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與曹禺討論《日出》

時間:2014-07-23 08:30來源:人民政協(xié)報 作者:朱洪 點擊: 載入中...

日出劇照

 

《日出》劇照

 

  1936年5月,在巴金等人的鼓勵和催促下,曹禺開始創(chuàng)作《日出》,6月至9月開始在《文季月刊》第1-4期上連載。


  《日出》發(fā)表后,由蕭乾主持,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邀請了當時文壇上各種派別的幾乎所有大家進行了兩次集體討論,盛況空前。


  據說,為一個劇本,整個評論界如此迅速、如此興師動眾,在中國話劇史乃至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還是第一次。這也一直是研究曹禺的重要史料。


 

 

建議刪去第三幕

 


  1936年12月27日,由蕭乾主持,天津《大公報·文藝》第273期開始,發(fā)表《日出》的集體評論,撰稿者有謝迪克(美)、朱光潛、茅盾、巴金、沈從文、李廣田、李影心、楊剛、陳藍、王朔等。


  1937年1月1日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繼續(xù)刊登對《日出》的集體評論。茅盾、孟實(朱光潛)、圣陶、沈從文、巴金、靳以、黎烈文、荒煤、李蕤等都給予積極評價。


  朱光潛只讀了《日出》的本子,沒有看到它上演。他想,如果它演起來,一定比讀起來更生動。因為經得起演的戲,不一定經得起讀;經得起讀的戲,也不一定經得起演。曹禺對于空氣的渲染、劇境的制造,人物性格的描繪以及對話的分寸,都很拿手,這些都是上演成功的要素,假如演員理想,《日出》一定是一個痛快淋漓的作品。


  然而,《日出》有一點欠缺,如探討劇情與性格的起伏發(fā)展,以及作者對于人生的深一層的觀照等種種問題,似乎作者還欠老練成熟。


  從布局看,《日出》有三條線索:一是主角陳白露拋棄方達生后,因負債而自殺;二是鄉(xiāng)下姑娘“小東西”因反抗賣身于土豪金八而求庇于陳白露,被地痞黑三賣到青樓而自殺;三是陳白露所依靠的銀行經理潘月亭因買債券失敗而打算自殺。


  這三個線索中,“小東西”的故事和主線沒有必然關聯(lián),可以獨立成戲,有節(jié)外枝葉的感覺。如果刪去第一幕后部以及第三幕,全劇布局更緊湊。據《朱光潛全集》第8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年),他寫道:“第三幕毛病很多,它的四方八面的烘染比較宜于電影而不易表演于劇臺……《日出》所用的全是橫斷面的描寫法,一切都在同時間之內擺在眼前,各部分都很生動痛快,而全局卻不免平直板滯。”


 

 

集體討論盛況空前

 


  讀《日出》時,朱光潛想到劇本創(chuàng)作的一個問題,就是作者對于人生世相應該持什么樣的態(tài)度。一個劇作家,應很冷靜、很酷毒地把人生世相的本來面目揭給人看呢,還是送一點“打鼓罵曹”式的義氣?


  這兩次集體討論《日出》盛況空前。據說,為一個劇本,整個評論界如此迅速、如此興師動眾,在中國話劇史乃至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還是第一次。


  蕭乾為什么發(fā)起這場討論呢?據田本相著《曹禺傳》(東方出版社,2009年)記載,蕭乾說:“關于《日出》的討論,這個劇本問世后,我想通過它把評論搞得‘立體化’一些。我長時期感到一部作品--尤其一部重要作品,由專業(yè)書評家來評論是必要的,由作者自剖一下也有助于深入了解,但應不應該也讓讀者發(fā)表一下意見?要不要請文藝界同行來議論它一下?我用三個整版做了一次試驗。頭兩次是‘集體批評',也即是請文藝界新老作家對它各抒己見,最后一期是作者的自我剖析。當時除了為加深讀者對劇本的理解之外,我還有一個意圖,想用這種方式提倡一下’超捧場、超攻訐‘,’不阿諛,不中傷‘,心平氣和,與人為善的批評。討論是熱烈的,評者與作者的態(tài)度是誠懇的。”


  謝迪克也認為,《日出》的“主要缺憾是結構的欠統(tǒng)一。第三幕本身是一段極美妙的寫實,作者可以不必擔心觀眾會視為浮蕩。但這幕僅僅是一個插曲,一個穿插,如果刪掉,對全劇毫無損傷。即便將這幕刪去,讀者也還不容易找到一個清楚的結構”.


 

 

曹禺的“冤枉”

 


  1937年2月28日,曹禺在《大公報·文藝副刊》發(fā)表《我怎樣寫〈日出〉》,對于朱光潛等人的意見,作出了回應。


  曹禺覺得按自己的寫法,《日出》的第三幕是應該保留的。刪去了第三幕,全戲就變成了一個獨幕戲。曹禺覺得,朱光潛的話加在自己身上,有點冤枉。


  在《日出·跋》(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中,曹禺寫道:“第四幕的時間間隔更是必需的,多少事情,如潘月亭公債交易的起落,李石清擢為襄理,小東西久尋不見,胡四混成電影明星,方達生逐漸地轉變--以及黃省三毒殺全家,自殺遇救后的瘋狂---處處都必需經過適當的時間才顯出這些片段故事的開展。這三幕清清楚楚地劃成三個時間的段落,我不知道怎樣’割去第三幕‘后,’全劇就要變成一篇獨幕?。?lsquo;”


  在創(chuàng)作方法上,曹禺也不同意朱光潛的批評。他寫道:“孟實先生自己是喜歡第一種,而討厭戲里打鼓罵曹式的義氣。本來,老老實實寫人生最困難,最味永,而把自己放在里面,歪曲事實,故意叫觀眾喝彩,使他們嘗到’義憤發(fā)泄后的甜蜜‘較容易,但也很無聊。舞臺上有多少皮相的手法,幾種濫用的情緒,如果用得巧,單看這些濫調也可以達到一個膚淺的成功。孟實先生舉出幾個例子,證明《日出》就用了若干’打鼓罵曹‘式的義氣來博得一些普通的觀眾的喝彩。他給我指了一條自新之路,他要我以后采取第一種態(tài)度。這種誠摯的關心是非??筛械?。”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