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澤是民國時期著名的職業(yè)外交家,曾任中國駐瑞士公使、外交部常務次長。二戰(zhàn)結束后,他擔任聯(lián)合國助理秘書長和副秘書長等職,是第一位擔任上述職務的中國人,他曾長期致力于聯(lián)合國的事業(yè),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贊譽。
胡吐澤,又名子澤,字增壽,祖籍浙江吳興,1894年11月出生于美國華盛頓特區(qū)。其父胡惟德是晚清民國時期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曾先后擔任中國駐日公使、駐法公使、北京政府的外交總長、內閣總理。胡世澤早年曾就讀俄國皇家小學、巴黎政治學校和巴黎大學,并獲法學博士學位。在美國、俄羅斯、法國、日本、英國等國的多年游歷,使他諳熟西方多國語言和文化,是典型的“國際人”,這為其以后從事外交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任職國際聯(lián)盟中國代表團
1919年,時年25歲的胡世澤任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助理秘書,開始其長達50多年的外交職業(yè)生涯。胡世澤在30歲之前,一直在國外任職,其西方式的機智和不尋常的語言才能,很快就使他在外交界嶄露頭角。但由于長期生活在歐洲,他的母語中文水平較差,難以閱讀中文文書,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短處和遺憾。但是胡世澤很快就認識到這個問題,并在以后的外交生涯中勤學中文,逐漸達到了較為熟練運用的水平。
1925年,胡世澤調任回國,任北京政府外交部參事,參加在北京召開的關稅會議。此后,他先后擔任關稅特別會議編纂處副處長、外交部條約司科長、中英庚款委員會委員、外交部亞洲司司長、中東鐵路問題中蘇會談中國代表團專門委員。
1931年,胡世澤再次出使歐洲,任國際聯(lián)盟中國代表團秘書長。出席了國際聯(lián)盟有關中日爭端的所有會議。1932年,任國際聯(lián)盟中國全權代表辦事處處長,兼任駐瑞士公使館代辦。1933年,年僅38歲的胡世澤升任中國駐瑞士公使,在國際聯(lián)盟社會問題顧問委員會等各種委員會上代表中國發(fā)言。
胡世澤精力充沛,在駐使瑞士期間,每天工作16~18個小時。他經常撰寫文章,用英語、法語和德語發(fā)表有關中日沖突的演說,以期為中國的抗戰(zhàn)事業(yè)爭取盡可能多的支持。他每天仔細查閱歐洲的新聞媒體中關于中日沖突的言論,進行評價分析,并報外交部。只要時間允許,他便親自給報刊投稿,會晤政治編輯和記者,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工作影響他們。對那些對中國懷有敵意的人士他也不放棄,希望以自己的誠意感化他們。胡世澤在1933年給他弟弟的信中這樣寫到:因為工作繁忙,在兩年中未曾有過一天休假,從未在午夜一點鐘以前睡過覺,有時甚至要通宵達旦。
在國際禁煙會議上為祖國辯護
1932年,胡世澤被任命為中國在國際聯(lián)盟鴉片和其他危險麻醉品顧問委員會的代表,直到二戰(zhàn)結束。國際聯(lián)盟鴉片和其他危險麻醉品顧問委員會面臨的問題是監(jiān)督鴉片的生產與銷售。部分國家代表曾指責中國政府禁煙不力。胡世澤據(jù)理力爭,在國際禁煙會議上,多次揭露日本人在中國銷售鴉片的卑劣行徑,并駁斥部分人士對中國政府禁煙不力的不實指控。他本人也很快成為禁毒問題的專家。
1936年5月27日,胡世澤在國聯(lián)禁止鴉片委員會上陳述中國所開展的厲行禁煙計劃。他指出,1935年,在中國因為販賣和吸食鴉片及其他毒品而被判處死刑者共970人,可見中國政府禁止鴉片的巨大決心。他特別指出中國境內鴉片貿易猖獗的原因在于,日本人利用享有的特殊權利和地位從事大規(guī)模販賣毒品貿易,從而使中國禁煙的效果大打折扣;鴉片和其他毒品已經被日本人當作在中國境內實施統(tǒng)治的一種手段。胡世澤的發(fā)言得到各國代表的贊譽;同時,各國代表也對中國制止販毒的困難深表同情,對于日本在中國境內販賣毒品的行為進行一致抨擊。
胡世澤離開國聯(lián)后,繼續(xù)關心毒品問題。經過不懈的努力,他和顧維鈞終于成功地通過國聯(lián)行政院禁止日本從朝鮮向中國東北輸出鴉片。
致力于聯(lián)合國托管事務
1942年,胡世澤出任外交部常務次長,這是他在國內擔任的最高行政職務,與當時的外交部長宋予文共事。也許是因為胡世澤的西方教育背景和人生經歷,他不太適應國內的官僚政治,其間工作較少“出彩之處”。相反,在駐使國外期間,尤其是在國聯(lián)和聯(lián)合國等國際組織中,他工作起來游刃有余,建樹頗多。二戰(zhàn)結束后,胡世澤迎來了其外交職業(yè)生涯的頂峰,先后擔任聯(lián)合國助理秘書長和副秘書長。
1946年3月,胡世澤被聯(lián)合國秘書長賴伊任命為助理秘書長,主管托管和非自治領土情報部。這一任命使他成為秘書處中職位最高的中國人。此前,他的事業(yè)完全是以本國的政府為中心,而此后他則成為了一名國際官員。
秘書長賴伊之所以做出這項任命,是由于胡世澤豐富的外交資歷和外交背景。多年來,胡世澤作為中國代表參加了國際聯(lián)盟的各次會議,還在直接促成聯(lián)合國之創(chuàng)立的布雷頓森林會議、敦巴頓橡樹園會議和舊金山會議上發(fā)揮過積極的作用。他能講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漢語和德語六種語言,其中前五種是聯(lián)合國官方語言(后來聯(lián)合國官方語言增加了阿拉伯語)。整個聯(lián)合國各機構中只有胡世澤這位中國籍助理秘書長會講當時聯(lián)合國的五種官方語言,這也成為他擔任該職的重要優(yōu)勢。
胡世澤經常就聯(lián)合國托管事務進行演講,出訪相關國家,這使他獲得了托管事務專家的美譽。比如,1947年,他作為聯(lián)合國秘書長特別代表前往巴勒斯坦斡旋,出席聯(lián)合國巴勒斯坦問題特別委員會。胡世澤赴巴勒斯坦時,巴以矛盾尖銳,問題十分復雜。當時的巴勒斯坦有四種前景:建立一個完全的巴勒斯坦國、完全的猶太國、雙民族國家、分治。胡世澤在這一錯綜復雜的問題上找到了一個較為現(xiàn)實的出路,為聯(lián)合國通過巴勒斯坦分治決議產生了重大影響,也促成了以色列國的誕生。1948年,他以同樣的身份隨聯(lián)合國朝鮮問題臨時委員會前往朝鮮。1950年,胡世澤訪問格陵蘭,通過與丹麥政府的談判,成功說服丹麥將格陵蘭由殖民地變?yōu)榈溚鯂豢煞指畹囊徊糠帧?951年,他參加聯(lián)合國非洲視察團,視察托管領土的政治、社會與經濟機構等各方面情況,以驗證托管國家是否真正在為那里的民眾取得完全獨立和自治做準備。
1955年,胡世澤任聯(lián)合國副秘書長,主管會議事務部。1962年,開始擔任聯(lián)合國技術合作專員。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胡世澤離職,同年12月31日自聯(lián)合國退休。
外交生涯的趣聞軼事
胡世澤被認為是中國外交界“惡作劇的能手”,以幽默風趣著稱。胡世澤的女兒在《外交家胡世澤杰出的一生》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胡世澤在駐使日內瓦期間,一天晚上在城里一家最好的餐廳設宴招待14位客人,其中之一是他的摯友金問泗(著名關稅專家,曾任中國駐荷蘭大使)。因為下午開會,胡世澤怕遲到失禮,便拜托金問泗代做主人并開始宴會。這本無不當,但直到夜闌更深胡世澤始終沒露面。金問泗不得不付賬,但他身上帶的錢卻不夠(那時還沒有信用卡),十分尷尬。胡世澤總喜歡在人們的哄笑聲中講述這個故事。
胡世澤相貌平平,其夫人陳秀英女士曾講過一個關于胡世澤長相的故事。胡世澤在法國的時候,有一次和顏惠慶去觀賞歌劇,座位后面有兩位時髦貴婦用俄語交談,說前面那位東方人(指胡世澤)長得真丑。歌劇中間休息時,他彬彬有禮地走到那兩位女士前,兩腳一并行了個禮,用純正的俄語說:“你們剛才所說的那個東方男人,外表可能不好看,可是他的心是非常純美的。”兩位女士窘得面紅耳赤。
他在美國被女傭當成洗衣工的故事也流傳甚廣,胡世澤在美國紐約擔任外交官期間,有一次去他朋友家做客,因為衣著簡樸,開門的女傭以為他是從事洗衣和菜館工作的一般留美華僑,因此把他領到室內拿了一包要交洗衣房的衣服給他,請他拿回去洗。這件事在美國傳為笑談。
胡世澤的生性幽默在外交場合可以發(fā)揮獨特的作用。聯(lián)合國秘書長賴伊在其自傳中,就對胡世澤活躍秘書處會議氛圍的幽默談吐極其贊賞。
1972年6月9日,胡世澤因癌癥病逝于美國紐約,終年78歲。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