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習俗文化中的環(huán)保理念(3)

時間:2011-12-27 18:28來源:甘肅肅詩歌網(wǎng) 作者:索南草 點擊: 載入中...

  這種嚴禁人們?yōu)橹\私利而無情地去傷害其他生命的思想或準則,時刻提醒人們更多地為生命的存在價值考慮,尊重生命,為所有生存者創(chuàng)造美好的環(huán)境。有人說“容忍與寬恕成為雪域高原人們道德倫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此種對人性的道德要求與規(guī)范,無形中升華著藏民族對生命的仁愛和慈悲之心,消減著人性中自私、唯利、無他之成分,對周圍的生命與環(huán)境無疑也起著一種隱性的保護作用,這從以下描述也可得以釋然。據(jù)科考工作者初步查明,在藏北高原共生活著10萬多只藏羚羊,野牦牛3000多頭,黑頸鶴500多只等;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野牦牛、藏羚羊、西藏野驢、雪豹、黑頸鶴”,列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有藏雪雞、草原鷂、猞猁、兔猁、荒漠貓、棕熊、藏狐、赤狐、赤麻鴨、白肩雕、玉帶海雕、禿鷲、大鷹、巖羊、藏原羚等二十多種;藏北高原荒漠生物多樣性自然保護區(qū)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海拔最高的陸地荒漠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qū),比美國最大的兩個野生動物保護區(qū)大3倍,比非洲最大的保護區(qū)大4倍,它又是世界上最奇異、最接近原始狀態(tài)的自然保護區(qū)。

  (二)行善止惡、善待生靈的思想

  常言道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藏民族以因果業(yè)報、樂于施舍等約束自己的言行,自覺并教導后輩熱愛周圍一切有利于人類發(fā)展的任何事物,為人類的未來而真誠呵護生命;對貧困之人、弱小生命施以同情和善待,忌暴掠和索??;祟尚奉獻;主張與自然萬物和睦相處。

  揭去宗教的面紗,辯證地分析,信仰本身沒有對錯之分,但它卻因信仰的主體,也就帶有積極和消極的兩重性。“苯教”以其“萬物有靈”、“靈魂不滅”的觀念,正是作為一種心靈寄托的初始宗教形式扎根于藏民族心中。公元前四世紀象雄文明的形成和發(fā)展也主要體現(xiàn)在苯教的興起,它的產(chǎn)生是藏文化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飛躍,使藏民族較早地成為一個有哲學和理論思想的民族,也為后來的藏傳佛教思想體系的逐漸完善奠定了基礎。藏傳佛教不僅蘊含“重視理論、重視思辨、重視哲學的精神”,而且富含廣泛的道德等標準,其中佛教“十善標準”,既有“不殺生還要放生”,尊重所有生命,誠實、團結等對人言行的細致規(guī)定;也有倡導“愛護動物、保護環(huán)境、愛護自然”等行善利他的行為準則。雖說佛教中修善法是為成“佛”,但此過程可說是一種積大德行大善,充滿博愛與平等、利他與奉獻、堅定與強韌的修性的過程,是體現(xiàn)平等的思想及言行的錘煉過程;其勸善和因果思想在某種程度上遏制了人們?yōu)樗接幌ζ渌?、破壞自然的行為,從而以?nèi)化的觀念自覺約束并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使人們少些膨脹,多些節(jié)制,少些索取,多些奉獻。因此,我們應本著辯證唯物主義的態(tài)度去辨析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觀,對其中積極的因素應予以肯定,這也是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倫理思想應吸納的。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青藏高原這種特殊的生存環(huán)境、道德風尚及習俗,產(chǎn)生并發(fā)展了基本為全民信教的普遍社會心理,也給高原人們提供了具有一定秩序的獨特的宇宙模式,造就了不改熱愛自然、尊重自然的可貴品格和堅強意志。無形中保護著自然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使青藏高原的許多珍稀動物得以生存和發(fā)展。據(jù)科學工作者考察,“青藏高原上生活著200多種獸類,500多種鳥類,其中100多種珍禽異獸棲息生活在無人區(qū)”(人煙極稀少的地方),空曠、遼遠、幽靜的環(huán)境,使無人區(qū)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動物園”,“已知藏北高原有鳥類70余種,哺乳動物25種,爬行類3種,兩棲類1種,魚類巧種”;并已初步查明,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和國際瀕危物種的生命形態(tài),為開展對高原荒漠特有珍獸的生態(tài)學、生活習性、經(jīng)濟價值、繁衍發(fā)展、科學價值、生態(tài)價值、基因價值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場所;此外,已探明藏北有金屬、非金屬、固體燃料礦產(chǎn)共232種,鹽類礦產(chǎn)也極為豐富大小鹽湖有100多個,有些為國內(nèi)外大陸鹽湖中罕見,地下水資源亦是無比的豐富。

  藏民族的這種善良、公平,使青藏高原“地球上最大的”、“世界上唯一的巨幅畫屏”得以保護,那高山峽谷的雄偉和嫵媚也深深震撼著世人——“既是天國仙境,又是活生生的人間風光。既虛幻飄渺,又實實在在”,在那里“你能看到人生事物的極端”,有世所罕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繁衍著復雜豐富的植被類型和動植物區(qū)系,被生物學家稱作‘植被類型的天然博物館’、‘山地生物資源的基因庫’,目睹那“舉世無雙”的美景,“不由得要發(fā)出‘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的慨嘆”。。這既是大自然絕妙的杰作,也正是大自然美好的回報!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新聞
  • 載歌載舞馬家窯
  • 四壩灘:史前東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中轉站
  • 靑城:那座拱衛(wèi)中原平安的要渡城池
  • 靑城:那座拱衛(wèi)中原平安的要渡城池
  • 清代發(fā)票亮相蘭州200余張發(fā)票訴百年歷史文化
  • 蘭州黃河河道變遷與歷史文化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