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穆氏民居群 秦嶺山下的原生態(tài)民居群落

時間:2011-12-27 20:06來源:西安晚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如今,八十多歲的穆海潮老人獨自守著他的老宅。
  兩位老人在纏棉線,為織布做準備。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描述藍田穆氏民居群,“原生態(tài)”三個字也許再合適不過。雖然老房已有部分被拆,然而保留下來的老宅院,卻有著一種樸拙、滄桑的原生態(tài)之美,全然沒有精心修繕過的“現(xiàn)代”氣息。悅來堂、悅興堂、悅善堂,“三悅堂”堂堂相連,它們和周圍的其他老屋一起,組成了秦嶺山下的一片傳統(tǒng)民居群落,從山坡上看下來,這里就是一片青灰色的海洋。

  地址:藍田縣九間房鄉(xiāng)穆家堰村三組

  建造時間:清末

  很難想象,西安周邊還有如此原生態(tài)的清代民居群。

  尋路、尋人,尋找老宅之美

  4月19日,離開下楊寨村時已經(jīng)過了中午,順著107省道,記者一行直奔九間房鄉(xiāng)的穆家堰村。九間房鄉(xiāng)位于秦嶺北麓,汽車開過“藍田猿人遺址”的標識牌,拐上101省道,一路向前方的遠山逼近,路旁的民居已經(jīng)逐漸顯露出滄桑感。一位老鄉(xiāng)給我們指路:穆家堰在101省道的北邊。我們順著老鄉(xiāng)的指示,開上一條正在維修的水泥路,下一道坡,路旁的老人說:“這就是‘穆兒寨’。”“穆兒寨”,正是當?shù)厝藢ψ约荷畹倪@片土地的稱呼。

  穆兒寨背靠山麓,分為東、西兩村,東村住著部分的“外姓人”,而我們要尋找的穆家民居群位于西村,這里幾乎所有的人家都姓穆。午后的村莊寧靜得出奇,只有幾位修路工人忙碌著。依照一位工人的指示,我們沿著一條坡道往下走,找到了位于村路旁邊的一排老房子。

  一條東西向的土路,在一排老宅院面前穿過,從街面上來看,這片民居群的確不小,青灰色的屋瓦在天空下疊了一層又一層。然而沿街走過了幾家,卻發(fā)現(xiàn)都是大門緊鎖,從門面房的窗戶向昏黑的屋里窺視,完全一副常年無人居住的樣子,一扇雙開的木質院門,竟從里面被用一根圓木抵住。難道,這片民居群真的是被荒廢了嗎?

  老屋的對面,一戶看起來同樣古舊的民房開著門,我們走進去詢問,女主人說,對面的房子的確有許多已經(jīng)閑置,村子里很多人都遷了出去,沒見再回來,不過對面的一院房子里,還住著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穆海潮,他興許還能了解些穆氏家族的往事。“剛才見他提著籃子上山,可能是去挖白蒿了。海潮叔八十多歲了,可身體結實著呢。”女主人說。

  透過穆海潮家的門縫,我們看到了院里讓人驚嘆的雕花門,于是決定不論多晚,都要等老人回來。在等待的空當,我們踏進了穆海潮民居西邊的一戶人家的門檻。令我們沒有想到的是,眼前竟然是一院青瓦、青磚的老房子。門房身后的一座大房,顯然像是一座傳統(tǒng)民居的廳房,廳房屏風的上面,“悅來堂”三個俊秀的大字依舊清晰可見,旁邊是兩幅精美的陽刻彩繪出行圖,雖然廳房里堆砌著雜物、光線昏暗,可這些卻絲毫掩飾不住這間廳房曾經(jīng)的華麗之美。

  廳房的身后,經(jīng)過主人改建的院房打破了老宅應有的格局。院中,兩位婦女正在為織布做準備,在地上纏繞起長長的彩色棉線,她們告訴記者,還是自己紡的土布耐用。家中的男主人名叫穆養(yǎng)生,是穆海潮的堂弟,他自稱對祖上的事情不太了解:“還是海潮哥能說上來。我只知道太爺爺是有錢人,據(jù)說在外面做生意,掙了錢。”

  穆養(yǎng)生話不多,默默地走出去,后來才知道,他是到村子里為我們尋找穆海潮去了。

  悅來堂、悅興堂、悅善堂,堂堂相連

  下午3時許,穆海潮老人回到了家中,他留著稀疏的串臉胡,拄著一根拐杖,走起路來很有勁兒,見到我們,老人燦爛地笑。老人打開房門的大頭鎖,吱呀一聲推開兩扇沉重的木門,視線的盡頭,鋪滿了精致、繁復、美不勝收的雕花格子門。1、2、3……一共12扇。穆海潮拍著格子門說:“雕花部分應該是椴木,而邊框則是核桃木。”

  悅來堂的主人穆養(yǎng)生看著這12扇精美的雕花門卻有些傷感:“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家里沒錢,我把悅來堂前的12扇木雕門賣掉了,當時總共才賣了五六千元。如果能留到現(xiàn)在,該多好!家中原本還有許多字畫,然而不是在‘文革’中被燒,就是在后來被賣,真是可惜可惜!”

  推開雕花門,走進廳房,廳房好像自修好后從未返修過。穆海潮說,這里現(xiàn)在的模樣,和舊時的差不多。地板由灰色小板瓦鋪就,屏風門豎在房子中央,屏風上方白底上寫著深綠色的三個大字:“悅善堂”,兩邊各有一個花瓶圖案,色彩明艷。進梁上有一對雕花駝峰,雕刻精美,色彩鮮艷。屏風前放置一條長約2米的供桌,供桌前方正中擺一方柜桌,柜桌旁有兩把雕花太師椅。

  穆海潮老人突然神秘地一笑,說:“你們想知道這房子的歷史嗎?那就抬頭往上看。”我們抬起頭,只見正中的大梁上,題有“時大明光緒三十二年歲次甲午三月初四即時立柱二梁大吉大利宅主穆永貴在文和修創(chuàng)建”一排工整的字跡。我們錯愕。穆海潮老人看到大家驚嘆的表情,開始對這38個字講解:“這行字告訴我們,我的祖先叫穆永貴,他是這棟宅子的第一位主人。穆永貴是我的太爺,我是他的第四代孫。不過這院房子,卻并不是太爺修建的,而是太爺?shù)膬鹤樱业臓敔斈略谖臑榱诵⒕刺珷敹藿ǖ?。穆家在我爺爺輩時,總共有弟兄四個。房子的建造時間,就是上面寫的清代光緒三十二年。”穆海潮對“悅善堂”的往事如數(shù)家珍,“不過,我住的這所‘悅善堂’,只是穆家‘連三院’中最東邊的一院。最西頭是‘悅來堂’,中間的叫‘悅興堂’。”

  穆海潮說著,便走到了廳房前面的小院里,他用拐杖指著西邊院墻上的一方被黃泥封住的拱門,說:“這道門通向悅興堂,悅興堂又和養(yǎng)生家的悅來堂相連。”老人在敘述時,滿臉的自豪。

  廳房保存得如此完好,而后面的廂房、正房卻沒能留下來。2003年,穆家拆了后院的兩進房子,建起了一棟二層混磚樓。在一片灰黃色的老屋中,新房艷紅的顏色略顯唐突。

  老照片與穆家曾經(jīng)的興盛

  在穆海潮老人現(xiàn)在居住的房間里,我們找到了一張古舊得有些褪色的老照片。從照片中人物的著裝看來,其拍攝的時間應在清末民初。穆海潮指著坐在前排的一位“老爺”說:“這是我太爺。旁邊坐著的是我太祖奶奶,站在旁邊的四個男娃,就是我的四個爺爺。”

  照片中人物的打扮,一看就是戶殷實的人家。穆海潮老人的這位太爺,究竟是從事什么行業(yè)的?“我們穆家從來沒有過官宦。”穆海潮說,“不是經(jīng)商,就是務農(nóng)。太爺大概是做著些小買賣吧。”在敘述自家的家史時,穆海潮顯得很低調。

  一份藍田縣文物旅游局提供的資料,則向我們揭示了穆家曾經(jīng)的興盛。明清時期,藍田縣城是一處比較繁華的商貿(mào)集散地,所以,藍田縣內才會留下為數(shù)不少的老民居。穆家堰的穆氏宅第,便是其中一處。穆家堰位于流峪河與灞河的交匯處,扼守秦嶺出山口要道,地理位置優(yōu)越,過去,往來于關中、陜南的行商多會路過此地,于是當?shù)厝硕嘟?jīng)營客店騾馬生意,由此致富者較多,穆海潮的祖上便從事著這一行當,并在藍田縣顯赫一時。穆海潮也記得,自己爺爺一輩中有做車馬生意的,蓋家里的老房子時,也是用自家的騾馬,一車車拉來沙石??磥恚录沂且揽恐?ldquo;物流業(yè)”發(fā)家致富的。

  從穆海潮家出來,我們想再到“悅興堂”看一看。然而,坐落在穆海潮和穆養(yǎng)生家中間的那院房子,似乎已經(jīng)許久沒人居住了,僅中間一扇小門里住著一位白發(fā)的老太太,而房子里的格局,則完全看不出曾經(jīng)的老模樣了,雖然房屋內部的格局有所改變,然而房子還是老房子,木柱、青瓦都在。

  山坡下,這一片青灰色的老民居

  看完了穆家“財東”的連三院,我們仍不甘心,順著房前的土路向東而行,沿路的房屋,幾乎都是泥坯墻、青灰瓦、青磚山墻的老房,難道這些老房也是穆家“財東”的房子?穆養(yǎng)生說,穆家連三院周圍的部分老宅,像屋后的穆向坤民宅,也曾是穆家宅院的一部分,只不過從太爺穆永貴和四個爺爺分出來的穆家人丁太多,房子便被一院院地分出去,到現(xiàn)在,基本是一家人一個小院落了。穆養(yǎng)生半打趣地說:“不過穆家的這些房子能保存到現(xiàn)在,多半還是因為沒錢,蓋不起新房。”

  聽穆家堰本地的老人們說,村里的舊房子多,從后山上往下看,“就是一片爛瓦攤攤”。我們也爬上了村莊后邊的坡地,眼前,片片青瓦匯集起來,道道屋脊疊加起來,匯成了一片青灰色的海洋,令人印象深刻。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新聞
  • 中國民間建筑化石——宜賓夕佳山古民居
  • 西藏農(nóng)區(qū)的民居
  • 亞東民居
  • 屋皆平頭的西藏民居
  • 夏爾洼藏族民居建筑藝術特色
  • 木雅康巴藏族的民居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