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wǎng)北京8月15日消息 據(jù)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說道科技抗旱,也許甘肅的做法值得借鑒。
連續(xù)多日的晴天,正是碾場的好時候。在通渭縣新景鄉(xiāng)張河村,村民張銀喜開著拖拉機,在攤開的麥子上一圈又一圈的碾壓,其他的鄉(xiāng)親則不停的用掃帚把蹦出來的麥粒兒“趕”回去。張銀喜說,盡管今年旱情嚴重,但收成卻不降反增。
張銀喜:“種了六畝小麥嘛,估計能打個三千多斤,關鍵是鋪了地膜嘛,不鋪地膜估計一畝也就是個三四百斤,尤其今年天這么旱,肯定就更少了。”
張銀喜所說的“鋪地膜”,是甘肅省在近年來大力推廣的“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甘肅省人大農業(yè)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武文斌告訴記者,這項技術可以讓旱地水分的利用率提高一倍左右。
張銀喜:“把它最好的時候的墑情通過地膜覆蓋了之后,抑制土壤里面的水分的蒸發(fā)。那么這個能保持多長時間,從去年秋季覆膜開始,能夠保持到(今年)六月份,就完全能夠滿足它的生長。”
今年以來,甘肅遭遇了嚴重的干旱少雨和高溫天氣。尤其是7月份,全省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減少近三成。為此,甘肅省一方面興修梯田、夯實旱作農業(yè)基礎,一方面安排資金4.6億元,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1500萬畝,并對所有農戶進行了補助。
甘肅省農牧廳種植業(yè)管理處處長李福:“平均給農民要每畝地補助地膜達到兩公斤,對于超過50萬畝的大縣,超過50萬畝的部分,每畝地還再增加一公斤的補貼。”
除此之外,甘肅省還以河西、沿黃灌區(qū)為重點,實施了千萬畝農田高效節(jié)水工程,推廣膜下滴灌、壟膜溝灌、壟作溝灌三大高效農田節(jié)水技術,從根本上解決大旱之年糧食穩(wěn)產增產的難題。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表示,未來還將繼續(xù)加快科技興農步伐。
王三運:“農業(yè)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我們大面積的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測土配方施肥等先進適用技術,在旱作農業(yè)區(qū)引發(fā)了一場革命性的變化,這說明在科技興農、科技增產方面仍有不小的潛力可以挖掘。”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