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公園巡覽7 植物園薈萃大秦嶺奇花異木

時間:2011-12-27 22:35來源:西安晚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植物園的王蓮葉子可以坐5個孩子。
  蝴蝶蘭
  牡丹
  紅梅
  紫藤
  法國植物專家來植物園參觀?! ≠Y料圖片
  植物園的巨型伊拉克椰棗樹(現(xiàn)在已經(jīng)死亡)。
  1993年首屆郁金香展盛況?! ≠Y料圖片
  植物園鳥瞰圖  資料圖片
  冬季植物園工作人員在澆地。

  在北緯34.18°、東經(jīng)108.56°的一個園子里,靜靜地生長著幾千種奇花異草、珍稀植物。這里被市民看成是“自家后花園”、是喜結(jié)良緣的新人留下最美瞬間的外景地、是攝影家最過癮的大特寫區(qū)、是孩子們親近自然、觸摸萬紫千紅的課外學堂,同樣,你聽,這里還是鳥兒們在這喧囂城市中棲息的天堂……這就是位于西安市南郊翠華路終端東側(cè)的西安植物園。

  踏入植物園大門,一棵遒勁挺拔堪稱合抱之木的松柏迎面佇立,向我們透露著一種厚重和寬容的儀態(tài),彷佛它也記住了這個園子的歷史。三九天,花木凋零,萬物噤聲,似乎這里的一切都進入了“冬眠期”,信步穿越這個園子,只瞥見木牌上寫著的“木蘭園”、“鳶尾園”、“郁金香園”等等美麗的名字。中國舊歷年底,適逢植物園“五十而知天命”,記者走訪了建園時的“元老”、現(xiàn)任的園長、植物園的業(yè)務骨干、年輕的研究員……他們重新帶著我們回顧了植物園一段段封存了很久的往事……

  三選園址的曲折故事

  透過植物園會議室的窗,此時的園林,雖然看不出春華秋實的美景,但園林里正在翻地的工人忙碌的身影卻透出一股蓬勃的生機。我和植物園的幾位“家人”聊起了植物園的“身世”。

  “1958年我從西農(nóng)園藝系畢業(yè),畢業(yè)后在西北生物土壤植物研究室工作。植物專家崔友文通知我和同事肖崇禮說‘你倆去西安,參與籌備植物園’。”說話的老人叫郭生幀,他是西安植物園最初建園的元老之一,也是第三任園長,在植物園工作了近五十年,見證并參與了植物園的“歷史”。

  郭生幀說,他和肖崇禮兩人到西安正好趕上植物園選址。“當時先去的是南五臺,同行的還有當時研究所的所長王育英、張耕野、植物專家崔友文,一行五人。南五臺當時是長安縣林場,我們進山一路上都能看到樹上掛著的牌子,牌子上都注明植物的名字,山腳下是當時的省植物研究所,在這里再建一座大園林的話,顯然客觀條件不允許。”于是放棄了這個地址。

  緊接著,郭生幀一行又來到翠華山:“我們當時興致很高,來到翠華山一看,奇崛的山坡上,幾乎沒有什么植物,翠華山是地震之后形成的山,中間的‘天池’是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水是從石頭下面流出來的,顯然不適合植物生長。”看完翠華山的陣勢,五人當即“pass”掉了這個方案。

  馬不停蹄,他們又來到第三個“備選區(qū)”——現(xiàn)在的小雁塔北面的空地。郭生幀向我們描述1958年的西安:“當時小雁塔周圍大概有200畝左右,大部分都是菜地,冬天人們?yōu)榱松鸂t子都在麥田周圍取土打煤餅,放眼看幾百畝的一片空地,除了麥田就是被挖得坑坑洼洼的荒地,四周全是雜亂的墳塋。”考慮到離城太近,面積也太小,怕有人為因素破壞植物園的發(fā)展,他們最終也放棄了這個方案。

  “當時還有另外一種方案,就是想把園址放在現(xiàn)在的省委東院那一片區(qū),大概有500畝左右。灌溉主要依靠南山過來的長安八水之一■水,這樣一來,這塊地受季節(jié)、農(nóng)時影響非常大,我們再一次放棄了這個方案。”

  經(jīng)過多次調(diào)查,植物園最終將園址選定在大雁塔旁邊。“當時西安的規(guī)劃是:曲江池、西影外景拍攝基地(秦王宮)、大雁塔、植物園形成曲江風景區(qū)。”郭生幀說?;貞洰敃r的情景,他告訴我們,當時大雁塔周圍全是麥田,地勢北高南低,適宜植物配置與造景,又是旱地,對農(nóng)業(yè)耕作影響不大,面積為20公頃,符合選址的標準。

  他們選的地兒,北面是緯零路,西邊是翠華路、東界現(xiàn)在的雁南路,中間是720畝的一塊空地。據(jù)說,唐代長安啟夏門便在此地。就這樣,地方選好了。老人的眼光落在一棵樹上:“這樹,就是建園時,當時的西安市副市長楊曉初送的,我記得他很重視植物園修建工作,先后多次來植物園考察,建園之后送給我們這顆松樹,50年了。”

  它與秦嶺一脈相承

  “西北設計院總工程師洪青和他的助手是當時植物園的主要設計者,我當時協(xié)助他們設計。”郭生幀對當年的兩位主設計師印象很深。

  幾位開園元老的講述中,我們了解到,西安植物園是建國后全國首批建立的八個植物園之一,也是當時國家在西北地區(qū)建設的唯一的植物園。植物園的主要功能就是保護及引種秦巴山區(qū)以及黃土高原的物種。談起植物園的物種,現(xiàn)任園長李思鋒最有”發(fā)言權(quán)”。李思鋒來植物園之前,就是秦嶺生物考察隊的隊員,專門研究秦嶺的植物生活習性、物種特點等等。李思鋒告訴我們,作為我國植物曲系的起源地之一的秦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秦嶺山脈的植物,獨特性強,種子植物就有3000多種,而且將近一半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植物,秦嶺特有的植物目前已有200多種。秦嶺是中國、日本、喜馬拉雅,南北、東西的大交匯地帶,因此,建一座植物園來保護秦嶺植物品種,很有必要。

  建園初期,植物園邀請了國內(nèi)知名的植物學家如林镕、耿以禮等教授以及前蘇聯(lián)引種馴化專家來西安,對植物園的辦園方針、規(guī)劃、園林特點以及植物以后的發(fā)展方向給予指導。于是,植物園的定位為:調(diào)查研究西北植物資源,進行開發(fā)利用。 引種國內(nèi)外,尤其是秦嶺和西北、華中地區(qū)野生和栽培的經(jīng)濟植物,進行引種馴化試驗,以豐富西北地區(qū)資源。

  做好了一切前期準備工作,沒有搞奠基儀式,甚至正式的文件都沒有。

  1959年正式動工修建植物園,在植物引種馴化方面,他們堅持“一切工作以建園為主的方針”,在很短的幾年時間內(nèi)就收集種子植物1700余種,80余萬株。初步形成了資源植物區(qū)、木本油料、芳香油、果樹、藥材、松柏和楊柳植物標本園等分區(qū)狀況。

  1959年建園初期,員工有30多人,先后派出50多名同志(包括雇的村民)在秦嶺里面尋找植物,那時候人們干勁很大,我記得10天時間,我們就移植野生有用苗木1萬余株。那會基本上都是人從秦嶺里把樹苗、花卉背到山下,都是用架子車拉回來的。我和從部隊上回來的其他九名戰(zhàn)友,一來就參與了建園工作。”在植物園工作了一輩子,現(xiàn)在又被返聘回來的丁發(fā)成老人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

  選什么樣的植物進園,是當時技術(shù)人員多次開會討論才定了下來:植物園的植物大多數(shù)來自秦巴山區(qū)和黃土高原。主要是考慮到要凸顯本地特色。最終,植物園的定位是:一是展現(xiàn)秦巴山區(qū)的植物特點,二是突出渭北高原(黃土高原)的植物特點。要讓來西安的外地游客了解陜西的植物特點。其次,增加科普作用,引種一些南方的熱帶、亞熱帶植物,國外的一些珍稀花卉植物,增加植物園的觀賞性。

  “植物園里種植的一些‘稀罕花’,還引起了幾場轟動呢。”說起植物園的奇花異草,一直沒說話的王興民老人眉開眼笑,“說到這里還有個笑話,1968年,植物園溫室里有棵鐵樹開花了。當時有個人無意中看到了,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蜂擁跑來看。當時植物園的外面沒有路,只有農(nóng)民田里面的窄窄的土路,市民急急忙忙都跑來看,外地人有的還乘火車跑來看,我就是當時跑來看的群眾之一。當時植物園里人山人海的,路兩邊的莊稼,都被趕來的市民踩踏的不像樣子。1968年的植物園還是個爛攤子,能看到鐵樹看花,確實很稀罕,植物園也沒有圍墻,就是個木柵欄門,門都被擠倒了。”

  王興民是西北大學學植物的,后來分配到秦嶺植物考察隊工作,植物園二次重建的時候,他來植物園工作。他說,即使是學植物的,他也沒見過鐵樹開花。植物園有棵鐵樹開花的事,轟動了西安。

  兩度重建增添展區(qū)

  三年困難時期、文化大革命十年,植物園的建園和科研工作基本停滯。植物園里荒草叢生、雜亂頹廢,一度面臨被撤掉的命運。“我們當時的主任(園長)叫粱德柱,只好把一部分給了輕工業(yè)研究所,搞技術(shù)合作,提煉薰衣草精油。把一部分給了陜西省藥材公司;技術(shù)人員,就準備交給西安市園林局。后來中科院蘭州分院撤消了,研究人員被分到了西安,成立了科學院西北分院,院長叫時逸之。”當年主管科普工作的王興民,回想起文革時期植物園的情景,現(xiàn)在仍十分痛心。

  我們了解到,1960年到1976年間,當時的植物園基本上是自給自足,以園養(yǎng)園。附近農(nóng)民和有關(guān)單位紛紛進園搶種和占用土地,一個初具規(guī)模和外貌的植物園變成了一個荒園,悉心收集的千余種植物種類喪失殆盡。

  文革結(jié)束后,植物園有了二次重建的過程,才開始真正用作科研工作,開始真正發(fā)揮作用,走向正軌。

  第二次重建植物園三年的日子里,茫茫秦嶺,千溝萬壑,花草樹木芊芊莽莽,怎么樣找到植物園需要保護引種的植物?怎么把它們帶回來?帶回來分類怎么分?

  王興民接過來話題說:“我來植物園之后第二年,就剛好趕上第二次重建。我跟著老一輩的植物研究人員,參與了第二次重建的過程。我們一般都是春天去找植物,先得記住這個植物在哪里長著,到秋天到山上滿山地尋找種子、挖樹苗。秦嶺深處,什么地形都有,一不小心就腳下一滑,背著十棵八棵樹苗,什么情況都遇見過。采集植物每年都得去,出去采集植物種子的時候,大家都背著自己的行李,走到哪住在哪,廟里、山洞里都住過。有一年,我們采集隊有個小伙子,到甘肅麥積山甘谷縣附近采集樹種,晚上住在廟里,實在太累,害怕睡著了被子被人偷,把被子在腦袋下面枕著,結(jié)果還是被人偷走了,后來,很多人湊起來分到的棉花,小伙子才有了被子。” 大家都對那時候田間如此艱苦感嘆不已。郭生幀老人也陷入了回憶:“說到這,我也想起來了,我那會跟肖崇禮他們出去采集樹種,我生病了,就留在山洞里看行李、做飯。我不會做飯,就把好幾天的大米全做了飯,害得大家后來吃了好幾天煮的野毛栗子。”

  就這樣,面對交通不便、人員短缺、技術(shù)落后的現(xiàn)狀,老一輩植物園人克服了種種困難,全身心投入到建園工作中。植物園在科研工作者辛勤的建設中,慢慢地有了規(guī)模。僅僅在1979年,西安植物園先后五次派人員去秦嶺和巴山,歷時50多天,組織采挖種苗5000余株,收集標本900多份,制作蠟葉標本500多份,全年共完成引種500多種,是歷年來引種最多的一年。建成了包括藥用植物展覽區(qū)、油用植物展覽區(qū)、芳香植物展覽區(qū)、水生植物展覽區(qū)、花卉展覽區(qū)、園林植物展覽區(qū)、植物分類展覽區(qū)和熱帶、亞熱帶植物展覽溫室的展覽區(qū)格局。

  一個花展引來數(shù)百萬游客

  像一個夏天的童話。1984年的夏天,植物里有一株奇特的蓮花,開花后蓮葉上竟能坐上去幾個孩童卻“面不改色心不跳”——植物園培育的王蓮盛開了。借這個機會,西安市植物園正式對市民開放,人們競相告知。“當時的門票,是1毛錢。”現(xiàn)任植物園科普科科長祁云枝說。王蓮的開花,使得植物園成為人們關(guān)注的焦點。植物園每年都接待大量游人、學生等等。

  “寫植物園,有兩個人,不能忘了采訪。”祁云枝太了解這座園子和一群把青春和熱情都獻給這座園子的人。她說的是龐長民研究員和原雅玲研究員。郁金香原產(chǎn)地是荷蘭。中國好多城市引種,效果不明顯。上世紀80年代初期,人們對這種聽說被荷蘭人稱為“花中女皇”的花分外向往。西安植物園卻引種成功了。“當時郁金香展還在《西安晚報》上發(fā)了很多文章”。兩位先后從事培育郁金香的研究員回憶當年的情景,“全國各地的群眾蜂擁而來,甚至從西安轉(zhuǎn)車的人,也專門瞅空來看一看郁金香,市區(qū)的群眾,更不用說了,那時候就有人討五塊錢買一束郁金香。一個花展,竟吸引了數(shù)百萬之眾的游客,社會反響巨大,影響波及國內(nèi)外,一度引來國內(nèi)許多大中城市紛紛仿效舉辦大型郁金香花展,帶動了全國花卉事業(yè)的發(fā)展。郁金香花展,成為植物園甚至成為西安人的驕傲。”

  此后的西安植物園,先后舉辦的多次花卉展覽。每次來植物園的游人,都得到了植物學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知識,植物園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贊譽。

  民間記憶

  植物園是我的“童話世界”

  張淼  20歲  陜師大學生

  我很小的時候,爸爸每年都帶我來植物園看花,植物園里的奇花異草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小時侯很多照片都是在這里拍的,這里蜿蜒曲折的園子,美麗的花朵,水里的荷花、金魚都是我兒時玩耍的天堂。

  后來,我也從這里認識了很多課本上描述的植物。我印象最深的是2003年郁金香開的時候,學校老師組織我們到植物園看花展,當時的門票是十塊錢,我們買的是集體票,當時植物園里不但有花展,很多畫家都來寫生,還有些小商小販,乘機跑到植物園里面賣各種跌打損傷藥,五顏六色的郁金香被工人們擺放成各種圖案,非常漂亮。現(xiàn)在我也很喜歡沒事到植物園來畫畫寫生。

  地涌金蓮轟動半個城

  王淑珍   66歲   退休大學教師 

  我家就住在植物園附近,植物園這幾十年,我都看在眼里,現(xiàn)在的植物園,越辦越好了。文革時期,植物園圍墻都被附近的村民推到,樹葉子花都被砍了回去喂羊,植物園里的員工也沒辦法,很多奇花異草也被砍掉。后來再建園的時候,我常去園子里面遛彎,大冷天,工人們一大早就在園子里忙活,培育新品種,像伺候小孩一樣精心。后來植物園對外開放了,門票也變化了好幾次,從1毛錢到五毛、到一塊,后來5塊,現(xiàn)在是15塊錢。我記得2007年剛過完春節(jié),我家還有外地的客人,聽說植物園里“地涌金蓮”開花了,我還帶著家人親戚去看。當時引起群眾的轟動,好多人跑到植物園觀賞、拍照。

  員工自述

  我參與了郁金香的培育

  原雅玲   西安植物園花卉協(xié)會研究員

  我是學園藝的,上世紀90年代來的植物園,跟我的老師張儉研究郁金香的引種。我是張儉老師唯一的學生。我的老師是2008年去世的,在這之前,他給我一個木頭盒子,盒子里面是各種郁金香照片資料。記得我來植物園那會,園子里還沒有現(xiàn)在的園中園——木蘭園。我就跟著老師研究郁金香,開始很困難,沒有經(jīng)費,后來小批量的研究成功后,政府給植物園撥了經(jīng)費,專門分出來6畝地來搞科研。 當時郁金香展還在《西安晚報》上發(fā)了很多文章。1993年植物園舉辦第一屆郁金香展,時任副省長的姜信真、西安市市長崔林濤剪的彩。我記得當時的門票是一塊錢??吹饺珖鞯氐挠稳硕寂軄砜次靼驳挠艚鹣?,我心里充滿了自豪。當時花展上,郁金香賣五塊錢一支,很多年輕人都競相把這稀罕花買回去。

  我來的時候植物園是一片荒地

  丁發(fā)成  西安植物園退休老員工

  我是和戰(zhàn)友們從部隊來的,我來植物園的時候20歲,那會這里是一片荒地。我記得那時候建園,大家都從附近的農(nóng)村、秦嶺山里往回背樹苗,回來挑水種樹。我就從田家灣往回背過樹苗,手指頭粗的樹苗,需要很小心地護著,每個人背著一大捆,那會園里困難,沒有專門拉樹苗的車,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園子里的樹,基本上都是工人們背回來的。去山上挖樹種,什么地方都住過,廟里和很淺的山洞都住過,一到晚上,山風呼呼的,又冷又潮?,F(xiàn)在好了,你看現(xiàn)在的園子,里面的設備都是現(xiàn)代的,園里的花卉設計也越來越豐富,溫室的花一年四季都開著,現(xiàn)在雖然是冬天,來園里拍婚紗照的人還是每天都有。

  管理者說

  從植物園開始了解秦嶺

  李思鋒   西安植物園園長

  我是2003年來植物園工作的。西安植物園,不是一座單純的公園,它還有科研任務,很多市民都不清楚這一點。我先后50多次去秦嶺考察研究,回到城里后,孩子去車站接我,看到胡子拉碴的我,都不敢認了。現(xiàn)在植物園有百卉園、木蘭園、本草園、郁金香園等等,先后多次舉辦大型郁金香、風信子、歐洲水仙、蘭花、芳香植物等花卉展覽和圍繞花卉展覽開展的科普教育活動,多次被媒體報道。2006年至今,植物園還策劃制作了由178塊展板組成的科普宣傳長廊,布置在園內(nèi)主干道兩旁,每年更新兩次。這樣,來園里的游人在輕松游園中就能學到知識,一舉兩得。作為參與植物園建設和發(fā)展的管理者,我希望大家從了解植物園開始,了解我們的大秦嶺,愛護與我們息息相關(guān)的植物、動物,熱愛大自然。

  植物園明天花更紅

  董長根     西安植物園黨委書記

  我是上世紀70年代來植物園工作的。我參與了植物園的二次重建工作,我經(jīng)歷了植物園的幾次輝煌,同時我親身體會到建園、護園工作者的辛苦?,F(xiàn)在的植物園,占地面積20公頃,收集保存植物3400余種(含品種),保存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32科70余種,幾次大型花卉展,引起外省人對西安,對陜西的關(guān)注,對城市經(jīng)濟發(fā)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在我看來,植物園現(xiàn)在稍微有點“落寂”只是一種蟄伏,我們以后會多次舉辦花卉展、插花藝術(shù)比賽、科普活動等。讓游人在這里了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F(xiàn)在好多公園都免票了,植物園不免票,是因為植物園是國家的科研單位,它不像其他公園,是屬于政府公共設施,有政府的撥款來維修維護院內(nèi)的設施,門票的收入,我們是投入到建園當中,為的是大家隨時能看到干凈、優(yōu)美的植物園。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guān)新聞
  • 蘭州石佛溝國家森林公園晉升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
  • 雙泉湖風景
  • 奇巧民樂公園
  • 滇池湖畔昆明西山森林公園
  • 西北最大天然生長白樺林帶——哈巴河白樺林公園
  • 滇池湖畔的昆明西山森林公園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