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茵河戰(zhàn)役:德軍防線因缺燃料成空架子

時間:2014-02-23 08:24來源:科技鑫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萊茵河戰(zhàn)役

 

  萊茵河戰(zhàn)役是1945年2月8日-3月10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英美聯軍實施的進攻戰(zhàn)役,也是盟軍為進軍萊茵河而實施的總攻的一部分。萊茵河戰(zhàn)役的結局是,盟軍大大改善了自己的戰(zhàn)略戰(zhàn)役態(tài)勢。盟軍進至萊茵河并為爾后進攻和占領德國最重要的經濟區(qū)魯爾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萊茵河戰(zhàn)役背景

 


  盡管在阿登戰(zhàn)役中德軍已受到挫折,而且到1945年,德軍的意志已經開始動搖,后勤供給也嚴重不足,但希特勒卻看不到這些。像往常一樣,他認為每一次戰(zhàn)略退卻都是兵家常事,因而拒絕聽取任何勸告。從常識來講,希特勒應重點防御德國東部戰(zhàn)線,這也是他部下的迫切要求。眼看著東線德軍在潰退,他不下命令去增援,而是命令萊茵河兩岸的德軍一定要頑強抵抗,決不能步東線之后塵。


 

盟軍計劃

 


  鑒于德軍在西線持續(xù)抵抗而不退卻,艾森豪威爾開始計劃實施自諾曼底登陸以來的最后一個步驟。


  第一階段:艾森豪威爾命令盟軍的軍群必須首先摧毀萊茵河西岸的所有德軍陣地,然后緊接著是第二階段:渡過萊茵河并在東岸建立橋頭堡。第三階段:由同時發(fā)起的兩個戰(zhàn)役組成,首先由蒙哥馬利率領英第二十一軍群(包括美第九軍在內)沿杜伊斯堡以北繞過魯爾工業(yè)區(qū)的北部,攻占德國北部平原。這將是此次大規(guī)模進攻中的主流,在目前盟軍可利用的八十五個師中,需要三十五個師投入作戰(zhàn)。第二個進攻任務是由布萊德雷的美第十二軍群的二十五個師擔任,他們將沿著美因茨和法蘭克福地區(qū)的東南方到卡塞爾一線向魯爾區(qū)推進??偟哪繕耸菍︳敔枀^(qū)形成一個巨大的兩面合圍之勢,再發(fā)起猛攻,然后和蘇軍會合。西部盟軍剩余的二十五個師堅守萊茵河的卡爾斯魯區(qū)和巴斯爾南部以及波恩和賓根地區(qū)。原因是這一帶不適宜大規(guī)模渡河作戰(zhàn)。


  英軍對這個計劃頗為不滿,盡管蒙哥馬利的英軍以及加拿大軍得到了一個最大的表現機會,而且對蒙哥馬利頗有微詞的布萊德雷來說,還削弱了他的指揮權,因而也使布萊德雷失去了立功榮升的機會。英軍的將領們不相信艾森豪威爾有力量連續(xù)發(fā)動具有毀滅性打擊的萊茵河戰(zhàn)役。他們一致認為這次進攻最好只從北方進攻魯爾區(qū)(布魯克將軍曾在1944年底有過這樣的看法,也許當時他的意見比較合理。)但在1945年1月爭論變成定論的時候,戰(zhàn)爭的進展證明艾森豪威爾是正確的。此時的蘇軍也已經準備向奧得河挺進,希特勒相信他在阿登戰(zhàn)役中已取得了主動,西線可以緩口氣了,因而從德第六裝甲集團軍中抽出十個師調到匈牙利前線。目前各條防線的德軍都苦于燃料的嚴重短缺,這最終將埋葬德軍,使萊茵河防線變成了空架子。


 

陷入絕境的科爾馬

 


  當盟軍正在爭論的時候,美第十二和第二十一軍群幾乎還按兵不動,只是在清除阿登地區(qū)的殘敵,清點傷亡人數并準備下一個戰(zhàn)役。由法第一軍和美第七軍組成的第六軍群在南方很遠的地方正同準備重新進攻施特拉斯堡和阿爾薩斯平原的德軍激烈交戰(zhàn)。


  1945年1月25日成立的德維斯杜拉集團軍群(下轄德第二、第九集團軍)的總司令,黨衛(wèi)軍首領希姆萊發(fā)動了名為“北風”的行動,奪取了薩文關并把帕奇將軍的美第七軍分成了兩半。使美第七軍陷入了困境,被迫在1月拉長戰(zhàn)線以彌補由于巴頓北上阿登而造成的缺口。當德軍開始進攻時,美第七軍只能以七個師在90英里長的防線上來抵抗德軍八個師的進攻。盟軍總指揮部只好命令戰(zhàn)略退卻,放棄施特拉斯堡和阿爾薩斯平原,等待美第六軍群到來后以優(yōu)勢兵力展開攻擊。但法第一軍的朱安和塔西尼將軍卻不這樣想,他們認為在任何條件下不能把剛解放的法國領土拱手讓給德軍,并殷切希望戴高樂將軍能夠支持他們。


  在1月2日和3日晚上,塔西尼將軍調遣第三阿爾及利亞師來守衛(wèi)施特拉斯堡。6日,德第十九集團軍從萊茵河西岸穩(wěn)固的陣地科爾馬橋頭堡突然發(fā)起進攻,在艾爾斯坦·海茨地區(qū)向施特拉斯堡推進13英里。在施特拉斯保周圍的血腥戰(zhàn)斗持續(xù)了兩個星期。德軍一次次的猛攻都被粉碎。這證明了法軍是要死守該地而不退卻;希姆萊在距萊茵河稍遠地區(qū)已無力組織任何進攻。到1月26日,德軍終于認識到奪回施特拉斯堡是不可能的。這使得德第十九集團軍的司令魏茨將軍被撤職,成了上司的替罪羊。而忠心耿耿的希姆萊的災難性失敗,促使帝國元首不得不親自來指揮具有決定性的維斯杜拉集團軍群。


  施特拉斯堡戰(zhàn)役的稍后幾天,法軍傳達了塔西尼將軍1月15日發(fā)布的書面命令,號召全軍:“一個德軍都別放過……完好地解放科爾馬……緊緊扼住萊茵河沿岸德軍的補給線……”為了使法軍扼住科爾馬這塊孤地,盟軍最高指揮部給法軍增派了大量援兵:除了美第三師、美第二十八師和美第十二裝甲師,再加從施特垃斯堡南下的法第二裝甲師以及堅守在施特拉斯堡的第三阿爾及利亞師,不來參加科爾馬戰(zhàn)役外,塔西尼將軍麾下實際上已有十一個師,并全都向科爾馬集結。與塔西尼將軍爭鋒相對的是德第十九集團軍的七個師,他們的橋頭堡防線在萊茵河西岸已延伸至100多英里。這七個師的編制名不符實,每個師只有4500至7000人,并且嚴重缺乏彈藥。但德軍的裝甲部隊則不容忽視,借助威力強大的88毫米反坦克炮,他們的炮兵仍然具有相當的威懾力量。天氣也適宜于以靜制動的防御--先是下雪,然后融化,盟軍被迫在嚴寒中艱苦的行進,同時還得穿越沼澤似的遍地泥濘。


  從1月20日總攻開始,一直到1月27日美三師抵達科爾運河,這段時間內的進攻是盟軍在歐洲戰(zhàn)場上速度最慢,條件最苦的戰(zhàn)役之一。德軍總司令部授權新上任的德第十九集團軍司令拉斯普將軍將受重創(chuàng)的部隊撤過萊茵河,但是,剛得到美第七十五師和第二十一軍(軍長為米爾伯恩將軍,任參加科爾馬戰(zhàn)役的美軍總指揮)增援的法第一軍,已開始占領科爾馬并對陷于困境的德軍實施包圍。2月5日,法軍和美軍會合,德第十九集團軍四分之一以上的德軍被裝入口袋。2月9日德第十九集團軍逃過萊茵河,留下12000名俘虜,80門火炮和70輛坦克。不過,盡管四分之一以上的德軍被俘,拉斯普將軍還是設法把1500門火炮、60輛運兵車、坦克以及7000輛其他機動車輛帶回了德國,這本身就是一個不小的功勞。

 

二月攻勢

 


  美第七裝甲師通過雷馬根魯登道夫鐵橋。隨著科爾馬障礙的清除,施特拉斯堡這個盟軍手上的熱土豆被安全地從德軍的火爐里拿出,甚至對艾森豪威爾來說,盟軍的戰(zhàn)線也是整齊得不能再整齊了。下一步就是從齊格菲防線向萊茵河及其更遠地區(qū)大踏步前進了。盡管德軍的防線的許多地方已被盟軍分割,但在1945年2月初盟軍沿德國邊界(從北到南)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方向大量集結軍隊時,仍然有廣闊的德軍防線實實存在。僅僅在亞琛附近,德軍的“西部防墻”才被撕了個“大口子”.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二戰(zhàn)萊茵河戰(zhàn)役德軍防線因缺燃料成空架子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