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五泉”和高僧“宏濟大師”

時間:2011-12-20 16:56來源:蘭州日報 作者:柏敬堂 點擊: 載入中...

后五泉,也稱夜雨巖,因地處五泉山后而得名。其位置在今七里河區(qū)八里鎮(zhèn)阿干河?xùn)|山后五泉村,系皋蘭山西麓一道深幽的溝壑。原因是這里也有龍泉、伏泉、馬黃泉、葉家泉、謝家泉等五眼泉水,正好背對前山的惠泉、蒙泉、甘露泉、摸子泉、掬月泉等五泉,故蘭州人俗稱后五泉。宏濟大師曾在后五泉靈巖寺住持修行傳播佛道……

\
夜雨巖站佛 50年代攝

后五泉溝壑呈東西走向,長約300米,寬約50米。溝盡頭便是穹隆形的夜雨巖,察其形貌,乃雨水沖涮后所造成的幽谷巨壑,巖凹陷懸空呈覆屋狀,其地質(zhì)結(jié)構(gòu)稱“五泉礫巖”,蘭州人叫練子石。溝內(nèi)樹木茂密,巖下幽暗昏黑,宛如夜幕低垂、巖頂石隙中無數(shù)小泉眼滲落的水珠,晝夜淅瀝如雨,《蘭州府志》云:“夜深籟靜,潺潺如雨聲”。故明肅靖王朱真淤命名為“夜雨巖”,并賦詩吟詠:“淡淡籠輕靄,沉沉映落霞。雨余聲愈急,風(fēng)動滴還斜。秋樹浮殘葉,春山泛落花。翻疑最深處,猶似隱仙家”。

蘭州名勝“后五泉”

后五泉的成因和前五泉相同,都是五泉礫巖中的裂隙水。巖水匯成一泓,順刳大渡槽流淌出溝,附近村民用以灌溉農(nóng)田菜圃。后五泉水富含多種礦物質(zhì)和微量元素,故這里的果品蔬菜質(zhì)地優(yōu)良,口感甚佳,特別是冬果梨,軟兒梨、蘿卜、苴蓮、芹菜等,質(zhì)地細嫩,滋味鮮美,是蘭州果蔬中的極品,本地人稱其為溝水果子溝水菜,有別于黃河水澆灌的果蔬。

早年后五泉溝口西北有一座山門牌坊,上有“后五泉”三個蒼勁渾厚的大字,系蘭州近代名人榆威將軍、書畫家裴建準先生于民國37年(1948年)所書。過牌坊,又列一重門,上嵌一匾,書“水石人心”,系明天啟五年乙丑科進士、蘭州人楊泰升的墨跡。進入山門地勢由寬變狹,步步走高。溝內(nèi)有高大粗壯的銀白楊、山楊、薄柳等喬木和灌木,蔚然成林,隱天蔽日。溝兩側(cè)依山建懸樓,有福泉寺、魁星閣、文昌宮、三清殿、靈巖寺等,并鑿有黑虎洞等石龕。廟內(nèi)墻上有繪工精妙的佛經(jīng)故事的壁畫。這些建筑奇巧玲瓏,雕梁畫棟、使樓、洞、寺廟渾然一體。沿溝北小路,可達夜雨巖,穹隆狀的巖下有一尊高大的釋迦牟尼塑像,蘭州人稱之謂“站佛爺”。這尊佛像是甘肅鹽務(wù)署長安徽人蒯壽樞于民國5年(1916年)捐資塑造的,儀態(tài)莊重,與山水景觀相互映輝,給后五泉增色不少。這些寺廟古建筑,在清乾隆及同治年間,屢遭兵燹,但后來均修復(fù)。文革期間又遭人禍浩劫,后五泉廟宇、殿閣蕩然無存,難逃厄運的站佛被毀,寺僧被逐,樹木多被砍伐。加之“深挖洞”導(dǎo)致泉水銳減,生態(tài)失衡,使這里一片殘敗,滿目荒涼。

早年的后五泉谷幽林靜、溪流潺潺,氣候涼爽,酷暑季節(jié),這里景色宜人,曾是人們避暑納涼的勝地。陰歷六月十九(今年7月30日)是浴佛節(jié)廟會,此時正值酷熱天氣,四方僧人香客紛至沓來絡(luò)繹不絕,焚香、瞻仰、禮佛,慕名探幽訪勝,多于壁間題詩作記,極具情趣。清進士、蘭山書院山長牛運震;臨洮舉人、蘭山書院山長吳鎮(zhèn);蘭州回族舉人、五泉書院山長馬世燾;清甲辰科臨夏進士鄧隆、蘭州進士王火亙都曾有吟詠后五泉的詩作問世。傅作義、鄧寶珊等人均有手跡于此。上世紀50年代中期后五泉廟會停辦。

現(xiàn)矗立在夜雨巖溝南臺階地上的靈巖寺大雄寶殿是1993年由佛門弟子捐資修建,內(nèi)塑釋迦牟尼巨像和各護法神像,金身鎏彩,栩栩如生。緬甸華僑居士蘭州人傅鳳英老太太捐贈的漢白玉佛也供奉在大殿內(nèi)。文革中被群眾巧妙保存下來由蘭州道光進士曹炯題寫的“法海蓬瀛”巨匾和書畫家裴建準將軍題寫的“后五泉”牌匾現(xiàn)懸掛在大殿前檐下,為靈巖寺增色生輝。大雄殿西部的觀音殿、山門及僧房等輔助設(shè)施系2004年竣工,整個建筑氣勢宏偉,初具規(guī)模,廟會活動也已恢復(fù)。但其地其景及園林綠化還需增加投入,將這里辟為蘭州的旅游景點,為市民及旅游者在炎夏提供一處休閑觀光的避暑勝地,再現(xiàn)當年后五泉的繁華風(fēng)采。


名寺出高僧 宏濟大師
    名寺出高僧。住持后五泉靈巖寺近50年的宏濟(廣參)大師便是一位德望眾、禪凈雙修的蘭州佛教界高增之一。
    宏濟大師(1906年—1984年),法號宏濟,又號廣參。俗姓潘,北京房山縣潘各莊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初三誕生。大師一生命運多舛,幼年因家境貧寒,8歲出家為僧。在二十世紀20年代初北洋政府曹錕主政時,曾被擄去當兵數(shù)年。后來修練苦行僧功,持齋戒葷,蔬食苦行,云游四處,尋訪名師,學(xué)佛法達30年之久,故以“廣參”為法號。大師多讀印光法師《凈土經(jīng)》,參禪讀經(jīng),苦心求法,深研佛理,堪稱蘭垣禪凈雙修、愛國、愛教的一位高僧。在后五泉居留近50年,圓寂前為后五泉靈巖寺住持僧。
    民國23年(1934年),佛學(xué)造詣高深的湖北名僧“心道法師”來蘭州宣傳佛學(xué)。在蘭多次講授《金鋼經(jīng)》,聽眾云集。適逢大師亦云游到隴上,相見即拜心道法師為師學(xué)習(xí)“凈土宗”,學(xué)成后被授于宏濟法號。隨后,大師數(shù)度同心道法師遠赴青海、甘肅河西一帶宣講佛學(xué)。并協(xié)助心道法師在蘭州公開創(chuàng)立“法幢宗”佛教派別,在省佛協(xié)會長鄧隆和敦煌縣呂鐘等人襄贊下,在敦煌烽墻堡建立“法幢寺”。另外,宏濟大師還在皋蘭石洞寺弘揚佛法,聽者甚眾,并在該縣泥灣創(chuàng)修法幢寺一處。后來該地佛教信徒多次到后五泉虔誠皈依拜佛。
    宏濟大師早期裝束以行腳乞食的頭陀為范,束友戴箍,發(fā)長及腿。隨后剃度,清苦修行。日常生活衣食以飽暖為準,不苛求強取。大師聲如童子,有識人學(xué)問,對生疏的人總說不識字,儀態(tài)如同歡喜佛,不論貧富,男女老幼他都一視同仁、熱情接待,深受大家的愛戴和崇敬。居士中一些有聲望的人物也喜歡與大師交往。精研佛教理論。
    宏濟大師是民國26年(1937年)到后五泉靈巖寺住持修行傳播佛道的。這里民風(fēng)淳樸,谷幽林靜,佛殿佛洞皆依山而就,高下參差。夜雨巖下,清流潺潺,山谷間云氣滃罩。大師在后五泉潛心研究佛學(xué)并致力于“凈土宗”,有時閉關(guān)閱經(jīng)修行數(shù)月,道行益深。他的齋壁上有“巖山大師費閑歌”,又有墨拓的“文殊、普賢”石刻一付,足見他的修行程度非同一般。其間大師曾云游隴上各縣,弘揚佛法,頗有名氣。每年農(nóng)歷6月19日觀音成道日,后五泉廟會盛況空前,游人如織。此日四方善男信女紛至沓來,鐘罄相鳴,歡聲笑語充塞一谷。官宦名流、文人騷客也前來探幽訪勝,與大師研討佛學(xué)奧旨。
    宏濟大師原住靈巖寺三教洞居室,衣食靠化緣布施或由俗家弟子和居士們供給,自炊自食。后五泉村的群眾對這位遠離故鄉(xiāng)出家人的冷暖常掛在心上,即便在最困難的日子里,也不時予以幫助接濟。大師在后五泉近半個世紀的生涯中,農(nóng)禪并重,人緣甚好,和這里的群眾關(guān)系一直融洽。時至今日,大家還念念不忘這位圓寂的長老,緬懷他大慈大悲的德行,每每提及,總以“老師傅”尊稱。

宏濟大師解放后的生活
    蘭州解放初期,宏濟大師曾被有關(guān)部門隔離審查。在八里窯老殘院里,近兩年時間也沒查出什么問題,便讓回寺院了。從此大師就以一個勞動者的身份到農(nóng)業(yè)社(后來成為公社、大隊)參加勞動生產(chǎn),做一些放水、管水、照看園子等力所能及的活。“文革”中被趕搬出寺廟后,先后住在秦家房頭頂、馬號、尚書地、徐家園子等處,其后生產(chǎn)隊專為大師在園子里蓋房三間,作為他居住、生活兼理佛事的地方。
    在“文化大革命”浩劫中,大師受到?jīng)_擊。先是佛學(xué)典籍、法器被砸抄一空;接著,夜雨巖下形態(tài)逼真、造型藝術(shù)水平極高的站佛等塑像及壁畫被搗毀;繼而夜雨巖被擠占。1972年“7·13”工程中,后五泉寺廟被拆毀殆盡,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受到滅頂之災(zāi)。好在大師心胸寬廣,只是淡然一笑了事。每日勞作之余臨摹碑帖,練習(xí)書法,或跟社員議農(nóng)事拉家常。
    改革開放后,落實了黨的宗教政策。重申宗教信仰自由,正常的佛事活動如燒香、誦經(jīng)、拜佛、講經(jīng)、過佛教節(jié)日得以恢復(fù)。這時宏濟大師年事已高,自己提出不再擔任蘭州市佛協(xié)職務(wù)。并謝絕了佛協(xié)各級組織的邀請,繼續(xù)留在后五泉深研佛法、傳播佛道。1984年農(nóng)歷9月22日,一代宗師宏濟坐化圓寂,世壽78歲,僧臘70年。歸葬一事,均由其徒弟及十方弟子操持辦理。1987年農(nóng)歷8月16日肉身入塔,塔為五級六面,上嵌宏濟大師瓷像,塔身題有“宏濟大士廣參靈骨塔”。塔西數(shù)米,由十方弟子所立“宏濟佛法”石碑一通。正面題有大師誕辰、圓寂、肉身入塔的時間;碑背留存大師墨跡,落款為“納僧”。
    蘭山雄峻,泉水晶瑩,大師遺德,山高水長。

(責(zé)任編輯:鑫報)
>相關(guān)新聞
  • 敦煌莫高窟“小小講解員”:弘揚敦煌文化 舒緩游客情緒
  • “面壁”敦煌62年 壁畫修復(fù)專家望再續(xù)千年輝煌
  • 壯鄉(xiāng)歡慶“三月三”
  • 甘肅鄉(xiāng)村藝人敦煌演繹民間“皮影故事”
  • 寶墩古城發(fā)掘公布新成果 內(nèi)城發(fā)現(xiàn)疑似“一環(huán)路”
  • 秦代封泥:2000多年前中國官員的文件這樣“保密”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zé)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