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青銅鏡上的《秘嬉春宮圖》

時間:2015-01-09 08:01來源:大西北網(wǎng)-西部青年網(wǎng) 作者:佚名 點擊: 載入中...

金娥山

 

金娥山(資料圖)

 

    這是一支鐵騎,還是一隊商旅?他們來自遙遠的北方,來自草原深處那個名叫金的國度。他們一路風塵,最終抵達今天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他們曾在大通境內(nèi)的金娥山下做過短暫亦或是長久的停留。千余年的時光模糊了他們的背影,他們遺留在金娥山上的一面青銅鏡,無意間泄露了他們的行蹤和情懷。


    山勢高聳,景色秀美的金娥山,是大通縣的一處名勝。站在山腳下,位于金娥山山腰的塌廟臺盡收眼簾。據(jù)史料記載,公元609年(隋大業(yè)五年),隋煬帝率軍親征吐谷渾時,隨行的一名妃子因受不住青藏高原的寒氣,殂于金娥山,恰在此時,不知從什么地方飛來了無數(shù)的白蛾落滿了墓地,隋煬帝認為這是”天地吊唁之兆“.后來隋煬帝西征勝利后,便在金娥山雄偉秀麗的地方修建金山圣母廟,以示對亡妃的紀念,因”蛾“與”娥“同音,金娥山由此得名??墒呛髞恚蚰昃檬?,金山圣母廟”遂致倒塌“,人們便把金山圣母廟舊址稱為”塌廟臺“.


    1984年5月,塌廟臺迎來了又一次重修,負責重修的民工,在金山圣母廟廢墟中,挖掘出了一面特殊的青銅鏡,因為在這面青銅鏡的背面,鑄有四幅春宮圖,這面青銅鏡鏡背的圖案便被命名為《秘嬉春宮圖》。


 

 

青銅鏡身世險成謎

 


    大通縣文管所副所長陳榮是《秘嬉春宮圖》青銅鏡的征集者。他說,春宮圖起源很早,根據(jù)荷蘭漢學家高羅佩考證,《漢書》中記載的”坐畫屋為男女裸交接,置酒請諸父姐妹飲,令仰視畫。“就是對春宮圖最早的描述。到了唐朝,大畫家周昉就曾畫過《春宵秘戲圖》,此后,春宮圖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塌廟臺出土的《秘嬉春宮圖》青銅鏡造型是邊長不足六厘米的四方形,青銅鏡背面鑄有圓形鏡紐。鏡背的四幅春宮圖呈”田“字形分布。畫面上的人物造型寫實傳神,淺浮雕的工藝,更是讓整組畫面惟妙惟肖。


    陳榮根據(jù)這些信息認定,這面銅鏡是北宋遺物。


    ”像這樣做工精美的青銅鏡,不可能是河湟地區(qū)生產(chǎn)的,它的故鄉(xiāng)在哪里?制作者又是誰?它又是怎樣出現(xiàn)在塌廟臺的?這些問題曾一度讓我感到困惑。“陳榮說。


    為了弄清這面青銅鏡的來龍去脈,陳榮多次對塌廟臺的文物作了梳理和研究。他發(fā)現(xiàn),塌廟臺廢墟上不僅存在著北宋時期的建筑遺跡,而且有不少西夏乃至明清時期的建筑殘件。”這也就意味著,塌廟臺從北宋到明清,一直被人們修葺,這就使得《秘嬉春宮圖》青銅鏡出土地上研究材料變得駁雜難辨,加之我們到達現(xiàn)場時,現(xiàn)場已被重修的民工破壞,這就使得《秘嬉春宮圖》青銅鏡的身世變得撲朔迷離。“


 

 

青銅鏡是批量生產(chǎn)的商品?

 


    時間一點一滴地流逝,有關(guān)《秘嬉春宮圖》青銅鏡的身世之謎,一直壓在陳榮的心頭,不想幾年后的一次遠游,讓曾經(jīng)困擾他的疑問悄然散去。


    ”有一年我在內(nèi)蒙古和林格勒地區(qū)的一家博物館里,意外地見到了一面和《秘嬉春宮圖》青銅鏡一模一樣的青銅鏡。“陳榮說,”和林格勒曾是金朝的核心統(tǒng)治區(qū)域。當?shù)匮芯空吒嬖V我,這面青銅鏡的制作者正是金朝工匠。“


    金朝,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一個王朝,這個顯赫的王朝不僅于1125年聯(lián)宋滅遼,并于1127年滅北宋。


    陳榮留意到了這樣一個現(xiàn)象,兩面相隔萬里的青銅鏡不僅圖案、造型一模一樣,而且使用了相同的制作工藝,這就是陶范鑄法。


    ”范就是模具,陶范鑄法就是用陶范組成鑄型進行澆鑄。“陳榮說:”早期的范只能鑄一件器物,商代中期發(fā)展到一范可鑄多件,春秋時期有可重復使用的器形的簡單泥范,到了宋朝,范鑄法的工藝變得越來越成熟,匠人們實現(xiàn)了利用這樣的技術(shù)批量生產(chǎn)商品的愿望。“


    ”金朝的青銅制作工藝十分先進,具備了批量生產(chǎn)青銅器皿的能力。“陳榮說。


    那么,金朝的青銅鏡又是因為什么原因,跨越萬水千山出現(xiàn)在塌廟臺的?


    陳榮認為,北宋十分重視商業(yè),并形成了龐大的商業(yè)網(wǎng)絡,這面銅鏡很可能是被當作一種商品,販賣到大通的。


    據(jù)我省地方史學家祁郁春考證,在絲綢之路河西走廊和絲綢之路羌中道之間,還存在著一條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西平張掖道,西平張掖道是連接這兩條交通動脈的重要商道,大通是西平張掖道上的交通樞紐,歷史上法顯、霍去病等人,都曾在西平張掖道上留下過自己的足跡,上世紀70年代,在大通發(fā)現(xiàn)的波斯銀瓶,便是大通商業(yè)文明繁榮發(fā)達的佐證。


    同時,大通縣北通河西走廊,南接河湟谷地,西銜環(huán)湖草原,東達民和、蘭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一千多年前,北宋、金朝、西夏、唃廝啰等政治勢力在這一地區(qū)此消彼長,不同的政權(quán)在大通縣內(nèi)留下了不同的歷史遺存。”《秘嬉春宮圖》青銅鏡有可能是那一時期被金朝的將士們從蒙古高原帶到大通的。“陳榮說。


 

 

《春宮圖》曾為辟邪物

 


    高羅佩在他的著作《中國古代房內(nèi)考》中說,中國人有關(guān)”房中術(shù)“的書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jīng)存在,直到十三世紀還在流傳。


    陳榮說,一千多年前《秘嬉春宮圖》青銅鏡之所以能成為一種商品流通,和它的用途分不開。


    大通塌廟臺出土的《秘嬉春宮圖》青銅鏡保存完整,鏡體很少有磨損的痕跡,這說明,這面青銅鏡很有可能不屬于實用器。陳榮認為,《秘嬉春宮圖》青銅鏡很有可能是祖先進行性教育的工具。


    ”在中國北方,一直流傳著為出嫁女兒壓箱底的風俗,但是有學者著述稱,《春宮圖》曾經(jīng)是明清時代的壓箱底的重要內(nèi)容。“陳榮說,”《春宮圖》的主要功能就是新娘的母親教授女兒如何傳宗接代的。因此,在中國北方的很多地區(qū)壓箱底的過程一般不讓男人看。“陳榮說。


    陳榮由此判斷,這面青銅鏡很有可能也具有這樣的功能。


    陜西省著名作家、民俗專家井石先生在河湟地區(qū)的田野調(diào)查中,也曾發(fā)現(xiàn)過,新娘的母親用燒制在碗形器物中的男女性器,對新娘進行性教育的情況,這種性教育的方式后來演變成了將碗內(nèi)裝滿象征子孫興旺的花生、紅棗等干果,作為陪嫁之物的風俗。井石先生認為,這種獨特的民俗現(xiàn)象,有可能是生殖崇拜的延續(xù)。


    陳榮在對《秘嬉春宮圖》青銅鏡學術(shù)研究的過程中還發(fā)現(xiàn),在古人的意識形態(tài)中,《春宮圖》還有辟邪的作用。


    陳榮說,古人認為性乃污穢不潔之事,以春宮畫貼門上則鬼不敢進,貼灶頭上可避火災?!都t樓夢》中就有《春宮圖》是作為防火之用的記述,晚清編印《雙梅景叢書》的葉德輝也喜歡用《春宮圖》來防止藏書受災。


    性學家劉達臨在他的著述中稱,中國古代常用一種以男女交媾狀的陶瓷器來壓箱底,據(jù)說能起到辟邪的作用。他說,所謂的壓箱底,一則有秘而不宣的意思,二則古人認為小鬼能在不開啟箱籠的情況下,把箱內(nèi)所有的財物竊去,有了壓箱底,小鬼就不敢來偷東西了。


    至于《秘嬉春宮圖》青銅鏡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塌廟臺,陳榮認為,塌廟臺自古便是宗教場所,很有可能《秘嬉春宮圖》青銅鏡在宗教儀式中,是一種擔負求子功能的道具。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