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榜羅鎮(zhèn)張川村許堡社,“剛強兄弟”許志剛(左)和許志強在自己植綠的山林里商量植樹品種。(新華社記者馬希平攝)
74歲的許志剛和許志強是一對雙胞胎
大家都叫他們“剛強兄弟”
他們生活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榜羅鎮(zhèn)張川村許堡社
曾經(jīng),這里干旱少雨,水土流失較為嚴重
這是2015年左右拍攝的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鄉(xiāng)村植被面貌。(通渭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剛強兄弟”的記憶里
當?shù)氐纳娇梢杂?ldquo;寸草不生”來形容
微風輕吹都能刮起一層黃沙
每逢下雨,黃土坡上淌起了“黃泥湯”
半個村莊都有可能被淤泥沖淹
這是2010年左右拍攝的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鄉(xiāng)村植被面貌。(定西市攝影家協(xié)會供圖)
“要種樹,才能固土!”
“剛強兄弟”堅信,只有種樹才能改變家鄉(xiāng)環(huán)境
1968年起,他們節(jié)衣縮食,購買樹苗
堅持義務植樹50余年,綠化家園山地面積達350畝
6月15日,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榜羅鎮(zhèn)張川村許堡社,“剛強兄弟”許志剛(右)和許志強從家里挑著扁擔準備挑水澆樹。(新華社記者馬希平攝)
6月15日,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榜羅鎮(zhèn)張川村許堡社,許志剛(左)和許志強去看望樹林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馬希平攝)
60年代,飯都吃不飽,還要種樹?
面對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剛強兄弟”從來沒有想過放棄
“剛開始種的樹,有些都沒成活。但不管吃多大的苦,絕不能半途而廢。”許志剛說。
6月15日,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榜羅鎮(zhèn)張川村許堡社,許志剛查看1968年自己種的第一棵樹的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馬希平攝)
6月15日,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榜羅鎮(zhèn)張川村許堡社,“剛強兄弟”駕駛?cè)嗆嚾タ赐麡淞稚L情況(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馬希平攝)
如今的許堡社
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明顯改善。
現(xiàn)在,盡管“剛強兄弟”已經(jīng)74歲
但他們?nèi)匀粓猿址N樹,還帶動鄉(xiāng)親們種樹、保護山林
云杉、側(cè)柏、油牡丹……
只要是在黃土地上能成活的樹種,“剛強兄弟”都要試一試。
這是6月15日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榜羅鎮(zhèn)張川村許堡社拍攝的“剛強兄弟”的義務植樹林(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馬希平攝)
閑余時間,“剛強兄弟”畫畫、做根雕……
在這個綠意盎然的“小江南”
“剛強兄弟”和家人過著有滋有味的農(nóng)耕生活
6月15日,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榜羅鎮(zhèn)張川村許堡社,許志剛在家中擺放自己制作的根雕作品。(新華社記者馬希平攝)
6月15日,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榜羅鎮(zhèn)張川村許堡社,許志剛在家中給畫好的國畫蓋章。(新華社記者馬希平攝)
6月15日,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榜羅鎮(zhèn)張川村許堡社,“剛強兄弟”許志剛(右)和許志強在自家花園里煮罐罐茶。(新華社記者馬希平攝)
眺望張川村許堡社的山川風景
回望五十余載植樹情
“剛強兄弟”已經(jīng)成為村里的老人
可許堡社的“綠色青春”逐漸描繪成景
這是6月15日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榜羅鎮(zhèn)拍攝的張川村許堡社風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馬希平攝)
“剛強兄弟”就像生長在黃土坡上的樹一樣
努力掙破巖石和干旱自然條件的束縛
意志剛強,頑強生長!
這是6月15日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榜羅鎮(zhèn)張川村許堡社給“剛強兄弟”許志剛(左)和許志強拍攝的合影。(新華社記者馬希平攝)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