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分實在傳家久,人民日報講了這位甘肅農家母親的故事

時間:2019-02-08 17:24來源:大西北網 作者:人民日報 點擊: 載入中...


點擊觀賞
本分實在傳家久
 
 
 
在甘肅天水,沿著山路往北走,到了麥積區(qū)和秦安縣交界的山嶺上,有一個叫劉緱的自然村,那就是我母親的娘家。她出生在那里,并生活了20多年。
 
 
 
 
我的母親,一名再普通不過的農家婦女,一輩子勤勤懇懇,風里雨里,不說累不說苦。下地干活,回家喂豬,閑了做些針線活。母親愛煮罐罐茶喝,廉價的茶葉放得多、泡得濃,味道極苦。她說,這樣喝有勁,干活有力氣。母親已過天命之年,始終相信社會光明,相信勤勞致富,相信本分實在才能傳家久。
 
 
 
一進臘月,母親就開始掐著指頭算日子,盼著我和弟弟回家過年。母親一生都在鄉(xiāng)下,沒有多少文化。對于日新月異的社交通信,她始終處于手忙腳亂的學習中,就連用微信打視頻電話也是最近才掌握。她知道我是個記者,卻并不清楚記者具體都干啥,只曉得要采訪寫字。所以,她很少給我打電話,生怕打攪了我的工作。
 
 
 
今年回家,母親不知從哪里知道了新聞敲詐的說法,突然對我說:“從根子上講,你還是農民。老話說,人哄地一時,地哄人一年。你干的工作我不懂,但應該也是這么個道理。要說實話干實事,千萬不要偷奸?;T奂易嫔隙际抢蠈嵢?,吃過虧但沒害過人。”聽母親這么說,我先是吃了一驚,接著又暗自慨嘆,原來這人世間,母親的話真深刻,真有力量。
 
 
 
我家大坪村,在溝壑縱橫的北山上。北山是土山,缺水。前些年,家里養(yǎng)豬,水成了大問題。每天早中晚,母親推上小推車,去到村里唯一的泉眼旁,一馬勺一馬勺地把3個30升的塑料水桶裝滿。然后,再將這重達180斤的水,沿著山路獨自推回家。
 
 
 
一路爬坡,夏天太陽毒辣,汗水滴在厚厚的浮土上,能聽著響。冬日里三九天,鐵把手上的寒氣,透過劣質的線手套直往手心里鉆??v然是這樣苦,母親一干就是數年。直到后來,政府出資,為整個山村通了自來水,母親才歇了一口氣。她常說,人一輩子的路,最終都要靠自己??孔约禾ぬ崒嵉馗沙鰜?,才會有好日子。
 
 
 
按照慣例,大年三十晚上,母親包了扁食。吃飯時,母親喝下一小杯白酒后說,“我和你爸都老了,在供你們上學的時候,榨干了力氣,再想幫襯你們,基本上沒了可能。你們兄弟成家買房,看來只能靠自己了,我們盡量不成累贅,保護好身體,不隨便進醫(yī)院。”我轉過頭,淚水順著喉嚨流。
 
 
 
每年回家,都能發(fā)現,母親在變老,白頭發(fā)越來越多,皺紋越來越深。母親不會做大菜,但面條搟得好。每次回家,她都要給我做漿水面。面一定要自己手搟切細,再炒上一盤綠辣子。人的胃是有記憶的,母親知道,小時候,能吃上一碗白面條,那就是我的饕餮盛宴。如今回家,到了飯點,只要看我坐定,一碗熱騰騰的面條就端了上來。母親站在一邊,看著我狼吞虎咽,高興得像個孩子。
 
 
 
母親一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到天安門廣場看看。去年夏天,我?guī)е改缚戳松?,又登上天安門,再進故宮博物院。吃飯時,聽得一碗炸醬面25元,母親偷偷將碗底的醬汁都舔干凈。登臨八達嶺,在好漢坡前,母親讓我給她和父親拍照留念?;厝サ能嚿?,她說,這輩子到過了首都,沒啥遺憾了,再就要趕緊回家,這次出來花錢不少,要好好干活,一分一分地掙回來。
 
 
 
故鄉(xiāng)人多地少,山地尤其貧瘠,收入微薄。但人人活得高貴,精氣神飽滿。又一年返鄉(xiāng),又一次回家,母親又對我再三叮囑。每年她都要說,總結起來其實就一句,不管世事咋變遷,人心定然要良善。(人民日報記者 王錦濤)
 
 
 
(載2月7日《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張云文)
>相關新聞
  • 《人民日報》刊發(fā)林鐸署名文章:統籌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和脫
  • 【人民日報】林鐸:脫貧攻堅 時不我待
  • 中組部人民日報社來甘肅專題調研采訪“兩學一做”
  • 《人民日報》報道:甘肅禮縣大堡子山遺址——早期秦文化研究
  • 人民日報記者論甘肅發(fā)展之三十七:精準扶貧,成就最大善政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