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跡中為何錯字連篇

時間:2014-11-06 08:30來源:大西北網(wǎng)-科技鑫報 作者:李玲玲 點擊: 載入中...

文物古跡

 

文物古跡(資料圖)

 

    逛北京、游南京,深深地被兩大古都豐富厚重的文化和歷史所震撼。然而不無遺憾的是,一些著名文物景點上不時出現(xiàn)的“別字”,卻實在是有愧于“文化”二字,給這原本應(yīng)是“長知識”的游覽添了不少的“堵”.比如,在北京孔廟大門前一塊介紹孔廟的牌子上,將進士題名碑錯寫成了“提名碑”;在孔廟大成門內(nèi)乾隆石鼓的譯文中,將“鑾鈴”錯寫成了“鑾玲”;在東西配殿《大哉孔子展覽》中,將“一縱十橫,百立千僵,千十相望”里的“僵”錯寫成了“疆”;在大成門西側(cè)的《中國古代官德文化展》中,唐代名臣陸贄被錯寫成“陸執(zhí)”……在古都南京,諸如此類的錯字同樣屢見不鮮。在著名古剎雞鳴寺內(nèi)的“藥師佛塔簡介”中,竟然把梁武帝蕭衍的大名寫成了“蕭洐”;在明故宮遺址介紹方孝孺“血跡石”的文字中,把“滅十族”寫成了“滅九族”……


 

北京孔廟:題名碑怎么變成了“提名碑”

 


    “題名”和“提名”雖然同音,但在意義和用法上完全不同。“題名”原來的意思是古人為紀念科場及第、旅游行程等,在石碑或壁柱上題記姓名,后來泛指為留紀念所題記的姓名。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對“題名”一詞的解釋可謂簡單明了:“為留紀念或表示表揚所題記的姓名”;對“提名”的解釋則是“在評選或選舉前提出有當選可能的人或事物名稱”.此外,“題名”和“提名”在用法上也各不相同。“題名”是采用書寫或鐫刻的方式使名字保留在有紀念意義的碑石或張貼出來公布于眾;“提名”則是指在評選或選舉之前或當場提出評選或選舉的對象。顯然,北京孔廟的進士題名碑應(yīng)是“題名”之意??讖R作為元明清三代皇帝祭奠孔子的場所,本應(yīng)是最有文化的地方,堂堂孔廟的介紹中將“題名碑”錯寫成“提名碑”,讓被譽為“至圣先師”的孔圣人情何以堪?難道在碑上留名的5萬多進士,還先要提名自己做候選人嗎?


    據(jù)考,進士題名早在唐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長安新及第的進士,為表達春風(fēng)得意之情,都要到大雁塔的塔磚上題寫自己的名字,即所謂“紫毫粉壁題仙籍。”唐代詩人白居易就曾賦詩稱自己“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后世遂將“雁塔題名”作為進士及第、躍過龍門的代稱。但具體到第一個以進士身份在雁塔上留下印記的是何許人?歷史上一直眾說紛紜,史籍上記載最多的是張莒和韋肇。北宋張禮《游城南記》引《嘉話錄》云:“張莒及進士第,閑行慈恩寺,因書同年姓名于塔壁,后以為故事。”北宋錢易所撰《南部新書》又云:“韋肇初及第,偶于慈恩寺塔下題名,后進慕效之,遂成故事。”于是,有人又進一步探尋出張莒登第于唐代宗大歷九年即公元774年,韋肇的登科年代在公元758年至768年之間,張莒登科的年代應(yīng)在韋肇之后。明朝郎瑛在《七修類稿》卷二十《辯證類》“雁塔題名”條云:“至于題名之說,一云韋肇及第,偶爾題名寺塔,遂為故事;一云張莒本寺中閑游,戲題同年之名于塔。然人雖不同,其義其時一也。”


    北京孔廟院內(nèi)現(xiàn)在共有進士題名碑198通,記載了元、明、清三代51624名進士的姓名、籍貫、名次。其中,元代3通,明代77通,清代118通,最早的題名碑是元代皇慶二年(1313年)開科取士后建立的。元代開科16次,明代曾把元代的題名磨掉刻上本朝進士姓名,目前僅存的三通元代題名碑是康熙年間國子監(jiān)祭酒(校長)吳苑在啟圣祠(后改為崇圣祠)院中掘出的。如今,在孔廟的題名碑上,仍能找到很多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如明朝保衛(wèi)北京城的將領(lǐng)于謙、明末大將軍袁崇煥、清代洋務(wù)派代表人物李鴻章、虎門銷煙的林則徐……在民間流傳很廣的傳奇人物如劉墉、紀曉嵐等,也都碑上有名。


    今年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65周年,為紀念這位古代杰出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全國多地舉行了各種各樣的紀念活動,北京孔廟的《大哉孔子展覽》自然吸引了很多中外游客。但縱觀展覽的文字介紹,丟字落字別字幾乎隨處可見。比如“元封謚孔子碑”中的“謚”字少了半拉;“君臣揖讓”少了“揖”字;在介紹古代籌算方法的文字中,將“一縱十橫,百立千僵,千十相望”里的“僵”錯寫成“疆”……此外,還有在大成門西側(cè)的《中國古代官德文化展》中,唐代名臣陸贄被錯寫成“陸執(zhí)”;在孔廟大成門內(nèi)乾隆石鼓的譯文中,將“鑾鈴”錯寫成了“鑾玲”……


 

南京古雞鳴寺:梁武帝蕭衍怎么改成了“蕭洐”

 


    古人常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也就是說,任何情況下都不能隱瞞自己的真實姓名,即使“株連九族”時,也不能因為怕“連坐”而改姓以求免去一死??梢?,名字在古人的心中是何等的分量?古代雖然也有更名改姓的情況,但大多都是不得已而改的,如因避西楚霸王項籍的名諱,姓籍的改為姓席;因避漢明帝劉莊的名諱,姓莊的改為姓嚴;因避晉景帝司馬師的名諱,姓師的改為姓帥;為避五代十國時期后晉開國皇帝石敬瑭的名諱,姓敬的改姓“茍”……然而,“駕崩”了1000多年的梁武帝蕭衍怎么也不會想到,有人竟然改他這位皇帝的名。


    蕭衍是南北朝時期南梁的開國皇帝,在位時間長達48年,且頗有建樹,晚年由于“侯景之亂”致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臺城,享年86歲,謚為武帝。梁武帝蕭衍與清代89歲駕崩的乾隆皇帝一樣,是中國古代少有的幾位高壽皇帝之一。


    后人為何把梁武帝與南京雞鳴寺掛上鉤?這是緣于蕭衍在位時曾多次到該寺“舍身”.雞鳴寺在南北朝時期叫同泰寺,位于南京市玄武區(qū)雞籠山東麓,梁武帝蕭衍崇尚佛法,于普通八年(公元527年)命人修建,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改叫雞鳴寺。梁武帝篤信佛教,經(jīng)常親自到寺中設(shè)會講經(jīng),甚至四次“舍身”入同泰寺,作為一名“虔誠”的佛教信徒,脫掉皇冠龍袍,穿上僧衣,與寺中僧侶同吃同住同修行。但皇帝躲到寺中不理朝政,卻苦了朝中的大臣,大臣們不得不前后四次將皇帝從同泰寺里“贖”出。由于皇帝“舍身”于同泰寺,這里遂有了“南朝第一寺”之稱,成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方的佛教中心。寺內(nèi)供奉著明代銅鑄藥師佛像的藥師佛塔是1988年應(yīng)佛教界知名人士倡議興建的,塔高44.8米,七層八面,斗拱重檐,內(nèi)梯外廊。登塔遠眺,棲霞、鐘山依稀可望,明城墻、玄武湖盡收眼底。


    將梁武帝蕭衍的大名改成蕭洐的石碑位于雞鳴寺院內(nèi),在藥師佛塔前的這塊石碑上云:“西元527年(梁大通元年)武帝蕭洐建同泰寺并九層寶塔,崇麗一時……”若梁武帝地下有知,不知對此做何感想?


 

南京明故宮:方孝孺被滅了“十族”而非“九族”

 


    如今提到“故宮”二字,人們大多都會立刻想到北京的紫禁城,其實南京明故宮比北京的故宮規(guī)模更大、建筑更加巍峨。目前權(quán)威部門公布的北京故宮占地面積是72萬平方米,而據(jù)有關(guān)資料記載,南京明故宮的占地面積為100萬平方米,如今遺址上殘留的宮殿柱礎(chǔ)就有一米多高。


    南京故宮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曾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的孫子建文帝朱允炆和明成祖朱棣三代皇帝的皇宮,后來的北京紫禁城就是以其為藍本興建的。1421年,永樂皇帝朱棣遷都北京,明故宮日漸衰敗。1644年,李自成率農(nóng)民軍攻入北京,崇禎皇帝的堂兄、福王朱由菘逃到南京,在此建立南明政權(quán)。其時由于大殿多已坍塌,朱由菘只好在武英殿稱帝。太平天國時期,清軍與太平軍曾在這里發(fā)生激戰(zhàn),明故宮被徹底燒毀,只剩下殘垣斷壁。民國時期,由于開通中山東路,明故宮被分成了現(xiàn)在的明故宮遺址公園和午朝門遺址公園兩個部分,方孝孺“血跡石”如今就散落在明故宮午朝門遺址公園內(nèi)一大片殘留的宮殿磚石堆中。


    作為歷經(jīng)了半個世紀的皇宮,南京明故宮見證了明朝初年的血雨腥風(fēng),方孝孺“血跡石”正是其中之一。“血跡石”上的文字稱:“燕王朱棣以靖難為名,于公元1402年攻入京城(今南京),迫他草詔。孝孺拒不從命,遂被殺,滅九族。”然而據(jù)史籍記載,對建文帝忠貞不貳的方孝孺是被滅了“十族”.當年,朱棣見方孝孺拒不寫詔,還且哭且罵,于是厲聲問他:“即死,獨不顧九族乎?”方孝孺答道:“便十族奈我何?”最后,方孝孺的父四族、母三族、妻二族這九族的親人和第十族--他的學(xué)生總計873人全部被凌遲處死。方孝孺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誅十族”的人。據(jù)《北京晚報》

(責(zé)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zé)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