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天水吳氏家族百年發(fā)展史(5)

時間:2014-03-18 08:30來源:中國西北歷史網(wǎng)站 作者:王耀 點擊: 載入中...


  改組回教促進會的工作則完全是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的。委員人選名單,經(jīng)地下黨和我們小組擬定,有吳鴻賓、楊靜仁、鮮維峻、馬明德、吳鴻業(yè)等。召開十四坊回民群眾會議后,一致同意我們提出的候選人,選舉產(chǎn)生了十三名委員,馬íí和郭íí、喇íí都落選了,我們把“回教教育促進會”,改名為“甘肅省回民教育促進會”,同國民黨只承認回教,不承認回族和回民的反動政策相對抗。(由于回族內(nèi)部新舊勢力的矛盾和沖突)國民黨省主席兼省黨部主任委員朱紹良下了一條手令,命令回族軍閥楊德亮主持另行改選,楊德亮召集各方面負責人開會,出示了朱紹良的手令,上面寫著:“著一九一師師長楊德亮協(xié)和各方改選甘肅回教促進會。”我們堅決不同意。地下黨組織認為:為了顧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大局,可以同意參加選舉,積極擴大我們的影響,爭取多選自己的人和接近我們的人進去。改選的結果,我和鮮維峻、馬明德、吳鴻業(yè)等人都再次當選為委員,馬íí等仍然落選。常務委員中有楊德亮、吳鴻業(yè)和我,我同時被選任委員會書記(相當秘書長)。我們參加的黨的秘密組織起初是黨的同情小組,后改為回民特別支部。楊德亮雖然當選為回民教育促進會的常委,但他和四馬(馬步芳、馬步青、馬鴻逵、馬鴻賓)有矛盾,和白崇禧也有矛盾,同時他是云南回民,在甘肅沒有群眾基礎,他雖然很反動,但處于上述幾種矛盾之中,我們得以利用這些矛盾同他進行斗爭,極力限制他在回民教育促進會的作用。


  回民教育促進會和伊斯蘭學會的工作十分活躍,我們這些青年人滿腔熱誠,忘我工作,連車馬費也捐作工作經(jīng)費。我們在蘭州、榆中等地恢復和新設了七所回民小學,在蘭州白塔山辦了一所中學補習班,后改為“知行中學”,設初中兩個班,高中一班,共有一百多名學生,吳鴻賓、吳鴻業(yè)、鮮維峻和我都在學校擔任義務教師。在榆中縣成立了回民教育促進會的分會,由張杰、金少白同志負責,并逐步在二十多個縣成立了分會。我們經(jīng)常辦壁報,舉辦座談會,邀請著名學者和進步人士做報告,曾請顧頡剛先生做過學術報告,請張仲實先生在小范圍內(nèi)講民族問題。1938年初,進步作家茅盾路經(jīng)蘭州,我們曾請茅盾同志為蘭州文藝界作題為《抗戰(zhàn)與文藝》的報告,講話全文刊登在我們出版的《回聲》第一版。


  1949年5月全國解放前夕,吳鴻賓潛離蘭州,由地下黨輾轉(zhuǎn)護送至岳樓(甘肅工委所在地),作為少數(shù)民族代表赴京參加“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工作。同年9月在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上,被選為委員、常務委員,在天安門城樓上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1988年2月去世后,遺體安葬在蘭州華林山特辟陵園內(nèi)。

 

吳氏家族相關資料

 

 

吳鴻賓 吳鴻業(yè)故居

 


  建國后行署第二副主任兼蘭州市市長吳鴻賓(公元1902-1988年),回族,早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又是甘肅民盟創(chuàng)始人之一。曾任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甘肅省政協(xié)副主席,全國政協(xié)常委,全國人大代表等職務。其弟吳鴻業(yè)(公元1903-1976年),曾任蘭州大學數(shù)學系教授,中國伊協(xié)秘書長、寧夏政協(xié)副主席。


  吳鴻賓、吳鴻業(yè)故居,位于秦州區(qū)中城自治巷(古稱下河里)44號院,該院房屋是其父吳必昌(光緒九年的甘州學政)、吳必發(fā)兄弟創(chuàng)建于清咸豐年間的一座宅院,吳鴻賓與其弟吳鴻業(yè)參加革命工作前,在此院度過了他們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此院至今仍保持著原建歷史風貌。是一處長方型四合院建筑格局,坐西面東,占地面積約597平方米。大門是一座精美的垂花門,懸山頂一開間,由兩根中柱承托兩坡水屋面,中柱頭直托脊檁下直插穿平板枋,支撐著橫向連攏枋。枋上施以斗栱,斗栱挑著麻葉抱頭梁,梁頭上方直落檐檁,形成雙坡屋面。屋頂覆以筒瓦,兩端獸頭。栱板、欄板有浮雕、鏤雕的牡丹、蝙蝠等吉祥圖案,工藝細膩美觀。枋額上懸《內(nèi)閣中書》匾額,現(xiàn)已不存。


  院中主廳房面闊五間,坐西朝東,硬山頂單坡水結構。為三廳兩廂格局,俗稱“鎖子廳”.前檐在金柱、檐柱間形成寬廊沿,柱頭平板枋上的斗栱、栱板、欄板都施以精細浮雕、鏤雕的卷葉紋、四季花卉紋,枋柱間置有雕花雀替。樸素四郎直欞門。院之南北建有硬山頂單坡水挑檐廂房,其中南廂房五間,北廂房五間(均為民國時期建造)。東倒座為三開間,硬山頂、單坡水前出廊沿結構。檐下斗栱、欄板、雀替齊全,做工雕花精美。此院建筑年代除廂房較晚以外,正庭、倒座均為清代(咸豐年間)建筑。院中廣植花木,擺放盆景、魚缸,甚感清雅。此院正廳房內(nèi)曾懸掛《敦樸持家》、《光前裕后》、《福蔭彌長》匾額(今不存),倒座廳前門楣之上懸掛《壽徵大德》匾額。正庭前柱上曾懸掛木刻楹聯(lián)一副,上聯(lián)為:“作兒孫榜樣肯構還望肯堂;”下聯(lián)為:“承祖先遺風克勤繼以克儉。”前垂花門額之上是光緒九年朝廷為甘州學政吳必發(fā)先生敕贈的《內(nèi)閣中書》匾額,以示褒揚。


  這些匾聯(lián)映襯著這座古色古香的民居大院,顯得文化氣息之濃厚,溫馨雅致與祥和舒適,充分體現(xiàn)了建筑美學和人文精神地完美結合,它是一處民居住宅最佳環(huán)境的福祉所在。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甘肅民樂:花海登山愉悅身心強體魄
  • 甘肅鄉(xiāng)村藝人敦煌演繹民間“皮影故事”
  • 甘肅藝人墻皮“復制”敦煌壁畫 “移入”尋常百姓家
  • 甘肅戈壁小鎮(zhèn)搶救“稻花香” 留住舌尖上的“鄉(xiāng)愁”
  • 甘肅傳統(tǒng)書畫裝裱修復匠人:26年孤獨堅守 匠心依舊
  • 甘肅藏家集近4萬枚舊票證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