艦”,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坐著自己的筏子暢游黃河。胡奎老人對記者說:“今年我做了一個5張牛皮的筏子,明年我還想制作16張、9張、7張、5張、4張牛皮的筏子各一個,從青海的海石灣到寧夏的老龍灣試漂一次,把甘肅段的黃河流域游一下。等漂流成功了,還要漂流整個黃河。”

  牛皮筏子:曾串起西部水上“絲綢之路”

  據(jù)胡奎老人介紹,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牛皮筏子被國民黨的部隊用來運輸?shù)静莺蜆屩?。由此,牛皮筏子為抗?zhàn)立下了汗馬功勞。

  老人說,55年前,也就是1950年前,“牛皮筏子”是從青海到包頭的水上“長途車”,主要用于貨物運輸。而值得一提的是,在“皮筏子大軍”中,只有蘭州人使用牛皮筏子,青海等其他地方的“筏子客”用的都是羊皮筏子。

  回憶當(dāng)年的情景,老人說,黃河水面上漂滿了牛皮筏子,說壯觀一點都不為過。老人介紹說,當(dāng)時最大的牛皮筏子可裝載貨物36噸,那是4個由16張牛皮制作的筏子合成的一個“超級牛皮筏子”,筏子里面還可用來裝載皮毛、食鹽、材等貨物。由于皮筏只能順流而下,不能逆流而上,因此有“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的說法。當(dāng)時在包頭有專門的筏子碼頭,卸完貨后,“筏子客”們就將牛皮筏子上的木頭架子拆下來就地賣掉,然后由駱駝拉著牛皮囊返回。老人說,在那個年代,牛皮筏子充當(dāng)著連接西部商路水上交通的作用,串起了一條西部水上“絲綢之路”。蘭州解放后,維修中山鐵橋時,牛皮筏子穿梭于黃河兩岸充當(dāng)浮橋,運送建筑材料,為蘭州的建設(shè)做出了巨大貢獻(xiàn)。但從1950年后,牛皮筏子就從黃河上消聲匿跡了。 (責(zé)任編輯:鑫報)

>相關(guān)新聞
  • “可愛的中國”之苗族:小小竹編編織脫貧致富夢
  • “可愛的中國”之柯爾克孜族:這里的人們和獵鷹有個約定
  • 甘肅山丹軍馬場現(xiàn)“萬馬奔騰”壯觀場景
  • 走進三江源丨“飛閱”三江源:壯美通天河
  • 甘肅敦煌秋游“人氣爆棚”
  • “天空之鏡”--茶卡鹽湖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zé)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