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蔣介石34處行館的面紗

時間:2013-11-11 11:54來源:科技鑫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陽明書屋

 

陽明書屋

 

  1949年歲末,蔣介石以"亡國待罪之身"黯然落腳臺灣。他當年曾寫下"為人唾棄,為世譏諷,恥辱悲慘,于茲為甚"的感嘆。此后26年,蔣介石長居孤島,那里留下了他最后的印記,其中包括為數(shù)眾多的行館。


  由于一部分行館長期以來不對外開放,蔣介石最后26年的行蹤細節(jié),一直披著神秘的面紗。最近,《蔣介石后傳》的出版引起廣泛關注,書中刊登了大量罕見的蔣介石行館照片,詳細記錄了他與宋美齡晚年的活動軌跡。該書作者、傳記作家?guī)熡绖傇诿绹ㄟ^越洋電話,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我曾去過一些蔣介石在臺灣的行館,可惜很多地方都沒有全面開放,留下很多遺憾。于是我找到臺灣的資深媒體團隊,大家一起歷時3年,疏通各種渠道,終于走進行館深處。更難得的是,還尋訪到了一些見證者。"師永剛向記者詳細講述了此次調(diào)查走訪的新發(fā)現(xiàn)。

 

 

  遍布風景絕勝之地

 


  裝修大致只算中上水準

 


  行館,舊時指官員出行時的臨時性居所?;实鄣慕行袑m。蔣介石的行館,則特指蔣介石在臺各地出行、視察和度假的住所。臺灣到底有多少蔣介石的行館,至今沒人搞得清楚。史料記載他有47處行館,相關紀錄片稱只有27處,部分學者又認為其專屬行館僅19處。


  "我們找到臺灣政府部門的資料,有據(jù)可依的應該有34處。"師永剛說,蔣介石的行館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行館幾乎遍布全臺風景絕勝之地,再加上軍事管制嚴密,如同封建時代皇帝的行宮般難以接近,所以多年來眾說紛紜,人們想象其中必然富麗堂皇,是特權的象征。但師永剛經(jīng)過走訪發(fā)現(xiàn):"蔣介石自奉儉樸,各地行館大部分是當年日據(jù)時期政要的房舍,略加翻修,裝修大致只算中上水準。"


  不過,這些行館絕非普通建筑可比,環(huán)境清幽、隱蔽性強、足以應變突發(fā)狀況,是蔣介石選擇行館的三大特點。師永剛把34處行館分成4類。"一類是蔣介石父子長期定居的官邸,如士林官邸、草山行館、中興賓館等。'兩蔣'習慣在官邸接見訪賓、商議大事,因此這類寓所有相當濃厚的政治意義,戒備與崗哨也異常森嚴。另一類是專為蔣介石巡行、避暑而興建或改建的處所,像日月潭涵碧樓、角板山貴賓館等。初到臺灣時,兩岸形勢緊張,蔣介石特地在這些地方加強各種應變規(guī)劃與避難設施的建設,其中甚至設有臨時指揮所,以應付突襲或轟炸等緊急事故。"第三類是蔣介石巡行時,地方政府或單位提供的臨時休憩處。師永剛發(fā)現(xiàn),這也是蔣介石行館中數(shù)量最多的一類。"像八卦山行館、嘉義農(nóng)場行館、棲蘭行館等,蔣介石可能只到過一兩次,甚至從未涉足,但地方人士都打著'總統(tǒng)行館'的招牌,希望增加影響力,甚至因此禁止公眾使用或窺探。"


  最后一類,是蔣介石平日在重要辦公處所周邊臨時休憩的地方,往往不在行程規(guī)劃中出現(xiàn),不為人知,卻是他常常逗留之處。師永剛印象比較深的有陽明山中山樓,它是"國民政府"重要的接待外賓地點,外圍有不少供蔣介石暫時休憩、泡溫泉的場所。"位于臺北市文山區(qū)的'革命實踐研究院'是國民黨培養(yǎng)干部的重要場所,據(jù)說也有一處供蔣介石暫歇的行館,名為'木柵別館'或'草廬',東邊是萃湖,蔣介石和宋美齡還曾在此泛舟。"


  從1949年到1950年中期,蔣介石四處奔走,妄想尋機打回大陸,號召來臺軍民無須置產(chǎn)買地,自己也沒有心情大興土木。"在心態(tài)上,那時候蔣介石還是過客,雖然狼狽,還期望局勢出現(xiàn)奇跡。即便入住草山或士林官邸,他也并非想就此在臺灣落地生根,還沒有'直把他鄉(xiāng)作故鄉(xiāng)'的打算。"

 

 

  石壁外包金屬皮

 


  金屬大門防原子輻射

 


  蔣介石在臺的行館故事和他的人生一樣,充滿起伏矛盾,這些行館幾乎每處都曾和一系列歷史事件緊密相連。


  隨著走訪的深入,師永剛和他的團隊挖掘到很多隱藏在行館中的秘密。"比如澎湖貴賓館,蔣介石認為這里最適宜發(fā)展成訓練干部的前線基地。"隨蔣介石來臺的一名侍衛(wèi)回憶,他曾向蔣介石報告,這里本來是一片墓地,但蔣卻說"墓地風水好",于是從1949年到1971年,蔣介石每到澎湖都要下榻澎湖貴賓館,每次至少一周,每年至少一次。


  不過,宋美齡因皮膚過敏,不習慣澎湖炎熱及海風鹽分,很少與蔣同行。


  早在清代就是"臺灣八景"之一的高雄市西子灣,在國民黨退至臺灣后,成為蔣介石在臺灣南部地區(qū)的首要行館與臨時指揮部。1958年金門炮戰(zhàn)爆發(fā),這里就是蔣介石運籌規(guī)劃的基地。


  師永剛說:"每年'陸軍官校'校慶,蔣介石必會來此地,以便前往高雄鳳山檢閱軍隊。"


  兩層樓的西子灣行館,綠墻白瓦,每層樓面積約429平方米,行館內(nèi)可眺望西子灣美景。西子灣沙灘廣闊,蔣介石與宋美齡常在沙灘散步、觀落日。"當時擔任戒備任務的海軍為確保安全,常派驅逐艦警戒,并派一排陸戰(zhàn)隊士兵與兩輛水陸兩用戰(zhàn)車在灘頭防衛(wèi)。事實上,要塞像一道城墻,根本無法進入,恐怕還有電網(wǎng)地道。"


  金門炮戰(zhàn)期間,蔣介石每日在西子灣行館辦公10小時以上,前后長達一個月。為便于指揮,臺灣軍方也在鄰近行館處,設置了地下臨時戰(zhàn)情指揮中心,并設有碉堡式警衛(wèi)室,還配備了具有防原子輻射功能的三道金屬大門,門厚均超過10厘米。師永剛說:"指揮所內(nèi)外都有發(fā)電室,內(nèi)部石壁外還加有一層金屬皮,通道僅可容兩人側身而過,每隔一段路就會有凹進墻壁的警備空間。尤其第三道門內(nèi)有個噴頭,應該是進入防原子輻射指揮所時,為沖去輻射物所用。"


  西子灣行館也是蔣介石的重要宴會場所。1957年,他在此處接待了約旦國王侯賽因;1958年,伊朗國王巴列維在臺南參觀海軍基地,就是在西子灣用的晚宴;1960年,越南總統(tǒng)吳庭艷訪臺,蔣介石也是在西子灣行館與他餐敘。西子灣行館算是較正式的貴賓會見場所,各項擺設都比較講究。行館現(xiàn)在保存的餐具就是為接待侯賽因特地從臺北的"總統(tǒng)府"搬運而來,客廳的皮制沙發(fā)椅由南京運來,餐廳內(nèi)別具南國風味的貝殼沙發(fā)則由前高雄市長陳啟州進獻。車庫里停放著1948年出廠的美國柏加(Packard)轎車,這是蔣介石在南京的座駕。


  "直到70年代,蔣介石日漸衰老,不耐浪濤聲打擾睡眠,移居澄清湖,西子灣行館才漸漸退出歷史舞臺。"師永剛說,"每一座行館里都發(fā)生過不同的故事,有些甚至直接影響中國當代史。比如,草山御賓館見證了蔣介石清黨與孫立人兵變案;在大溪行館,蔣經(jīng)國促成張學良和蔣介石重逢;澄清湖行館是蔣孔宋三大家族最后在臺的聚會場所。行館看似靜默無語,實際卻波濤洶涌。"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蔣介石曾視哪位開國大將為“一大害” 懸重金緝拿
  • 蔣介石對張治中的背叛一生耿耿于懷
  • 溥儀反思蔣介石發(fā)家史得結論:沒兵權一切無從談起
  • 陳納德:抗戰(zhàn)前夕蔣介石不知空軍家底
  • 蔣介石第一謀士為何神秘自殺?
  • 斯大林因何五拒毛澤東訪蘇?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