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龐貝”——喇家遺址災難原因研究獲新突破

時間:2014-04-26 08:30來源:中國西北歷史網站 作者:周強 點擊: 載入中...

喇家遺址

 

  近期,陜西師范大學黃春長教授研究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的支持下,對喇家遺址展開了深入研究,在《The Holocene》、《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地理學報》等國內外權威學術期刊上發(fā)表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提出了造成喇家遺址災難的創(chuàng)新性觀點,得到了國內外同行專家的廣泛關注。


  該研究團隊通過科學考察,發(fā)現(xiàn)喇家遺址地層中齊家文化時期古地面被數組地震裂隙分割,有一層團塊狀的、鮮艷的紅色粘土覆蓋了遺址的古地面,并且填充了地震裂隙,但是紅色粘土中沒有發(fā)育地震裂隙。據此,推斷出古地震的發(fā)生的時間在前,紅色粘土是在古地震發(fā)生之后較短的時間段內堆積形成??脊磐诰虬l(fā)現(xiàn),古地震及其造成的地面斷裂和變形使喇家遺址齊家文化時期的房屋發(fā)生嚴重倒塌,但這并不是造成喇家遺址齊家文化徹底毀滅的罪魁禍首。災難現(xiàn)場有大量的人類骨骼完整的被紅色粘土直接包裹,說明這些人死亡與紅色粘土有直接的關系。所以,這層紅色粘土的性質和來源便成為解釋喇家遺址災難成因的關鍵。


  通過多學科交叉研究和嚴密的科學實驗分析,該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導致喇家遺址毀滅的紅色粘土與黃河古洪水沉積物有明顯差異,而與喇家遺址北部山腳下的溝谷沉積物同源。這說明這層紅色粘土并非來源于黃河大洪水,而是來源于北側大紅山地區(qū)的泥流。同時,他們利用先進的測年技術,確定了喇家遺址災難發(fā)生于距今三千九百五十年前。


  這一系列研究成果,清晰的展示了造成喇家遺址徹底毀滅的原因: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喇家遺址齊家文化人類占據了崗溝口和呂家溝口之間的肥沃臺地,形成了巨大的史前村落。在這塊富庶之地,先民們過著寧靜祥和的田園生活,但在距今三千九百五十年前的一天,災難的惡魔突然降臨。突發(fā)的大地震使人們驚恐不定,伴隨地震發(fā)生的暴雨山洪,誘發(fā)了源自于官亭盆地北側谷坡大紅山地區(qū)的大規(guī)模泥流,沿著崗溝、呂家溝和大馬家溝傾瀉而下,瞬間填充了人類居住的房屋,地動山搖,泥流縱橫,災禍將人們吞沒在無邊的黑暗之中……“東方龐貝”也在這一刻被歷史所定格。


  在部官亭盆地僅五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考古學家卻發(fā)現(xiàn)了五十余處考古遺址,這表明史前時期該地區(qū)古文明光彩奪目,古文化異常繁榮,是一人文薈萃、底蘊厚重之地。尤其是塵封四千年之久的喇家遺址類似“龐貝”的災難遺跡重見天日,使官亭盆地史前文化被廣大公眾普遍關注,并逐漸成為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的研究熱點。


  喇家遺址位于青海省民和縣南官亭鎮(zhèn)下喇家村黃河北岸,是一處面積約七十二萬平方米,以跨越新石器時代末期到青銅器時代早期的齊家文化為主,兼有馬家窯文化、辛店文化內涵的大型史前聚落遺址。


  喇家遺址早在1981年被發(fā)現(xiàn),1986年5月27日,被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近十余年來,著名考古學家王仁湘、葉茂林等帶領其研究團隊,逐步揭露并喚醒了這個沉睡了四千年的史前遺址。經過多年的考古發(fā)掘,一個個驚人的發(fā)現(xiàn)陸續(xù)面世,中國第一大磬-黃河磬王、中國第一玉刀的相繼出土,反映出喇家遺址可能是齊家文化時期的權力中心,其地位可以與當時中國大地上的任一古文化相媲美。


  考古學家從五處房址中清理出二十五具人骨遺骸。這些遺骸姿態(tài)不同、神態(tài)各異,尤其是一處房址聚集了十四具意外死亡者的遺骸,他們相互救助,以身佑子,懾人心魄,演繹出一副大愛無疆的悲情畫卷,無聲訴說著已塵封四千年的慘烈景象。因此,喇家遺址在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榮獲200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被稱為“東方龐貝”.


  人物介紹:


  黃春長,1953年出生,陜西省彬縣人,愛爾蘭國立大學博士、博士后,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訪問教授。陜西師范大學旅游與環(huán)境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曾任陜西師大旅游與環(huán)境學院院長、陜西省地理學會副理事長?,F(xiàn)任中國地理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環(huán)境變遷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理事、第四紀科學教育委員會副主任、環(huán)境考古專業(yè)委員會委員,陜西省環(huán)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榮獲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主要從事全新世環(huán)境變化與災害和人地關系演變研究。曾經多次應邀在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希臘、埃及、印度、智利、墨西哥和澳大利亞等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并且作學術報告。先后在國內外發(fā)表學術論文150多篇,其中包括國際著名英文SCI刊物論文30篇,出版《環(huán)境變遷》等著作。獲得陜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三等獎。這些成果不僅豐富了地理學的時空理論,同時也為自然資源開發(fā)、區(qū)域環(huán)境治理、防災減災、協(xié)調人地關系,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等提供了科學依據。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青海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實施 系"東方龐貝"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