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月傳》里嬴羋兩大姓氏后人都去哪了?

時間:2016-01-15 10:47來源:大西北網(wǎng)-歷史大學堂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秦國△嬴姓  
源出嬴姓的姓氏不少。  
1.李  
李氏,源于嬴姓。顓頊帝的重孫、東夷部落的首領皋陶是李家的先祖。  
代表人物:李耳  
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主張無為而治,著有《道德經(jīng)》。  
2.趙  
趙氏最主要的一支出自嬴姓。相傳周穆王的車夫造父,因其高超的駕馭能力,用八匹千里馬一日千里,助周穆王趕回都城平定叛亂,立下大功。后,穆王賜趙城給造父,其子孫以封地為姓。  
代表人物:趙襄子  
嬴姓趙氏,名毋恤,趙簡子趙秧之子。因庶出而不被重視,后來趙襄子勤奮好學,才華出眾。趙簡子破例廢嫡子立趙襄子為世子,承襲父親晉卿之職。  
3.馬  
馬姓的起源有三種。其中一種源自嬴姓。造父被封趙城后,稱趙氏,后建趙國。戰(zhàn)國時趙王的兒子趙奢因戰(zhàn)功卓著被趙惠文王封在馬服,稱為馬服君。其子孫以“馬服”為姓,后簡化為“馬”姓。其余兩種,一種為他姓改姓,一種為他族改姓。  
代表人物:馬超  
字孟起,扶風茂陵人氏,衛(wèi)尉馬騰之子,東漢末年及蜀漢開國名將,漢末群雄之一。  
4.黃  
黃氏最主要的一支源于嬴姓。少昊的后人、東夷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伯益,因功被舜賜姓嬴,他有14支后裔,其中一支為黃氏。  
代表人物:黃香  
字文強(一作文疆),江夏安陸(今湖北云夢)人。東漢時期官員、孝子,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溫衾”故事的主角。  

5.徐  
徐姓起源主要有三種。一種出自嬴姓,是顓頊帝玄孫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夏禹時若木被封于徐,建立徐國。后人以國為姓。另一種是說出自殷商都城,還有一種源于他姓改姓為徐。  
代表人物:徐干  
字偉長,漢末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建安七子”之一。以詩、辭賦、政論著稱。代表作:《中論》《答劉楨》《玄猿賦》。  
6.梁  
梁姓出自嬴姓,秦仲的五個兒子率兵攻打西戎,收復了失地。秦仲的小兒子被封在梁(今陜西韓城南),建立了梁國。后來秦穆公滅了梁國,亡國后的梁國子孫,大部分逃到了晉國,以原來的國名為姓,就是梁氏。  
代表人物:梁鴻  
字伯鸞,扶風平陵(今陜西咸陽)人。東漢詩人,隱士。娶妻求賢不求貌,“舉案齊眉”就是出自梁鴻和妻子孟光。  
7.江  
江氏起源有二。一是源自嬴姓。西周時,顓頊玄孫伯益的兒子玄仲,被大禹的兒子啟封在江國。春秋時江國被楚國攻占,江國子民流落異鄉(xiāng),為紀念故國,以國為氏。  
代表人物:江淹  
字文通,南朝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歷仕三朝,宋州濟陽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程莊鎮(zhèn)江集村)人。南朝辭賦大家,與鮑照并稱。江淹的《恨賦》《別賦》與鮑照的《蕪城賦》《舞鶴賦》可說是南朝辭賦的佳作。  
楚國△羋姓  
源出羋姓的姓氏相比嬴姓要少一些。  
1.潘  
潘氏有四支。羋姓潘氏是最主要的一支。古潘國被楚國占領后成為城邑,生活在這里的楚國子孫以邑為氏,也姓潘。  
代表人物:潘安  
字安仁,鞏縣(今河南鞏義)人,祖籍河南中牟縣大潘莊。西晉著名文學家。與石崇、陸機、劉琨、左思并為“賈謐二十四友”  
2.熊  
熊姓一支出自“有熊氏”,另一支出自羋姓,始祖是周文王的老師鬻熊,后人以他的名字為姓。鬻熊的曾孫熊繹被周成王作為前朝功臣追封到荊山一帶,建立荊國。春秋時期,荊國遷都郢,改國號為楚。楚王的子孫大多以熊為氏。  
代表人物:楚莊王  
羋姓,熊氏,名侶(一作呂、旅),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前613—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稱霸中原,威名遠揚。  
3.白  
白氏一支出自羋姓。楚國的王孫羋勝被封于白邑,史稱白公勝。他發(fā)動政變,失敗后自盡。其后代都以白為姓。另一支則源于蹇姓。  
代表人物:白居易  
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責任編輯:蘇玉梅)
>相關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