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喀拉庫勒

時間:2014-09-09 11:18來源:新浪網(wǎng) 作者:天山南北好風光 點擊: 載入中...

胡楊

 

    人人都知道,人參、鹿茸、烏拉草,是關(guān)東“三寶”.


    上海知青們知道,胡楊、洪溝、沙棗,是喀拉庫勒農(nóng)場“三寶”.真不知道,當年假如沒這“三寶”,我們這些知青將如何生活。


    先說第一寶——胡楊。


    胡楊,又叫“梧桐”,是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特有的樹種。


    全長2179公里的塔里木河,沿塔里木盆地北緣,由西向東,蜿蜒曲折,流向東南。塔河兩岸,約102萬平方公里的荒原上,到處都生長著郁郁蔥蔥的胡楊林。我們農(nóng)場,就座落在無邊無際的胡楊林中。


    胡楊屬落葉喬木,全樹從上到下長有三種形狀不同的葉子,大的如白楊樹葉,中的似蘋果、梨葉,小的像楊柳細葉。它是地球上第三世紀殘余的古老樹種,其珍貴與銀杏齊名,有活化石之稱。它不僅耐寒、耐熱、耐堿、耐干旱,而且木質(zhì)堅韌,雄美壯觀。每年深秋,樹葉變成金黃色,成為塔河流域一道奇美的風景線。


    胡楊因其木質(zhì)堅韌,不似松木硬脆,因此不但可以制作各類家具,而且很適合建筑業(yè)作平房梁柱,礦業(yè)作坑洞撐木。


    胡楊又最具英雄品格,當?shù)鼐S吾爾族群眾說她:“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


    而我們,當年就是靠胡楊煮飯、燒水、熬鹽(原料取自戈壁鹽堿灘中的鹽堿塊)、取暖,甚至靠胡楊木修地窩子(電視劇《戈壁母親》中展示的半地下簡易住房)、蓋房子、做家具,使我們在亙古荒原上有一個舒適的家。千年老樹身上,還滲流出一種黃白色的堿,用它和面蒸出來的饅頭,又白又喧,那叫一個香!


    再說第二寶——洪溝。


    我在前面提到,我們農(nóng)場腹地有一道洪溝,溝水微咸,清澈見底,深淺不一。農(nóng)場場部東北側(cè),就有一個二、三百米直徑的深潭,潭水綠中透黑,加上周邊胡楊森森,越發(fā)顯得幽湮、凄清。每年炎夏季節(jié),膽子大一點的男生,會到較淺的洪溝中洗澡、游泳。1964年,我調(diào)場部工作第一個夏天,曾冒險下過那個陰冷的深潭。我清楚地記得,當時一入水中,覺得肚臍以上,水是溫的,可從肚臍開始,越往下越冷。我在水里撲騰了十多分鐘,左小腿開始抽筋,嚇得我立馬仰游到潭邊,結(jié)束了這一次冒險。此事至今想來,還有點后怕。因為我后來知道,洪溝中還真是淹死過知青。


    但就是這神秘、清冷的洪溝中,卻奇跡般生長著無數(shù)的鯽魚。每年春夏,成群的野鴨從南方飛來這里,戲水覓食,繁衍后代。不少男生在這里撿野鴨蛋,采蘑菇,改善生活。不知從何時起,由何位智者發(fā)明,用柳條編制一種大肚簍子,里邊裝上烤焦的羊骨,或榨過油的棉籽餅塊等,前頭有個碗口粗細,用細柳枝編織的、魚兒只能進不能出的口子,后邊小口則套上一個柳條編的蓋子,一個絕妙的捕魚器就制成了。一般若周一下午放入溝中,周三必能捕得半臉盆金燦燦的小魚兒。女知青們調(diào)動起從父母那里學來的技藝,煎、炸、烹、燒,那份喜悅不言自明。說實話,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農(nóng)場知青的食物蛋白源,主要來自這條神秘莫測的洪溝。我敢斷言,所有在這里生活、工作過的知青,許多往事可能會忘掉,但這道千年洪溝,永遠不會從他們的記憶中抹去。


    最后說第三寶——沙棗。


    沙棗也是戈壁大漠中特有的植物,農(nóng)場老職工也稱它為銀柳、香柳。樹型與普通棗樹相近,但枝干更屈曲、干瘦、糙黑,枝條上長著小刺兒,樹葉呈細條形。它不怕鹽堿風沙、不懼干旱缺水,在大漠極為嚴酷的環(huán)境里生長。在軍墾農(nóng)場里,老戰(zhàn)士們一般將沙棗樹混種在高大挺拔的白楊林林帶中,也有在條田周圍成片栽種,以阻擋風沙對農(nóng)田的侵襲。農(nóng)場主干道兩側(cè),則種滿了這種特容易成活的沙棗樹。每年五月中下旬,沙棗滿樹開出米黃色的花,與桂花似的,花朵呈五角形,佩在銀灰色的花托上,發(fā)出醉人的濃香。10月深秋,寒霜初降,萬木蕭蕭,沙棗樹葉落盡,留下滿樹一嘟嚕一嘟嚕的累累碩果。成熟的沙棗,有半個小拇指大,呈淺黃或淺紅色,摘一顆放嘴里輕輕一嚼,只覺果肉甜甜的,細紗綿綿。采回去加水一煮,則更是甜沙入口。后來,農(nóng)場副業(yè)隊還用沙棗釀酒,那酒味甘洌,清醇,透著沙漠特有的香氣。于是,這寶貝沙棗,在六十年代初,糧食定量低、副食品供應幾乎為零的年月里,自然成為知青們在秋冬之交充饑、解饞的仙果。不怕諸君見笑,剛到農(nóng)場那年的沙棗成熟季節(jié),在下常利用星期日,到附近的沙棗林采摘,有時甚至在沙棗林里呆上半天,收獲相當可觀。當時那種收獲與享受的喜悅,大概只有到過天堂的人才能體悟。但是沙棗吃多了,會嚴重便秘,那份火燒火燎般的痛苦,也只有下過地獄的人才能體知。


    寫到這兒,我的眼睛里,已不由自主滿含酸酸的淚水。


    尊敬的朋友們,當年我們這些十八歲上下的男女知青,正是有了上述喀拉庫勒沙漠“三寶”,我們的生活才多了一份依賴,才多了一分色彩,我們的人生才多了一點價值,多了一些珍貴的思念與回憶。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 春日胡楊
  • 死亡之湖羅布泊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