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馬思答吉湯:在元代曾堪稱“名湯”

時間:2015-11-26 08:01來源:大西北網(wǎng)-北京晨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今天北京人知道“馬思答吉湯”的應(yīng)該不多,親自品嘗過它的,更是鳳毛麟角,但在元代,它堪稱名湯。


    馬思答吉,即黃連木樹脂,又稱乳香,在元代,經(jīng)常用作調(diào)料。馬思答吉湯是用羊肉、草果、官桂、回回豆子熬成,吃的時候拌入香稻米飯、熟回回豆、香菜汁和羊肉,不僅美味,而且可以滋養(yǎng)身體。


    回回豆子,李時珍說是豌豆,不確,應(yīng)為鷹嘴豆,鷹嘴豆是豌豆的一種,但顆粒小,中國所產(chǎn)品種尤小,近似芝麻,果實上有個怪異的鉤狀物,頗似鷹頭。


    回回豆子味道獨特,在花生與板栗之間,且營養(yǎng)豐富,有養(yǎng)顏、降血糖的作用,醫(yī)家贊為“補中益氣、溫腎壯陽、主消渴、解面毒、潤肺止咳。用于體倦、腰膝酸痛、食欲不振、病后體弱、糖尿病及肺癰腫等癥”,所以特別受歡迎。


    鷹嘴豆產(chǎn)于干旱地帶,極少進(jìn)入中原。元代中西匯通,被稱為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全球化時代,彼此物產(chǎn)流通順暢,回回豆子因此風(fēng)靡老北京,不僅馬思答吉湯中大量使用它,沙乞某兒湯、木瓜湯、松黃湯、雞頭粉血粉、雞頭粉餛飩、雜羹、葷素羹、珍珠粉、黃湯等均離不開回回豆子。


    在元代,不僅回回豆子受老北京追捧,源自中東的多種蔬菜都曾風(fēng)靡一時,比如菠菜、洋蔥和胡蘿卜。李時珍說胡蘿卜“元代始自胡地來,氣味微似蘿卜,故名”,其實胡蘿卜可能漢代就已傳入中原,只是此前栽培不多,被誤認(rèn)為是元代傳入。菠菜是唐代傳入中國的,原產(chǎn)地是波斯,故稱菠菜,因其根赤紅,又被戲稱為“紅嘴綠鸚哥”,名聲雖大,食者不多。洋蔥則唐代亦有,被稱為渾提蔥,亦不流行。


    究其原因,在于大家不熟悉這些蔬菜的吃法,元代因大量中亞人來到中原,帶來不同的烹煮技術(shù),人們才體會到這些蔬菜的特長。比如洋蔥,過去認(rèn)為它“久食發(fā)病”,但元代北京周邊的尋麻林(今河北張家口洗馬林堡)駐有大量來自中亞的回回工匠,他們嗜食洋蔥,這改變了老北京的偏見,轉(zhuǎn)而稱贊洋蔥“其形如扁蒜,層疊若水精蔥,甚雅,味如蔥等,腌藏生食俱佳”,并將其稱為“回回蔥”.


    遺憾的是,隨著元朝滅亡,“馬思答吉湯”亦失傳,一是明初政府力倡“去元化”,二是中醫(yī)對元代飲食持有偏見,認(rèn)為傷身,三是一些原料無從進(jìn)口,比如鷹嘴豆,因其扎根極深,漢地少有種植,而無之則菜品盡失原來風(fēng)味。


    元代飲饌即使留下來,也大體變味,比如“酸湯”,烏梅加蜜煮成,原來需放入核桃、松仁糜,并用肉汁、羊肉、回回豆子提味,如今省去后半部分,從正餐變成飲料。再比如“設(shè)克兒匹刺”,用核桃、面粉、蜜制成餅,烤熟,如今已無核桃,但仍稱“桃酥”.


    本文材料主要引自《北京地方志·人民生活志》

(責(zé)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 老北京有哪些胡同是以工匠命名的
  • 老北京重陽賞菊始于何時
  • 老北京有哪些“羊地名”
  • 盤點老北京土地廟:有錢住瓦屋 沒錢頂破缸
  • 古代軍人墓志背后的故事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hù)隱私權(quán)??|? 免責(zé)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