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各地元宵節(jié)的別樣風俗

時間:2011-12-27 21:40來源:蘭州晚報 作者:瞿學忠 王卓 點擊: 載入中...

 

臨潭萬人拔河(資料圖)

 

蘭州花燈

 

平涼舞龍(資料圖)

 

酒泉傳統(tǒng)社火——地蹦子

  宋人周必大曾寫過一首《元宵煮浮圓子》詩:今夕是何夕,團圓事事同。湯官巡舊味,灶婢詫新功。星燦烏云里,珠浮濁水中。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

  詩中說明了吃元宵象征團圓之意。

  民間傳說中把元宵稱為“湯圓”,是因它飄在碗里,像是一輪明月掛在天際。天上月圓,碗里湯圓,家人團圓,正如臺灣民歌《賣湯圓》中唱的:“一碗湯圓滿又滿,吃了湯圓好團圓。”以象征團圓吉利之意。因湯圓最初只在元宵節(jié)上市供應,久而久之,便直接呼它為元宵了。

  猜燈謎

  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fā)展而來的,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它是一種富有譏諫、規(guī)戒、詼諧、笑謔的文藝游戲。謎語懸之于燈,供人猜射,開始于南宋。

  “猜燈謎”是各地元宵節(jié)中最主要的一項活動。據(jù)蘭州市文化局研究人員介紹,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jié)后增的一項活動。

  據(jù)《武林舊事·燈品》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元宵佳節(jié),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姓雜陳,詩謎書于燈,映于燭,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如今每逢元宵節(jié),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xiàn)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隨著時代發(fā)展,各地燈市已經和年俗結合在一起,成為民俗活動中最熱鬧的一個節(jié)日了。北方的人們除游燈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廁神、過橋摸釘走百病等習俗,在我國西部的一些地方,每年的正月十五除了舉辦各樣燈會外,還增加了有擊太平鼓、秧歌、高蹺、舞龍、舞獅等傳統(tǒng)社火內容。

  吃元宵

  民間素有“宋時湯圓隋時燈”的說法?!渡显裰υ~》謂之“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江水淘。見說誰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有研究者認為,傳統(tǒng)社會的元宵節(jié)是城鄉(xiāng)重視的民俗大節(jié),在城市元宵喧鬧尤為熱烈,它體現(xiàn)了中國民眾特有的狂歡精神。傳統(tǒng)元宵所承載的節(jié)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們逐漸失去了共同的精神興趣,復雜的節(jié)俗已經簡化為“吃元宵”的食俗。

  元宵節(jié)起源于漢朝,民間流傳著因周勃、陳平去除了呂室的勢力,而日子剛好為正月十五,漢文帝為紀念此日,往后每年到民間與民同樂,并且把此日稱為元宵節(jié),至漢武帝時、司馬遷在太初歷中把元宵節(jié)列為民間節(jié)日之一。北方的元宵宋時稱為牢丸、浮圓,南方則稱湯圓、圓圓、團子。

  據(jù)有關史料記載,“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jié)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蓽?、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元宵節(jié)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這種食品最早出現(xiàn)在宋代,詩人姜白石在一首《詠元宵》的詩中寫道:“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

  舟曲民俗

  元宵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歡度此節(jié),各地民俗大同小異,而甘南舟曲縣卻別具一格。 (責任編輯:鑫報)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