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之僑獻(xiàn)琴
600多年前,軍事家、政治家劉伯溫寫了一篇寓言,名字叫《工之僑為琴》。
文章的大意是:工之僑得到了一塊上好的桐木,制作了一把琴,裝上琴弦后彈奏起來,聲音宛如金玉,悅耳動聽。他認(rèn)為這是天底下最好的琴,就把它獻(xiàn)給了主管禮樂的官府。樂官讓最有名的樂師鑒定,樂師說:“這琴不古老。”官府不要,就把琴退還了回來。
回到家,工之僑讓漆匠把琴身漆上殘缺不全的花紋,讓刻工在琴上雕刻上古代款式的圖案,然后裝進(jìn)匣子埋進(jìn)土里。一年后,工之僑把琴挖了出來,抱著到了集市上。有個路過的大官看到了這琴,用100兩黃金買下,獻(xiàn)給了朝廷。樂官們傳遞著觀賞,一個個贊不絕口:“這琴真是稀世珍寶??!”
琴還是那把琴,只不過做了些手腳,樂官就是非不辨了。
600多年后的今天,工之僑的故事還在延續(xù)。
在某瓷都,陶瓷藝人制作了一些仿古花瓶對外出售?;ㄆ侩m然制作精良,造型美觀,但卻很少有人問津,勉強(qiáng)賣出的幾件也只有幾千塊錢。一個買家對陶瓷藝人說:“你這些玩意兒是仿古的,不是古董,若是古董就值錢了。”
聽了買家的話,陶瓷藝人動起了心思。此后,他專門研究“做舊”,就是經(jīng)過幾道工序,把剛出爐的瓷器做的像幾百越千年之前的“古董”一樣。結(jié)果,價格飆升,每件都賣到了幾十上百萬元。
前后不同的是,600年前的工之僑,面對樂官的是非不辨,他選擇了悲憤離去,隱入山林,不知所終;600年后的那個陶瓷藝人仍然樂此不疲,制假造假達(dá)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土里埋的,海底沉的,都能做得惟妙惟肖。
假象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假象迷惑和蒙蔽,不辨真?zhèn)?。把假的?dāng)成真的,那就可悲了。不僅是個人的悲哀,也是社會的悲哀。借用工之僑的話說:“悲哉世也!豈獨(dú)一琴哉?”這話的寓意值得人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