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與氏是一回事嗎

時間:2015-02-03 08:01來源:大西北網(wǎng)-科技鑫報 作者: 點(diǎn)擊: 載入中...

古人

 

古人有時會因避諱改姓

 

    去年,媒體上熱炒的兩大“改姓”新聞不僅引起人們的廣泛關(guān)注,而且引發(fā)一片眾說紛紜。一個是被確定為“姓氏改革”試點(diǎn)縣的安徽長豐縣將掀起性別平等的“姓氏革命”,孩子出生后如果隨母親的姓氏,可以獲得1000元獎勵;另一個是陜西商洛市商州區(qū)以及河南鄭州、滎陽等地很多姓茍的人因?yàn)樽约旱男帐蠈擂尾粩啵B游泳都被嘲笑為“狗刨”,甚至有人聲言“寧可不給孩兒上戶口,也不能讓他姓茍!”于是“尋根溯源”,發(fā)現(xiàn)“茍”姓人在五代十國時期原本姓“敬”,因?yàn)橐芎髸x皇帝石敬瑭的名諱,忍痛去掉“文”而改姓“茍”.如今,紛紛將茍姓改回到敬姓……那么,這兩大“改姓風(fēng)波”是改姓氏嗎?在中國古代,姓與氏是一回事嗎?


 

 

姓字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

 


    姓氏現(xiàn)在往往被連在一起用,然而,從姓氏的本意來看,二者原本并不是一回事。


    姓,會意字,從女,生聲。“女”為女性、女人;“生”為生育、出生。“女”“生”為姓,其本意即為女人生的孩子隨母親姓。姓的甲骨文中,“生”像植物萌芽的樣子,表示萬物生生不息,正如人類代代相傳。對于姓,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的解釋非常明確:“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從女、從生,生亦聲。春秋傳曰天資因生以為姓。”班固在《白虎通德論》卷九中也同樣闡明了其“女”“生”的本意:“姓者,生也,人稟天氣所以生者也。”


    古人的名字極為復(fù)雜,由姓、氏、名、字、號五個部分組成,所以,姓氏最早是分開的,并不是一個詞。姓產(chǎn)生于前,氏出現(xiàn)在后。據(jù)考證,中國人在五千年前三皇五帝時期已有了姓,而且,子女最初都隨母親姓。在母系社會,同一個母親所生的子女都是同姓,姓字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代表了一種血緣關(guān)系,是家族基因的延續(xù)。所以,一些古老的姓如姬、姜、姚、妘、媯、姒、嬴等,都是女字旁。顯然,姓所標(biāo)志的血緣關(guān)系最早是由女性來確定的。母系氏族社會中,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這便是姓產(chǎn)生時的社會背景。


 

 

姓“別婚姻”氏“別貴賤”

 


    到了伏羲氏族社會時期,隨著同一祖先所繁衍的子孫越來越多,一個家族往往會分成若干支系,并散居到各個不同的地方。各個分支的子孫除了保留姓以外,為了相互區(qū)別以表示自己的特異性,便要取一個稱號作為標(biāo)志,這樣就產(chǎn)生了“氏”.也就是說,“姓”是一個家族所有后代的共同稱號,“氏”則是從姓中派生出來的不同支系。氏族社會時期實(shí)行“族外婚”,同一個氏族的男女不能結(jié)婚,“姓”因而也起到了“別婚姻”的作用。這即是《通志·氏族略》所云:“姓,所以別婚姻,氏,所以別貴賤。”《國語·周語》記載:“姓者,生也,以此為祖,令之相生,雖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屬也,享其子孫共相連屬,其旁支別屬,則各自為氏。”由此可見,姓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


 

 

秦漢以后姓和氏合二為一

 


    周代,姓氏制度已相當(dāng)嚴(yán)密,成為宗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禮不娶同姓”被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锻ㄖ?middot;氏族略》記載:“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也就是說,先秦時期,男子稱氏,女子稱姓,但姓與氏都是貴族才有權(quán)使用的稱號,沒有名字的平民百姓,人們統(tǒng)一以其職業(yè)稱呼,如庖丁是對姓丁的廚子的稱呼、優(yōu)孟是指姓孟的俳優(yōu)等。商周以前,姓用以區(qū)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說。氏用以區(qū)別貴賤,貴者有氏,而貧賤者有名無氏。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同姓不可通婚。


    秦漢時期,姓和氏的區(qū)別已經(jīng)微乎其微,并漸漸合二為一?!锻ㄖ?middot;氏族略》記載:“秦滅六國,子孫或以國為姓,或以姓為氏,或以氏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茲姓與氏渾為一者也。”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在寫《史記》時,更將姓氏混同成一個概念。清初學(xué)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姓氏之稱,自太史公始混而為一,《本紀(jì)》于秦始皇則曰’姓趙氏‘,于漢高祖則曰’姓劉氏‘,是也。”其中甚至出現(xiàn)了孔子“字仲尼,姓孔氏……”其實(shí)孔子原本姓子,孔是他的“氏”.


 

 

“敬”姓歷史上曾兩度改“茍”姓

 


    至于敬姓改“茍”姓等改姓的尷尬,則是中國古代一種特有的避諱現(xiàn)象。古代避諱的規(guī)矩很多,據(jù)起迄年代與《春秋》相同的《公羊傳·閔公元年》記載:“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而被迫改姓大多是為避禍或避皇帝的名諱。商紂王時期的比干原本姓子,被害后他的兒子為避禍就在子后加了個“小”字,改姓孫;司馬遷遭受宮刑后,他的兒子有的在馬前加了兩點(diǎn)水,有的在司字的左邊加了一豎,改成了姓馮或姓同……


    因避皇帝名諱而改姓的更是屢見不鮮,南宋著名史學(xué)家鄭樵在撰寫的《通志·氏族略》中曾列舉出不少:“籍氏避項羽諱,改為席氏;莊氏避漢明帝諱,改為嚴(yán)氏;師氏避晉景帝諱,改為帥氏……”因避西楚霸王項籍的名諱,姓籍的改為姓席;因避漢明帝劉莊的名諱,姓莊的改為姓嚴(yán);因避晉景帝司馬師的名諱,姓師的改為姓帥……此外,還有因避漢宣帝劉詢的名諱,姓荀的改姓孫;避漢文帝劉恒的名諱,姓恒的改姓常;避漢哀帝劉欣的名諱,姓欣的改姓喜;避漢哀帝父親劉慶的名諱,姓慶的改姓賀……


    其中,歷史上姓“敬”的人家遭遇的改姓風(fēng)波最為曲折,后晉滅亡后,為避石敬瑭的名諱改成“茍”姓的家族大多改回“敬”姓,可是到了宋代,為避宋太祖趙匡胤之祖父趙敬的名諱,又不得不再度改成“茍”姓。據(jù)《北京晚報》

(責(zé)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 趙匡胤從后周手中奪權(quán)禮遇柴氏眷屬
  • 清代廬江有個智慧的朱氏家族
  • 錢姓為何在《百家姓》中排第二?
  • 唐律禁輩分有高低的通姓結(jié)婚
  • 蔬菜也有姓
  • 中國的"瀕危"姓氏:"難""死"被評最稀有姓氏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hù)隱私權(quán)??|? 免責(zé)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