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小百科

時間:2015-06-06 08:01來源:大西北網(wǎng)-科技鑫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古代孩子

 

古代孩子各個年齡名稱不同

 

中國古代年歲的別稱


  總角:指童年。語出《詩經(jīng)》,如《詩·衛(wèi)風(fēng)·氓》“總角之宴”,又《齊風(fēng)·甫田》“總角兮”.以后稱童年為“總角”.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垂髫:指童年。古時童子未冠,頭發(fā)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發(fā)。”束發(fā):指青少年。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yīng)該學(xué)會各種技藝?!洞蟠鞫Y記·保傅》:“束發(fā)而就大學(xué),學(xué)大藝焉,履大節(jié)焉。”及笄:指女子15歲。語出《禮記·內(nèi)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jié)發(fā)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語出《后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于國”.以后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弱冠:指男子20歲。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jīng)成年。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而立:指30歲。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后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读凝S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xiāng),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不惑:指40歲。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應(yīng)璩《答韓文憲書》:“足下之年,甫在不惑。”艾:指50歲。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發(fā)蒼白如艾。《民國通俗演義》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么不滿意的事?”花甲:指60歲。以天干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環(huán)落落如弄珠'.”古?。褐?0歲。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亦作“古希”.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后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xí)于邊事,垂發(fā)服戎,功成皓首。”黃發(fā):指長壽老人。語出《詩經(jīng)》,如《詩·魯頌·宮》“黃發(fā)臺背”.老人頭發(fā)由白轉(zhuǎn)黃。曹植《贈白馬王彪》:“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fā)期。”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鮐背:指長壽老人。語出《詩經(jīng)》,如《詩·大雅·行葦》“黃臺背”,“臺”與,“鮐”通用?!稜栄?middot;釋詁》:“鮐背,壽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期頤:指百歲。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謂百歲老人應(yīng)由后代贍養(yǎng)。蘇拭《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閑卜筑,流年自可數(shù)期頤。”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xiāng)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中國姓氏起源


  中國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約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時是母系社會,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組成,就說明最早的姓,是跟母親的姓。夏、商、周的時候,人們有姓也有氏。“姓”是從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屬的部族名稱而來。“氏”是從君主所封的地,所賜的爵位,所任的官職,或者死后按照功績,追加的稱號而來所以貴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沒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卻不可以通婚。因為中國人很早就發(fā)現(xiàn)這條遺傳規(guī)律:近親通婚對后代不利。


  唐太宗的時候-公元627年,有個吏部尚書高士廉,把民間的姓記錄寫成一本書,頒布天下,作為當(dāng)時推舉賢能做官,或搓合婚姻的依據(jù)。


  中國舊時流行的是北宋(公元960年)的時候?qū)懙?,里面一共收集了單?08個,復(fù)姓30個,一共438個。發(fā)展到后來,據(jù)說有4000到6000個,但是實際應(yīng)用的,只有1000個左右。世界各國都有“三大姓”的說法,英國是:Smythe,Jones,Williams;美國是:Smith,Johnson,Carson;法國是:Martin,Bernard,Dupont;德國是:Schultz,Mueller,Shmidt;蘇聯(lián)是:Ivanov,Vasiliev,Deternov;中國呢,有張王李趙,四個大姓,歷史悠久,分布廣泛,而且都是皇帝賜姓。根據(jù)最新的統(tǒng)計,單是姓張的,就有一億人,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姓了吧。


  1977年史學(xué)家李棟明,發(fā)表過一篇有關(guān)姓的論文,文中指出:華人最大的十個姓是:張,王,李,趙,陳,楊,吳,劉,黃,周。這十個姓占華人人口40%,約四億人。


  第二大的十個姓是:徐,朱,林,孫,馬,高,胡,鄭,郭,蕭。占華人人口10%以上。


  第三大的十個姓是:謝,何,許,宋,沈,羅,韓,鄧,梁,葉。占華人人口10%.


  接下來的十五個大姓是:方,崔,程,潘,曹,馮,汪,蔡,袁,盧,唐,錢,杜,彭,陸,加起來也占總?cè)丝诘?0%.


  換句話說,在中國十億人口中,有七億人口姓了45個大姓。另外的三億多人的姓,都是比較少見的,像毛,江,白,文,關(guān),廖,苗,池等等。

 

中國古代地理常識


  【中國】現(xiàn)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但在古代文獻中它是一個多義性的詞組。從春秋戰(zhàn)國至宋元明清,多用來泛指中原地區(qū)。如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蒞中國而撫四夷也。”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驅(qū)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


  【中華】上古時期華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黃河流域一帶,故稱“中華”,后常用來泛指中原地區(qū)。如《三國志》:“其地東接中華,西通西域。”今已成為中國的別稱。


  【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時期劃分的九個行政區(qū)域,州名分別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后成為中國的別稱。陸游詩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過秦論》“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縣】古人把中國稱作“赤縣神州”.*詞《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長夜難明赤縣天。”辛棄疾詞《南鄉(xiāng)子》:“何處望神州,滿眼風(fēng)光北固樓。”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或整個黃河流域。如《出師表》:“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陸游《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指整個黃河流域。


  【海內(nèi)】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海,故稱國境之內(nèi)為海內(nèi)。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海內(nèi)大亂,將軍起兵江東。”


  【四海】參見“海內(nèi)”條。指天下、全國。如賈誼《過秦論》“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戰(zhàn)》:“遂破荊州,威震四海。”《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五人墓碑記》:“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過秦論》“曠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為家,骰函為宮”.李白《古風(fēng)》詩:“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八荒】四面八方遙遠的地方,猶稱“天下”.《過秦論》:“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縱有千古,橫有八荒。”


  【江河】古代許多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如《鴻門宴》:“將軍戰(zhàn)河南,臣戰(zhàn)河北。”《過秦論》:“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殽之戰(zhàn)》:“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再如《祭妹文》“先塋在杭,江廣河深”,此處“江”即指長江,“河”則指運河。


  【西河】又稱河西,黃河以西的地區(qū)。如《廉頗藺相如列傳》:“會于西河外澠池。”《過秦論》:“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東】因長江在安徽境內(nèi)向東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為標準確定東西和左右。所指區(qū)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帶,也可指安徽蕪湖以下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qū),即今蘇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區(qū)稱作江東?!妒酚?middot;項羽本紀》:“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李清照詩云:“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赤壁之戰(zhàn)》:“兼仗父兄之烈,割據(jù)江東。”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陰?!队薰粕健罚?ldquo;指通豫南,達于漢陰。”“漢陰”指漢水南面?!兜翘┥接洝罚?ldquo;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游褒禪山記》:“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古城別稱】如南京又稱建康、金陵、江寧、白下?!读赐鳌罚?ldquo;嘗奉命至金陵。”《病梅館記》:“江寧之龍蟠……皆產(chǎn)梅。”《梅花嶺記》:“吳中孫公兆奎以起兵不克,執(zhí)至白下。”又如揚州稱廣陵、維揚,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姜夔《揚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再如杭州稱臨安、武林,蘇州稱姑蘇,福州稱三山,成都稱錦官城。《柳敬亭傳》:“余讀《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楓橋夜泊》:“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春夜喜雨》:“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后序》:“自海道至永嘉來三山,為一卷。”


  鑫報綜合

(責(zé)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zé)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