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自曇柯迦羅來洛陽設(shè)戒壇傳佛律,始有漢僧受戒出家。之后,康居國僧人康僧鎧于嘉平四年(公元252年)來到洛陽,翻譯出一部專供在家居士學(xué)出家之戒的《瑜伽長者經(jīng)》,使佛律廣為傳播。魏正元年間(公元254年至公元256年),安息國擅長律學(xué)的僧人曇諦又到洛陽,在白馬寺譯出法藏部戒律《曇無德羯磨律》,又與曇柯迦羅一起在洛陽傳道,漢僧出家者絡(luò)繹不絕,到西晉末,洛陽更是發(fā)生了仲令儀及24位女子同時(shí)剃發(fā)受戒出家的轟動(dòng)事件。
比丘,是梵文音譯詞,意為乞士、乞士男、除士、熏士、破煩惱、除饉、怖摩等,俗稱和尚,是指依佛法受過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
比丘尼,也是梵文音譯詞,意為乞士女、除女、熏女等,俗稱尼姑,是指依佛法受過具足戒的女性出家人。
當(dāng)時(shí),佛教已傳入中國200年,但沒有女性出家人,這種狀況被一名叫仲令儀的洛陽女子打破,洛陽誕生了中國第一名尼姑。
仲令儀原籍彭城(今江蘇徐州),其父仲誕任武威太守時(shí),舉家遷往晉都洛陽,那時(shí),小令儀僅5歲。令儀自幼聰慧,飽讀詩書,琴棋書畫無所不通。16歲時(shí),她嫁給了太學(xué)生丁澤遠(yuǎn),這是個(gè)稚氣未脫,但志向遠(yuǎn)大的小伙。他祖父曾為郡守,父親為縣令,家境富足。大婚后,小兩口你恩我愛,日子過得美滿舒心。
但晉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割據(jù)河北稱漢帝的劉聰派兵攻打洛陽,仲令儀的父親和丈夫因守城雙雙隕命。這一下,如同天塌一般,仲令儀悲痛欲絕,留下心底不可磨滅的傷痕。
無論怎樣,日子還是要過。仲令儀在母親支持下,為貴族子女教授琴書,做起了家庭教師,她的學(xué)生有17名。一天,仲令儀路過金市,見眾人圍著一位胡僧,聽他講解《安般守意經(jīng)》。胡僧名法始,他在洛陽搭一個(gè)茅庵住下,自稱法始寺,每日到街上講經(jīng)。仲令儀不聽則已,一聽頓悟,即與法始結(jié)下不解之緣,常借經(jīng)典閱誦、抄寫,里面的深義,她幾乎無師自通。以后,她又逐漸結(jié)識(shí)了名僧智山、佛圖澄等,受益匪淺,對佛教心馳神往,竟要求皈依佛門。
"你要出家?"法始初聞,吃了一驚。仲令儀點(diǎn)點(diǎn)頭。"貧僧聞,比丘受250戒,比丘尼要受500戒,你能行?"法始再問。"我能行,我愿意。"仲令儀答。"你母親唯你一女,她同意嗎?"法始又問。"母親素日積德行善,我出家即是善舉,她一定同意。"仲令儀答。法始點(diǎn)頭贊許。但因是漢地第一位比丘尼,出家的儀式他還要請教聲望更高的智山大和尚,并請他主持。
晉建興二年(公元314年)六月初八,仲令儀剃度儀式在法始寺隆重舉行。此時(shí)的法始寺已沒有草庵,建成兩進(jìn)大院,大佛殿前,紅燭高照,香煙裊裊,人頭攢動(dòng)。依次行禮、敲磬、誦經(jīng)后,大和尚智山就仲令儀出家的因緣而說法,接著念偈:"金刀剃盡娘生發(fā),除卻塵老不凈身。"剃發(fā)后又念"三誓斷""三皈依".儀式完畢,仲令儀成了中國第一位比丘尼,法名凈檢。這年,她年方24歲。
凈檢一馬當(dāng)先,與她志同道合的24位女信友隨后同時(shí)出家。姐妹們何處安身?凈檢想到要建一座竹林寺。她說:"佛祖釋迦牟尼初傳佛法,即有竹林精舍,稱竹林寺,這是佛法傳播之源,我們何不用此名呢?再者,竹有氣節(jié),土中即有節(jié),凌空仍虛心,這話說得多妙!"信友們聞聽歡呼雀躍,就傾己所有以建寺,加上善男信女資助,半年光景,這座三進(jìn)院的大佛寺便落成。十二月初八為佛祖成道日,這天,竹林寺舉行開光典禮,特請智山大和尚為佛像開光。這天,竹林寺做了許多"臘八粥",分盛給前來祝賀的居士和百姓,眾人一片歡騰。
竹林寺為中國第一座尼姑道場,從此,中國女性出家人有了自己的寺院。傳說,凈檢法師以古稀之年圓寂后,她的竹林寺忽有一日升空不見,有人說,它懸在嵩山之上,故有"天上竹林寺,地下少林寺"之說。后來,尼眾在嵩山蓮花峰下修建了一座竹林寺,與少林寺隔山南北對應(yīng),至今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